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鐸行草書作品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點,其用筆勁健有力,用墨大膽創(chuàng)新,結字奇正相生,章法布局參差豐富,具有一種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王鐸將二王一脈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與其創(chuàng)新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結合,使其書法的形態(tài)表現(xiàn)達到了中國書法的又一新高度。
關鍵詞:王鐸行草書;繼承;創(chuàng)新
行草書藝術發(fā)展到明代,一改宋元書家做草之法,作品中融入十分強烈的個人感受,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書法家從館閣體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審美觀的變化導致了書法形態(tài)的變化,元代以來沉悶的書壇又重現(xiàn)了生機。在趙孟頫引領的“復古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地對魏晉書法,尤其是“二王”的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從最初的手札作品放大成為軸類作品。
明末清初,行草書家輩出,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皆有大幅作品出現(xiàn),各具面貌。其中王鐸,不論是在師古與創(chuàng)新的結合上還是在綜合技術水平中,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書家。
王鐸(1592-1652),生于明萬歷二十年,卒于清順治九年,享年六十一歲。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別署松樵、癡庵、煙潭漁叟等。河南孟津人,世稱“王孟津”。王鐸書法真行草隸各體兼善,其行草書更為世人所重,成為明末清初在行草書上最有成就的書家之一。
一、王鐸對“二王”法帖的深入探索
師古臨帖是王鐸書法生涯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他一生中不斷地臨古學習。自云:“一日臨帖,一日應所請,以此相間,終身不易。大抵臨摹不可間斷一日耳?!?/p>
其一生中,以“二王”為根基,大量臨習《集王圣教序》《淳化閣帖》等法書作品,并以“吾家逸少”為榮。王鐸對《淳化閣帖》中的“二王”法帖推崇備至,早期臨摹精細入微,有“如燈取影,不失毫發(fā)”的美譽。二王的書法結構對王鐸有很大的影響,從王鐸臨摹的《蘭亭序》中可見一斑。
他不僅以刻帖作為取法對象,更深入地學習唐代書家褚遂良臨摹《蘭亭序》的方法。王鐸臨褚摹本最后的自作詩與前文風格完全一致,足以見其用工之深。相比較于褚摹本的纖毫畢現(xiàn),王鐸進行臨摹時摻入《圣教序》之石刻意味,實為建設性嘗試。
二、時代書風的影響與“與古為新”的創(chuàng)作理念
魏晉時期以“二王”為代表的行草書風以飄逸妍美著稱,而王鐸取法“二王”卻與二王面貌大不一樣,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筆的變化。王鐸以“二王”、米芾為宗,參以張旭、顏真卿的筆法,通過點線的方圓、輕重、粗細、潤燥、頓挫等處理方法,線條干凈勁健,一改前人之風貌。
王鐸的臨摹,在筆法、墨法、結體和章法等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改造,融入個人意氣,力求通過對古人的學習借鑒來擺脫古人的束縛。“二王”以來,行草書以小字系統(tǒng)為主,包括手札、冊頁、手卷等形式。發(fā)展到元明時期,士人階層思想解放,“尚意”書風出現(xiàn),并隨著明代建筑藝術的發(fā)展,高堂大屋為書法懸掛提出要求,書法家不再滿足于方寸之間的微妙變化,作品形式轉(zhuǎn)向大幅巨制,出現(xiàn)眾多的巨軸行草書。
王鐸首先將米芾的尺牘作品進行放大臨摹試驗,進而轉(zhuǎn)向“二王”。作品不再囿于點劃內(nèi)部結構,大量運用外拓筆法,使作品擁有巨大的張力和鮮明的個人特色。
這一階段的臨摹作品已經(jīng)逐漸脫離“二王”的結字特點和書寫規(guī)律,而融入李北海的結構特點,字形重心隨章法倚側(cè)。以王鐸《臨王羲之小園子貼》為例,王羲之神采不失而結構爛漫有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行軸”與“字組”概念。以這種手法進行表現(xiàn)的作品,節(jié)奏感強烈,點畫圓轉(zhuǎn)飽滿,骨肉皆備,行氣順暢,提按頓挫自然,線條渾厚有力,使轉(zhuǎn)處深得古法。在臨摹時并不拘束于某一家書風,而是兼容并包,各取所長,以王鐸《臨王獻之、王羲之帖》為例,作品中融入王獻之、王羲之二人的不同尺牘,而于胸中貫通,要皆自具面目。
三、結束語
元明時期的思想解放與明清朝代的更迭都對王鐸的藝術風格產(chǎn)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如果沒有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廣泛學習和繼承,王鐸的書法不可能呈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藝術風貌??v覽王鐸的作品,我們認識到,王鐸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于其筆法如何嫻熟,真正使他留名書法史的原因在于他在章法以及墨法上的獨特創(chuàng)新,這取決于他的博觀約取和別具一格的匠心。王鐸的作品在為后世創(chuàng)作提供可借鑒之法的同時,也將作為時代標本銘刻在歷史的華表上。
參考文獻:
[1]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10.
[2]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4.
[3]王鎮(zhèn)遠.中國書法理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
[4]邱振中.書法形態(tài)與闡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6.
[5]黃思源.王鐸書法全集[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
[6]祝嘉.書學史[M].長沙:岳麓書社,2011.
[7]白砥.書法空間論[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5.
[8]汪永江.書法章法形成原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王延川(1995-),男,新疆藝術學院書法系201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