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摘要:我國體育產業有著非常大的發展潛力,本研究論述了體育產業的概念及特點,依據體育產業的構成要素,針對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進行研究分析,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Abstract: China's sports industry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Based on the component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t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provid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關鍵詞:體育;體育產業;特點;體育服務業
Key words: sports;sports industry;characteristics;sports service industry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8-0033-02
1? 體育產業概念以及組成要素
1.1 體育產業概念
產業的定義是一些具有相同特征的經濟活動集合。而體育產業則是為了社會所提供的關于體育產品的相同類經濟部門及活動的總和。體育產品包含了體育用品與服務兩個部分,而經濟部門是包含企業、各種事業單位、個人、社會團體等從事經營性的機構。體育產業可以作為一個經濟部門來認識,是因為體育產業是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所提供的特殊貢獻方式,也就是體育運動本身或與體育運動相關。
在體育產業這個概念形成之前,國家是以“體育事業”的方式來管理體育,在傳統觀念中,隨著進入市場經濟體制的時代,部分體育事業正轉化為體育產業,人們就僅將政府的體育行政部門所管轄的相關產業認為是體育產業,這是將體育產業局限化了,而這里所探討的體育產業即為廣義的體育產業。廣義的體育產業不單是為體育部門去增加活動的經費、職工獎金待遇,而是增加國民經濟產值,為提供社會就業機會做支撐。在很多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逐漸變成國民經濟的一個強有力的產業支柱。
1.2 體育產業組成要素
體育產業組成要素的分類比較多,為了更準確的了解,本研究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所下發的《體育相關產業分類》,由圖1我們可以看出,該分類是將體育產業大致分為體育服務、用品制造以及用品銷售三大類,體育服務業又包含了健身娛樂、體育培訓、體育中介以及體育表演4大類。體育用品制造則包含了體育器材與設備、球類以及其他體育產品制造。體育用品銷售包含零售和批發兩大類。體育產業又包括了外圍產業、核心產業以及其他相關產業。體育的管理組織業和體育健身休閑業是體育的核心產業,也是體育產業的發展基礎。體育培訓業、體育中介業和體育彩票等是體育的外圍產業。體育用品,例如鞋、服裝等制造、銷售、以及體育場館建筑業是體育產業所衍生出的其他相關產業。
2?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特點
2.1 我國體育產業總體規模
各子行業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和相互制約的,各子行業密切程度與中間產品的相互利用程度有關。體育產業已逐漸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由于體育產業服裝業與體育場館建筑尚沒有定論,我國對完整的體育產業統計還存有差異,依據相關調查分析顯示,我國體育產業占總GDP的0.1-0.3%,與發達國際相比有將近10倍差距,也可以說我國的體育產業還是有相當大可發展的空間,有很大的潛力。在2006年我國全部相關體育從業人員有260.3萬人,實現增值的982.90億,占2006年GDP的0.46%,在2007年,體育中介活動占0.24%,體育用品的制造占71.88%,體育培訓占0.65%,體育組織管理活動占1.82%。2008年全國的相關體育從業人員約317萬人,占當年全國GDP的0.52%。在2007年全國相關體育產業構成中,體育用品、服裝等制造占70.9%,體育休閑健身活動占4.50%,體育彩票占2.34%,體育場館占1.82%,體育中介占0.25%,體育活動占0.64%。
2.2 體育產業特點
2.2.1 體育產業是關聯面廣的優勢產業
體育產業在當今人們的生活需求中是越來越多的,僅靠直接生產去提供產品及服務是很難滿足當下人們的需要。因此,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除了依靠體育產業,更需要依靠與其相關的產業,這樣,體育產業也能帶動如機械、電子、營養食品、建筑、以及旅游、彩票等有關產業的發展。這一特點就說明體育產業的發展應與它相關的產業共同發展。
2.2.2 體育產業成為進入全球經濟的國際化產業
因為體育運動是一項公平公正性很強的文化形態,體育運動的國際化注定了體育產業也會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經濟活動。體育人才從國內流向國際化的速度必定會隨著體育產業的國際化而加大,隨著多種體育競賽項目的國際化,體育產品也更全面流向國際市場,這也使得體育產業背后的金融活動更具國際流動性質。
2.2.3 體育產業是影響范圍廣的朝陽產業
體育產業的發展是現代化經濟飛速發展的結果、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項產業的分工,使得體育產業從過去的非獨立逐漸過渡到獨立行業,在我國經濟中發揮著特定功能。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各項體育活動的需求也持續增長,因此體育產業的產值也有大幅度增長。除此之外,體育產業能源消耗較其他產業少,不會造成大面積環境、水污染等,是絕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
