
視覺中國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松霖 攝
國慶假期結束,你想收斂玩心開始學習,猛然發現,自己花費數萬元報名的英語培訓機構卻仍在“放假”,還可能就此永遠打烊下去……
這不是段子,而是國慶假期結束后,全國各地萬名韋博英語學員的真實遭遇。
創立于1998年,有著21年歷史的韋博英語,節后多地學校被曝出人去樓空、欠薪已久,疑似高管已跑路。
事件不斷發酵。據估算,全國范圍內,已經繳納但無法繼續上課、打了水漂的學費,金額或超億元,能否退還目前仍然未知。
更有多達七成學員是以消費金融貸款繳納學費,課程已停,但或仍將背負還貸壓力。
據其官網介紹,韋博英語創立于1998年,以英語口語培訓為核心,為6周歲以上人群提供以實用為導向的中外教結合英語課程及相關服務。截至2018年7月1日,韋博英語在全國60多個城市150多家中心,培訓近百萬名學員。
官網上韋博英語沒有披露在讀學員數量。但據估算,在讀學員至少數萬人。
正是這家老牌全國連鎖英語培訓機構,國慶假期前,北京、上海、成都、太原等全國多地分校,以裝修、封樓等名義停課,節后則直接人去樓空,并有大批員工離職。
以北京為例,韋博6家門店已全部關停,各門店僅剩零星員工留守,給陸續趕來的學員進行信息登記,記錄學員合同信息及學費剩余金額。
北京國貿校區一名工作人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學員申請退費需先填表,“現在通知我們的是45天內能完成退款,但最終能不能退成我也不確定。”
不僅線下門店倒閉成潮,10月11 日上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詢韋博天貓旗艦店發現,其網店產品也已全部下架,客服咨詢已無人回復。
而在淘寶教育發布的2018年教育行業雙11戰報中,韋博旗艦店還入圍了2018年教育行業TOP3商家,單日成交額超千萬元。
韋博英語學員的學費多為3萬元至4萬元,甚至有人學費超15萬元。
據統計,學員應退學費超過總學費金額過半,且約高達七成學員是以消費貸款分期方式繳納學費,人均分期貸款金額超過2萬元,涉及提供消費信貸的銀行、互聯網公司及消費金融公司,包括浦發銀行、京東數科、招聯消費金融、百度度小滿金融等。
根據報道,韋博英語在成都3家門店停業,約有800名學員受到影響,涉及學費逾2000 萬元。
綜合以上粗略估算,此次事件,韋博英語全國范圍涉及資金或過億元。
停課已成事實,損失難以避免,韋博如何給學員以答復?
在韋博英語北京國貿校區貼出的《關于學員安置預案的進展通告》稱,由于北京韋博英語持續經營不善和嚴重虧損,導致校區運營和教學服務無法正常進行,進而給學員和學員家長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對此北京韋博英語提供三條安置渠道,簡要言之:
一是將剩下的課程轉為線上課程;
二是將剩下的課程轉到第三方培訓機構以繼續;
三是協商辦理退費。
在上海,解決途徑類似,上海市教育局相關人士已找韋博英語工作人員協商解決方案,計劃將學員轉往其他培訓機構,大部分上海學員表示愿意接受該處置方案。
而在成都銀石橋校區學員溝通會上,校方給予學員包括退費或是轉到成都其他英語培訓機構等選擇。
解決方案看起來合理,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樂觀。
北京國貿校區學員,從事法律工作的陳先生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耗了一個中午在校區辦理退費,整個流程漏洞百出,極不規范,填表給的回執單沒有公章,這是沒有法律效力的。預感幾萬塊錢要打水漂。”
他介紹,目前退費的情況非常復雜,大多數學員都不抱任何希望。已經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投訴、舉報,而且已經陸陸續續有人去法院提起訴訟,也有部分學員委托律師進行集體訴訟。“作為一家1998年就成立的老牌專業培訓機構,眾多學員是基于信任報名學習,沒想到最后搞成這樣。還有一些是上個月底剛交費,假期一開始就宣布停止運營,這不是明擺著欺詐嗎?”
