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宏
[摘 要] 大型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經營過程中需要相當數量的土地作為生產的支撐。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大型國有企業的土地管理不善等問題頻發,除土地資源被破壞外,更有甚者多地發生了國有企業土地被賤賣而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因此,當前大型國有企業的地籍管理工作已經到了需要深入整頓的緊要關頭,需要更科學的管理方式來保證國有土地資源。文章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型國有企業土地地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大型國有企業 地籍管理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P273 文獻標志碼:A
地籍管理是我國的一項土地管理業務內容,對于我國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國家近些年來工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土地資源的破壞和浪費現象嚴重,自然環境逐漸惡劣[1]。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土地管理,才能夠對我們有限的國土資源進行高效的、可持續的利用。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土地資源利用的關鍵主體,對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和土地資源的保護利用起到關鍵作用,有效開展大型國有企業的地籍管理工作,能夠準確反映國家土地資源利用現狀,有助于將土地價值清晰化,從而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一、大型國有企業地籍管理現狀
自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實行了很長時間的計劃經濟體制。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土地的供應份額是根據企業的需求而制定的。但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逐漸適應了市場經濟體制,影響和限制企業發展的因素也有所變化,因此使得許多國有企業的土地處于低效利用或者閑置狀態,不利于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對地籍管理的價值認識不夠到位,一方面由于大型國企的土地使用權均由國家無償劃撥方式獲得,許多企業對于地籍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企業的發展僅僅著眼于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營銷投入等方面,為實現利潤最大化開展生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土地歸國家共有的性質影響,各類土地受國家政策的限制,在使用和經營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也并不利。因此許多大型國有企業對于自身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過低,對地籍管理工作失之疲軟。
以上這些現象使認識不夠到位導致的直接結果,除了土地使用過程中的粗放導致環境被破壞之外,也為可能發生的國有資產流失埋下了隱患。
二、大型國有企業地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籍管理政策不完善,企業地籍管理工作幾乎失效
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性的土地管理工作,地籍管理工作規范和政策的制定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近年來我國在地籍管理方面獲得了較大的進步,在法律法規層面制定了一些針對地籍管理的標準,但對于國有企業,始終沒能建立完善的土地地籍管理規范制度或指導意見,地籍管理工作一直處于被動狀態[2]。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變化和土地管理體制的修正,地籍管理的工作內容也在時刻變化,大型國有企業的地籍管理工作未能在一定時期內建立起完善的、統一可行的管理機制和管理規范,這是一個調整的過程。然而多數國有企業對此并不重視,使得這一工作幾乎流于形式。
(二)地籍管理資料數據庫不準確
大型國有企業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地籍管理資料,需要長期持續不斷的辛勤工作。但從目前我國地籍管理工作開展的情況來看,由于地籍管理工作起步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地籍管理工作還非常不完善,資料內容也并不十分確切。很多大型國有企業的地籍管理工作都是由于某項政策要求而開展,工作內容比較片面,沒有進行全面的、地毯式的土地調查、登記和評價工作。并且由于地籍管理工作需要專人進行長期的、艱苦的一線作業,工作人員需要在野外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工作,同時工作量大,工作任務艱巨,使得有時土地調查或實地勘探的過程中,存在著人為誤差的情況。
(三)地籍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夠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我國的檔案管理、數據分析等工作慢慢朝向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地籍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但由于長期疏于管理,國企對地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價值認識不夠到位,讓地籍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許多國企的地籍管理人員將地籍管理信息化簡單等同于將資料錄入數字化的硬件設備,并未進一步開展信息化科技的學習和運用,不利于今后地籍管理信息化深入發展。而實際上,將地籍資料數字化僅僅是地籍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后期地籍信息的更新、資源的共享和土地使用情況分析等工作還需要經常性地開展。并且在信息化的進程中,地籍管理工作可以與其他管理工作有機結合,例如:可以開發空間信息軟件,實現對地籍空間立體信息的獲取、更新和可視化分析利用。但是開發軟件系統需要較大的前期投入和專業團隊去完成,目前只在一些先進區域進行了試點應用,沒有在企業間全面進行推廣應用。
三、大型國有企業地籍管理方式的改進策略
(一)完善大型國有企業地籍管理體系,合理設置管理機構及管理流程
土地是大型國有企業生產和運營的重要主體要素,因此在企業運轉過程中,要對土地資源進行足夠的了解。完善大型國有企業土地地籍管理體系,首先要做好對土地資源的勘察了解,明確土地的坐標、區域、構造和價值,進行地界劃分等。其次,需要設置專門的地籍管理機構,安排專人專崗開展地籍管理的日常業務,以便開展長期性的地籍管理工作。最后,需要明確管理流程和規范,制定詳細的地籍檔案管理制度,如保密制度、借閱查詢制度等,切實把各項制度在工作中落到實處,堅持地籍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3]。
(二)培養地籍管理高素質人才隊伍
目前,我國大型國企中的地籍管理專業從業人員人數少,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其他管理崗位人員兼職,工作效能較低。大型國有企業隨著發展轉型的需求提升,對土地地籍管理工作的要求標準也更高了,需要培養一批專業素質過硬、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專業人才。企業應當重視對地籍管理專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和信息化技術培訓,并且重視引進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開發合理實用的地籍管理系統和軟件設施,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地籍管理部門的人才儲備,提升地籍管理工作效能。
(三)實現企業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標準化發展
隨著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的業務及管理辦公形式也逐漸變為了信息化方式。對于企業地籍管理而言,信息化管理的優勢在于能夠提高管理效能,將地籍管理的各項標準、規范形成一目了然的格式化內容,并且通過互聯網、數據庫等形式,能夠大大縮短地籍管理基礎記錄和統計工作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信息化的管理,不僅簡化了地籍管理的過程,還給地籍檔案查詢和信息發布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企業應當根據當前國家對于地籍管理信息化技術應用的需要,及時建立和完善企業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將最先進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運用到地籍管理工作中去。目前,3S技術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已經推廣開來,企業要朝著數字化管理的方向發展,利用統一的地籍管理標準和格式進行編碼,與全國企業地籍管理系統聯網,全力推進企業地籍管理數字化、信息化進程。
(四)國家在立法方面強化大型國有企業的地籍管理監管工作
對于土地的具體情況,通過上述的幾個策略進行精細化統計之后,還需要依照法律進行嚴格的監管管理。在地籍發生變動、土地用途發生改變、土地區塊重新劃分等土地流轉過程中,多部門共同負責進行監管,對于土地的出讓情況、受買情況進行詳細評估,對受買者的資質、開發目標、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持續跟蹤,對地籍的變動翔實、準確地記錄在案。最終在變動時,對地籍對應土地的估價應當準確、符合當地的實際市場情況等,這些都需要大型國有企業自身、當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等多部門的聯合監管,通過準確有效的法律手段,保障地籍管理工作的法律地位。
四、結語
地籍管理工作是我國土地管理的基礎,也是大型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地籍管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對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轉型需求和環境保護需求進一步提升,做好大型國有企業的地籍管理工作,保護企業用地的基本形態和合理利用,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土地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具有重要意義。做好地籍管理,是大型國有企業必須長期認真思考,謹慎對待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旭東.當前地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5(3).
[2]劉寶忠.油田公司地籍管理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J].赤子(上中旬), 2015(19):228- 228.
[3]薛環東.基層國土部門地籍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