3?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的基本對策研究
3.1 發展體育產業應注重以人為本進行全面發展
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重點就是以人為本,因此,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就必須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思想,將提高人民的素質健康為目標,同時進行更為人性化、人文化關懷,盡力滿足人們對體育需求的多樣化,提高體育產品的供給數量和質量。
3.2 優化體育產業相關結構,以體育服務業為發展重點
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應科學化的去鼓勵、制定多元化體育服務投資形式,政府部門在工商登記、市場勞動力、土地使用上給予相關幫助,以便提高個人、私企、國外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的投資者便利,使他們通過信息技術、運營管理等多種形式參與像體育中介、相關體育培訓、全民休閑健身、以及體育場館的建設等經營活動中去。通過以上形式更全面的優化體育服務業所有制和資本的結構。
第二,通過政府稅收來加快體育服務業的發展。我國在稅收政策上可以進行相應合理的減免稅、土地的使用稅等,與此同時,優惠水、電等能源使用政策也同步進行來加快體育服務行業發展、加大其總量、優化其產業結構。
第三,通過投資融資等政策來推動體育服務產業,例如可以將體育彩票公益金來支持前景較好的全民健身業;為提供資金保障可以通過股票上市、股權的置換、項目的融資等方式;成立基金會,為全民健身等體育服務行業提供相應資助。
3.3 體育產業的發展要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同發展
我國的經濟發展特點決定了體育產業的發展要重視經濟與社會效益共同發展。首先,我國提倡構建和諧社會,而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體育是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發展體育產業等同于對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其次,為提高我國人民健康文化生活,提供優質體育用品也很重要,這就要求發展體育產業要提高體育產品的服務、生產質量,同時也要抵制不良文化影響,堅持以我國人民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總目標。
3.4 鼓勵我國體育產品規模化、企業化發展,提高體育產業競爭力
我國在體育產業上一直處于行業集中度較低,經營方式較為落后且整體競爭力不強的狀態。想要改善這一狀況,大規模的培養大型體育企業,全面提高產業整體規模及競爭力,形成若干大型體育企業為主、中小型企業為輔,建立完整體育產業,努力提升我國體育產業的國際化競爭力和整體運營水準。所以,政府應合理制定相應政策,依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合理化規范各種體育產業的實體經營,形成科學化的經營管理制度及管理結構,逐步建立以資本為傳送紐帶,利用資本與產權市場形成有競爭力的跨行業、地區、國家經營的關于體育的企業集團,對中小型企業進行產權和經營制度的改革,例如可以通過聯合、租賃、聯合改組等形式,引導中小型體育企業向“專業、精準、新異、特殊”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邢尊明,周良君.我國地方體育產業引導資金政策實踐、配置風險及效率改進——基于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證調查及分析[J].體育科學,2015,35(4):12-21.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中國宏觀經濟[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6(8):5-23.
[3]華敏.關于我國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完善問題的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4(4):28-30.
[4]張林,劉煒,林顯鵬,張立,楊越,黃海燕.中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統計研究[J].體育科學,2008,28(10):16-25.
[5]黃海燕.新時代體育產業助推經濟強國建設的作用與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1):20-26.
[6]安俊英,楊倩,黃海燕.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我國體育產業結構預測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7,32(5):406-410.
[7]黃海燕,徐開娟,廉濤,李剛.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成就、走向與舉措[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5):15-21.
[8]張毅恒,柳鳴毅.基于知識圖譜的中國體育產業研究可視化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6,52(1):24-29.
[9]叢湖平,鄭芳,童瑩娟,陸亨伯,羅建英,王喬君,林建君,董曉虹,潘雯雯.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9):3-13.
[10]劉鳳良,戴騰輝.經濟周期下的中國產業結構轉型:需求政策還是供給政策[J].經濟問題探索,201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