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中圖分類號】R714.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01
在對婦產科疾病如緊急避孕、卵巢癌、早中期終止妊娠以及子宮異常出血的治療中通常會選擇用米非司酮治療,米非司酮是一種新型的抗孕激素藥物,它是針對孕激素受體拮抗劑的一類藥物,組織孕酮和子宮內膜孕激素受體結合,加快細胞外基質的水解,使蛻膜缺血、變形與脫落。此藥物早先用于早中期的終止妊娠中,后來發現對很多種婦產科疾病均有治療作用。由于婦產科疾病患者通常伴有陰道不規則出血、腹痛等不良癥狀,在治療過程中由于藥物具有不良反應,使患者容易產生各種不良心理情緒,有效的護理干預就非常必要了。因此,本文就優質護理應用在米非司酮治療婦產科疾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一、婦產科疾病的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終止妊娠和緊急避孕患者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d,持續服用3d;患者若為中期妊娠,則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d,第2d調整為300mg/次,每12h服用1次,持續服用3次;對于子宮內膜以為則按照病情來進行服用,每次劑量為11.5mg,持續服用3個月。
二、婦產科疾病的護理方法
1. 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干凈、整潔的住院環境,病房內放些舒緩的輕音樂,減少患者對疾病的恐懼。
2.優化服務制度,優化護理服務流程,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突出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簡化就診流程,為患者開辟綠色通道,確保患者在其他情況下依然可及時的得到檢查和救治,同時設置分診臺,以便患者方便就診。
3.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年齡、疾病類型、文化水平等基本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知識宣教,包括疾病的機制、治療方法、注意事項,以及護理中需要配合的事項,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足夠的認識,提高其治療的信心。
4.心理護理,婦產科患者普遍存在焦慮、緊張、恐慌的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對患者提出的疑慮,耐心的給予回答,幫助患者排解心理壓力,對患者講解本院成功治療案例,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多一些關愛,使患者感覺到被重視,建立護患之間的信任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有些患者年齡較小,在救治的過程中本來就承受很大的痛苦和壓力,若面對家人的指責,對心理造成沉重的越來,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的同時,也需要糾正患者家屬的錯誤觀念,從而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
5.隱私保護,女性本來就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人們對于婦產科疾病沒有正確和全面的認識,大多數患者習慣性的忽視自己的不太嚴重的婦產科疾病,由于害羞等原因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常常使小病脫到大病,造成嚴重的后果,這和以往醫護人員不尊重患者隱私,隨意揣測患者私人生活,對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和麻煩,因此,護理人員需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對患者生殖器感染、病變等進行隱私保護,不要在公眾場合探討患者的病情,減少患者的壓力。
6.用藥指導,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用藥,切勿私自增減藥量。
7.飲食護理,術后給以流食,盡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由于術后患者盡可能的臥床休息,盡量食用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食物,以免出現便秘現象,待身體恢復良好,需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少食多餐,多補充優質蛋白,但是婦產科疾病患者飲食需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類食物。
8.生活指導,待病情恢復良好,多參加一些運動,增強身體素質,避免細菌侵襲,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勤換洗內褲,不穿謹慎、化纖質地的內褲,穿棉質內褲,使陰部透氣暢通,并告知術后3個月內、月經期禁止性生活,禁止盆浴、游泳,以免造成感染,做好避孕工作。
9.出院指導,護理人員于患者出院前一天對患者講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禁止劇烈活動,避免加重盆腔充血,避免提舉重物、跳舞、長時間靜坐或站立,囑咐患者按時復診,患者出院以后,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若患者出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回院復診。
三、術后并發癥護理
1.出血護理,觀察患者陰道流血情況,注意陰道排出物、引流物,術后陰道可能會流血,若流血量較多,給予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陰道流血的患者禁止行陰道沖洗及灌腸。
2.導尿管護理,對留置導尿管的病人,需每日更換消毒尿袋,鼓勵患者多飲食,保持尿管通暢,避免術后發生尿潴留。
3.體位護理,根據麻醉的方式和手術取合適的臥位,全麻患者去枕平臥,頭偏一側至清醒;腰麻患者術后平臥12小時;硬膜外麻醉患者術后平臥6h,患者情況穩定,則可于術后次日取半坐臥位,并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
四、結語
護理工作是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水平的提高使護理工作也日趨多元化,護理觀念不斷更新,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更是深入人心,需要不斷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治療效果,婦產科疾病的護理所涉及的內容繁瑣,本文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隱私保護、生活指導、飲食護理、出院指導、并發癥護理等等多方面的護理措施,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減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和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減少醫療糾紛,提升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