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東
摘 要:博弈論對包括證券市場、保險市場、期貨期權市場在內的金融經濟領域的影響日益變大,但其在中國股市上的應用受限的原因之一是股票市場的人口基數大。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中小股民之間在股票市場的對抗本質上是一場博弈。因此,從博弈論的角度探析股票市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關鍵詞:股票市場;博弈;上市公司;主力機構;散戶
中圖分類號:F830.9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8-0085-02
引言
我國股票市場雖初具規模,但諸多區域仍處于成長期,股票市場的不成熟促進了各種全新的現代分析方法理論的創造與不斷創新。本文采用其中一種方法,即博弈論,對中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主力機構、散戶之間的博弈行為以較新的視角進行分析比較并給出一定建議。
一、各投資主體在我國股票市場的博弈戰略
中國股票市場上主要投資者是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他們在分析自身情況、市場參與者的經營特點和行為判斷的基礎上,實施自己的投資行為,本文稱該些行為為博弈戰略。
1.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作為股票市場的主體,從產品開發到科學管理,接著市場營銷等途徑獲取利潤,最后向消費者銷售產品或服務并且創造社會財富。在此過程中,若想使該公司發行的股票成為績優股,就要將經營業績不斷提高,之后才有機會被評估為績優股,隨后該公司便會以優良的形象立足于股票市場,因此經營業績比之前更好,達到良性循環。本文將這種行為稱為投資戰略。我國的一些上市公司以資本經營為理由,在我國股票市場上伙同某些機構炒概念或高價配股,以股民為贏利對象的某些圈錢、“空手套白狼”的上市公司,利用多種方法誘導股民買自己公司的股票,但此種行為并不創造任何社會價值或社會財富,甚至可能產生經濟泡沫。因此,本文將該行為稱為投機戰略。
2.機構投資者(主力機構)。在上市公司總股本中占有較大份額的金融機構被稱為中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下面,機構投資者將被分為兩種博弈策略。首先,討論以股東、債權人和公司管理者,此利益不一致的三者作為上市公司較大的三個利益主體,為了實現最終的利益最大化,三方的活動與戰略都選擇以持續經營條件下公司長遠的發展為主線,創造利潤。此時,機構投資者獲得的財富主要來自上市公司在產品市場上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這種行為在本文中也被稱為投資戰略。其次,借助本公司強大的財務實力和信息優勢(包括制造信息所獲的信息優勢),操控股價,誘導散戶的購買行為,來達到自己公司低買高賣后獲取巨額利潤的目的,這種順人利己的行為本身并不創造財富,機構贏利必定是散戶在輸錢,最終會使散戶投資者失去信心,也可能導致股市暴跌,我們稱機構投資者的此種行為為投機戰略。
3.散戶。本文將為了達到較銀行收益更高的目的的散戶支配自己資金行為稱投資戰略。由于在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情況下,資金不足和信息不對稱使得中小股民被迫“跟莊”才有可能賺得差價,我們將此行為定義為散戶的投機戰略。
二、中國股票市場的博弈分析
上文定義了中國股市中各方投資主體博弈戰略,下文將構建中國股票市場的博弈模型。上市公司、主力機構、散戶的三方博弈模型(如下表所示)。
將模型a中的Xab(1≤a≤2,1≤b≤4)假設為上市公司在各投資主體采用不同戰略下的獲益,如X12為當上市公司實施投資戰略、主力機構實施投機戰略、散戶實施投資戰略時上市公司的獲益。Yab(1≤a≤2,1≤b≤4)設為主力機構的獲益狀況,如Y24設為主力機構在上市公司實施投機戰略、主力機構和散戶實施投機戰略狀況下的獲益。Zab(1≤a≤2,1≤b≤4)設為散戶的獲益狀況,如Z22為散戶在上市公司采取投資戰略、主力機構和散戶實施投機戰略時的收益。
1.投資解X11Y11Z11為子模型a的均衡解。倘若是經管有效且業績良好的上市公司,一般采用投資戰略,其優勢與能力集中在產品市場,于股票市場發放績優股,不至于勾結主力機構且主力機構從此類上市公司取得內幕消息或與其勾結制造消息的可能性極低,此情形下主力機構的投機獲益小于投資獲益,即Ya2 2.投機解X24Y24Z24為子模型b的均衡解。對于在產品市場獲利甚微和經營管理能力較差的上市公司而言,可能會出現上市公司利用主力機構參與控制股價來實現假重組來獲取不當收益,此情況下,該上市公司本身無價值而且無可分的利潤,此時Ya3 三、中國股票市場博弈分析中均衡解的實現條件 1.產品市場的競爭程度和供求情況對模型的影響。若產品市場競爭激烈,供過于求,上市公司在產品市場上利潤微薄,可能利用自己的殼進行虛假重組等投機活動。相反,在獲利較易的供不應求的市場上,投資解成為上市公司首要選擇。 2.資本市場的競爭程度和供求情況。對于極想上市但無法上市的企業,擁有較高價值的上市公司的殼成為該類企業目標。相反,容易上市的公司更愿意申請上市并提高業績,而不是以高價購買殼。該模型將產生一組投資解。若主力機構認為全部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遠小于要入市的資金,即每個上市公司的重組價值都高,主力機構更愿投機的行為使得投機解出現。 3.股票市場的相關法制完善和執行程度。完善的法制和高效的執行將或多或少限制過度投機出現,讓投資解是均衡解成為可能。 4.上市公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與完善狀況。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有效削弱或消除企業股權結構中的主導股,使其他股東能夠競爭和監督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對公司管理層施加壓力,從而提高公司的績效。因此,股權治理結構越合理,就越能促進投資解的實現,反之,有利于投機解的出現。 5.績優上市公司的分紅和績差上市公司的退出機制。假如投資主體認為買績優股和績差股無太大差別,績差公司缺乏退出機制讓投資人易產生績差股終將會重組的期望,那么他們買入績差股賺取投機收益使投機解成為市場均衡解。 根據以上五項實現條件,我國可加強股票市場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完善公司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發展散戶投資者聯盟,加快有條件公司上市的速度與規模,引導績優公司分紅,建立虧損公司的退出機制,來著手和促進中國股市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一是中國股票市場中的上市公司應嚴格規范信息披露并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并且不斷提高經營業績,國家應鼓勵上市公司向美國成熟的資本市場機制靠攏。二是國家應加大懲處違法違規的市場操作,提高違法成本,維持中國股票市場秩序。三是國家要增進社會福利,重視對中小股民的投資知識教育,培養具有理性意識的投資者。 參考文獻: [1]? 約翰·納什.納什博弈論文集[G].張良橋,等,譯.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 [2]? 孔曙東.從股市暴跌透析我國股票市場混亂和波動的根源[J].財經科學,2002,(2). [3]? 劉興華,湯兵勇.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的最優決策[J].東華大學學報,2003,(3).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