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文
[關鍵詞]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視角
經濟的飛速發展給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人民對于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而作為傳播信息最普遍的電視新聞報道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新聞報道的信息影響到了大眾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的理念、思維,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精神層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他們仍然不喜歡官方的語言,這就出現了一種順應時代的產物,新聞報道“平民化”視角的出現,真實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態度,甚至影響人們的生活、社會輿論和人們的行為。
“物質經濟條件的發展變化,必然導致技術條件得變化,電視新聞節目報道的新聞內容采取的拍攝視角,攝影機的運用,拍攝手法,題材的選擇,都是為了盡可能真實的展示新聞,保持一段完整的生活素材,使觀眾更容易的觀察和理解新聞報道的內容,具有較大的獲取信息的自由度。”將新聞報道現場的形象、聲音、心理和情緒真實的表現出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深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主要原因就是長期以來傳播都只是一種權力,而這種權力主要掌握在少數人手里,這更加深了百姓對于傳播的向往與渴望,他們希望有形式多樣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故事,所以平民化越來越受到媒體的關注,逐漸加強主流媒體的實用性和服務性,成為新聞媒體所追求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報道更注重普通市民的生活,增加了比較實用性或者喜聞樂見的信息,而時政、國際這類的硬新聞比例有所減少,遠離了一些宏觀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觀眾的要求,使平民百姓有足夠的信任和自由去觀察和思考,媒體為社會中的人和人之間的建立了一個平臺。人們渴望在其中獲得信息,因此新聞報道的“平民化”視角必然會受到關注并且成為主流。
平民化視角,鏡頭對準百姓,報道百姓的喜怒哀樂,讓平民在電視新聞中出彩,拍攝視角也需要采取平視的拍攝手法,讓受眾看起來更有親切感。
新聞報道傳遞消息的普遍受眾還是普通老百姓,他們才是這個社會的主體,所以新聞報道的選題是否恰當、報道是否及時、準確、通俗,關系著其傳播效果。新聞報道必須考慮受眾的心理,是否能接受這樣的語言,是不是通俗易懂。比如,科技類新聞報道,如果按照一般新聞去報道,就會變得晦澀難懂,但如果我們用一種講述解析的方式報道,就會被大眾所理解接受。所以,我們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采用的“平民化”視角,也要特別注重形式的多樣化、語言表達要通俗易懂,這樣既提高了新聞的價值也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新聞報道平民化是以普通百姓角度來確定新聞的意義、價值,選取百姓有興趣的、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將視點對準百姓,抓住他們的興趣點,說他們想說的話,使新聞報道更有親和力。
光有取材視角是不夠的,同時還要有表現出百姓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真實生活,這才是老百姓所關心、感興趣的新聞報道形式。民生新聞主要是關注百姓的喜怒哀樂;利用形式多樣的傳播方式,提高新聞的互動性、時效性,拉近媒體與電視觀眾的距離。民生新聞之所以受到廣大群眾認可與推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源于以人為本、以受眾為出發點的優勢。作為媒體要把對百姓的關注放在首位,才能使媒體得到百姓的尊重和喜歡。
現在媒體更關注百姓的生活,更多的電視節目播報民生新聞,采用平民化視角拉近政府與百姓的關系,政府“重視、保障、改善民生”, 平民視角、內容、取向使新聞節目內容上更具有親和力。無形中減少了政府與百姓的距離,媒體通過報道民生新聞展現老百姓的故事,政府也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老百姓辦實事,一起創造政府與百姓零距離狀態。
真實是新聞報道的生命,當前中國提倡電視新聞職業道德是很有必要的,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新聞工作者帶來巨大的活力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帶來了艱巨的挑戰和誘惑。“中國著名記者范長江曾說:‘一名記者,在他的身邊有優越的現實政治地位,社會的虛榮,金錢與物質的享受,這些力量強迫他放棄真理,顛倒是非。”這些年在不少新聞媒介為了擴大影響,提高收視率爭取多拉廣告,新聞內容越發低俗化。在市場經濟沖擊下的中國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必須加以警示,必須在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的基礎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得為追求轟動效應捏造和歪曲事實,時刻提醒自己以新聞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來約束自我行為。
當前在新聞報道平民化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低俗化、煽情主義。有些新聞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把司空見慣的夫妻矛盾、鄰里糾紛在電視上放大,產生“火上澆油”的效果。所以我們報道的新聞必須要有一個體制,一個機構足以讓我們每天報道的新聞都能避開這些低俗的東西,所以實行有效的輿論監督刻不容緩,在日益開放的輿論環境之下,新聞記者無處不在,輿論監督也無處不在,這也就迫切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涉及各種公共權力——無論是行政權力、文化權力還是各種有形無形社會影響力的人們,建立起一種正常、健全的新聞秩序。
民生新聞發展到今天已初具規模,在媒體激烈競爭的今天,平民化面臨的問題也正在解決,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上,民生新聞節目應更加注重自身的節目質量,提高新聞的實用性和服務性,真正幫助百姓解決問題,提供便利,發揮媒介的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