另一名已申請辦理退費的學員也表示,韋博工作人員建議他不要辦理退費,否則費用退不回來,課也上不了,還不如選擇線上課程。
更倒霉的是通過消費貸款形式繳納學費的學員。網絡上大量學員表示,當初受到誘導,從一些金融機構申請了數萬元的培訓貸,如今很多學員面臨“課停了,無法退費,但又要還貸的境地”。
一名學員即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我們現在不僅上不了課,還得還貸款,要不然征信就違約了。”
上述從事法律工作的陳先生介紹,事件發生后,他查找了相關法律規定,如果放貸的金融機構一次性把款付給了韋博英語,那學員只能在無法上課的情況下繼續還分期貸款,否則會影響征信。
北京一家中型消費金融機構風控總監確認了這一說法。他表示,在放貸金融機構一次性付款給韋博英語的模式下,“培訓機構如果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學員和資金方都是受害者。”

據他透露,他所熟悉的一家涉事消費信貸公司,現在也焦頭爛額。“是不是要由自己填上這個窟窿,吃個啞巴虧就不清楚了。”
而陳先生本人較為幸運,他通過浦發銀行進行分期,事發后,浦發銀行通知他,“已經把我的未出賬單凍結,暫時不用還了。”他去查賬單發現,浦發銀行是按月支付給韋博,因此凍結后對浦發銀行沒有損失,連帶著他也得以暫停還款。
10月9日,招聯消費金融也對韋博英語事件做出情況說明稱,將積極督促并協助韋博英語對與其有關學員進行妥善處理,全力協助客戶維護客戶合法權益。
受關店潮影響的不僅是學員,為數不少的韋博英語的工作人員也被拖欠兩至三個月,乃至更久的工資。
收取巨額學費,卻落得內外交困的下場,外界疑惑:停課關門的原因是什么?韋博英語收取的學費究竟去了哪里?
韋博英語給出的說法無外乎仍是總部運營困難、遭遇線上教育激烈競爭、遇到資金等問題,導致區域校區無法正常運營。
有律師表示,盡管存有疑惑,但根據目前的公開報道所披露的信息,外界也只能認定為是其經營不善,導致后續服務無法提供,要走公安機關立案途徑有一定困難。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韋博英語運營主體為上海韋博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成立日期為2015年4月份,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韋博英語創始人高衛宇。

來源:天眼查
而與高衛宇關聯的周邊風險共有81條,預警提醒119條,其中大多數均與韋博英語相關。
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份起坊間就有韋博英語的倒閉傳言。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陳先生所質疑的那樣,在一些門店內部早已無法發出工資且料將倒閉的情況下,在十一假期前仍然營銷、收費,假期一結束就宣布停止運營,這是否已經明顯涉及欺詐?
韋博英語的訂單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教育分期產品高度依賴,占比高達近七成。
如此高的比例,金融消費貸在教育領域深耕所帶來的風險已不可小覷。
2019年1月,由最高檢、公安部、消協等評選的“2018年十大消費侵權事件”中,多家培訓機構被指通過貸款服務,讓學員背上幾千到十幾萬不等的“培訓貸”。
近年來,教育機構“違約”“跑路”的現象時有發生。根據公開報道,2017年12月,新思路等培訓機構相繼被曝出“人去樓空”,學員學費難以追回。除此之外,一些沒有辦學資質的教育機構超范圍經營,他們普遍還采用“培訓貸”方式,讓消費者“背負”可能產生的信用違約風險。
實際上,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便印發了《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出發點即是出于規避培訓機構一次性收取高額學費后跑路等風險事件。
但眾多培訓機構并未遵守這一規定,此次事件中,韋博英語收費期限少則半年,多則兩年。在韋博英語如此明目張膽違反規定的情況下,提供消費貸款的金融機構是否也違反了相關規定并負有失察之責?
韋博英語關門風波仍在繼續,業內多有看法,認為其已然處于倒閉邊緣,無力回天。
然而,老牌機構韋博英語經歷的系統性塌方,或只是掀起行業亂象一角。這次事件,或只是再次把培訓貸這一隱藏在消費金融潮水之下的風險暗礁凸顯出來。
正如有評論指出,從屢屢曝出的教育機構跑路事件來看,監管部門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相關制度落實的檢查督導工作,對預付模式、貸款結構等,需要設立嚴格門檻。對那些試圖挖掘教育培訓市場藍海的消費金融機構來說,需要加強自身的風控審核,在選擇與教育培訓機構合作時,對其合規性和相應資質需要作出更多的要求,從源頭上協助消費者共同把控風險。
責編:郭芳 guofang@ceweekly.cn
編審:張偉
美編:黃河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