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強
【摘 要】目的:分析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發生腹瀉的年齡特點,以及臨床上的表現,探討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小兒腹瀉的機制。方法:先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兒進行肺炎支原體的鑒定,之后分析120位確診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在用藥前后腹瀉的發生率,分析年齡的特征,并對腹瀉的原因做調查。結果:12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在用藥前合并腹瀉的有12例,用藥之后繼發腹瀉的有39例,合計51例,而且其中嬰幼兒占的比例比較大(64.3%),合并輪狀病毒和繼發真菌感染的比例也比較大,共有9例。結論:肺炎支原體感染能夠引起小兒的腹瀉,腹瀉的原因與肺炎支原體病原體、應用抗生素、繼發或者是合并真菌感染等因素有關,所以要加強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的臨床上的觀察,并進行深度的研究。
【關鍵詞】肺炎支原體;腹瀉;臨床檢驗;價值
【中圖分類號】R6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02
肺炎支原體能夠導致呼吸道發生感染,它是一種侵襲性的病原體。患兒發生系統中的病變之后會有體溫升高的表現,而且會產生刺激性咳嗽,并且伴有咽痛、咳痰、胸痛的癥狀,病情較嚴重的患兒可能會傷及到其他的系統,及時治療尤為重要[1]。對入院的患兒進行診斷時,一般都需要進行臨床檢驗,所以要對臨床檢驗的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本次研究采用了我院的120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進行了臨床檢驗,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之間,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兒240例,其中,男性有141例,女性99例,按年齡的大小,分為三個組:嬰幼兒組是三個月到三歲的患兒,學齡前組是三歲到七歲的患兒,學齡期組是七歲到十三歲的患兒,三個組分別有116例、74例、50例,所有的患兒都有發熱和咳嗽的癥狀,少部分的患兒有喘息的表現,在發病之后的3到6天,做胸部的X射線檢查,同時采集相應的標本送到檢驗科進行檢測。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中,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肺炎支原體的鑒定:采用陜西百盛園生物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肺炎支原體鑒定培養基。使用無菌的棉棒在患兒的口腔咽部進行捻轉數次之后采取標本,打開培養基的瓶蓋,把棉棒放至于瓶內,并且要進行攪動,盡可能的將棉棒中的液體擠出,棉棒丟棄并且封好培養基的瓶子放置在常溫恒溫箱中保存,培養一天之后進行觀察,如果呈現出清亮淡黃色,則為陽性,如果為紅色不變或者顏色清亮為陰性。
輪狀病毒的檢測:用膠體金法(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A輪輪狀病毒診斷試劑盒),九倍體積的生理鹽水中加入適量小兒糞便的標本,稀釋并且吸取上清液滴入試劑盒中的加樣處,如果顯示為一條質控線,則說明為陰性,顯示兩條紅線則為陽性,如果沒有紅線,則說明檢測無效,要進行再次的檢測。上述的檢測完成之后,要對糞便標本進行再次涂片處理,進行顯微鏡和病原體常規培養的檢查。
1.3 評價指標 比較三組患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發生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的資料都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如果p小于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確診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有120例,在這些患兒中發生合并腹瀉的有51例,其中,嬰幼兒組的患兒有78例,學齡前組有24例,學齡期組有17例。從以上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嬰幼兒組所占的比例最大,合并輪狀病毒、繼發真菌感染的比例也比較大,一共有9例。不同年齡的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的患兒的比例和大便的病原體檢測結果如表一。
3 討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另外也稱為小兒原發性非典型肺炎[2],是一種由支原體感染導致的肺部的急性炎癥,學齡前的兒童比較容易發生,在嬰幼兒中也有較高的發病率,這種病一般會表現為發熱、咳嗽的癥狀[3],另外,還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暈和咽痛的癥狀。在臨床檢驗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特異性抗體陽性情況或出現其他檢驗結果顯示異常的情況,并且隨著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特異性抗體呈陽性以及其他檢驗結果出現異常的情況發生的比例也在不斷的升高。
小兒的腹瀉是由多種病原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在嬰幼兒的疾病中也是比較常見的病種,尤其是在秋冬季會發生的更多。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的研究在本文中是按照三個年齡階段進行比較。肺炎支原體感染之后會產生免疫力低下的現象,而且,患兒年齡越小,會出現更多的腹瀉現象,這可能也和小兒的免疫系統不夠完善以及抗生素使用更易導致小兒腸道菌群紊亂和感染等有關[4]。
在本文的研究中,充分了解了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的年齡段分布以及病原體的分布情況,能夠為臨床的診療提供參考的價值,以便減輕患兒的痛苦。在本次的研究結果中顯示,嬰幼兒組的患兒腹瀉發生的有30例,而學齡前組12例,學齡期組9例,嬰幼兒發生腹瀉的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兩組,P小于0.05。另外,嬰幼兒組的患兒以輪狀病毒性腸炎為主,顯著高于其他類型,p小于0.5,其他兩個年齡段的腸炎以細菌性和真菌性腸炎為主。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以嬰幼兒患兒多見,而且嬰幼兒病原體更多的是輪狀病毒,所以要加強對嬰幼兒的疾病防治,并且也要進行糞便細菌的培養,以及進行輪狀病毒的檢測,及時發現疾病的發生,進行及時的治療,并且要做好預防的措施。
參考文獻
蔣作富.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的臨床檢驗構建[J]. 中國醫藥指南, 2015(8):148-149.
奴爾司曼古熱合曼, 薩拉麥提阿不力米提.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分析[J]. 醫學信息, 2015(36).
李詩琪.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腹瀉的臨床檢驗價值分析[J]. 醫藥前沿, 2017(20).
管惠彬. 嬰幼兒腹瀉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分析[J]. 四川醫學, 2012,07:1291-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