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歆爾
摘要:版畫作為獨立的藝術門類,作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對當代藝術始終保持著積極介入,而媒介與材料的更新擴展和跨界綜合則是激活版畫當代性的實驗性方法,對版畫藝術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關鍵詞:版畫;當代;媒介材料;跨界
一、緒論
版畫主要是指藝術家在經過構思后通過制版和印刷的程序所完成的藝術作品,按照制版材料我們可以將其分為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等,而按照制作方法可以分為凸版,凹版,平版,漏版,除此之外還有多個版種或多種材料結合運用的綜合版畫,可以看出版畫從其概念性質上就與物質載體和媒介材料緊密相連,版畫藝術獨特的印痕美也是由媒介和材料直接影響。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材料技術的更新與發展也為版畫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版畫藝術家們在創作時以及不囿于傳統材料技法帶來的表現力,更多新的媒介材料被探索運用,媒介與材料在當代版畫創作中不僅作為表達畫面的工具或手段,同時也成為了版畫家觀念傳達的載體。正如齊鳳閣先生在《論版畫的當代性》一文中提道:“版畫藝術的當代屬性是指版畫的現實感,當代品質。分而言之,應包括版畫形式語言的當代性與精神意蘊的當代性兩個側面。統而言之,則是當代精神在當代版畫視覺形態中的感性顯現。”版畫材料媒介的綜合與更新,版畫的多重領域的跨界就是版畫從形式語言方面介入當代藝術的方法,當代版畫打破了單一的畫種概念,版畫的邊界不斷延伸擴展,版畫的當代性也由此激活。
二、媒介與材料的更新擴展
版畫發展的歷史可以說就是版畫媒介與材料發展的歷史,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畫是中國隋朝時期用以傳播佛教所印制的木版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此時的版畫主要以傳播和復制為目的,隨著雕版印刷技術的不斷完善,大量內容豐富,形式精致的雕版插圖畫譜也逐漸出現,版畫逐漸脫離單一傳播效用而具有獨立審美價值。西方的版畫發展相較于時間晚于中國,但是發展出了與中國完全不同的版畫材料與風格。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開始,工業與科技的發展促使凹版畫出現于歐洲,金屬雕刻師們通過對銅,鐵,錫等金屬材料的反復嘗試,選擇銅為主要版材。在文藝復興時期就產生了干刻與用酸進行腐蝕制版的銅版畫方式,丟勒豐富細膩的干刻,倫勃朗高超的蝕刻技法將版畫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十七世紀人物畫的盛行,銅版美柔汀技術的產生使這一時期的肖像版畫創作達到很高水準。石版畫是十八世紀由捷克的一名劇作家偶然發現,利用水油相斥的化學原理制版,繪制更自由,層次豐富,印刷量大,這種技術也在短時間內廣泛傳播,西班牙畫家戈雅就是石版畫創作的先驅。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感光劑的發明與運用也促使了1915年第一張絲網版畫在美國的出現,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照相制版與絲網印刷的結合使絲網版畫技術向前邁進一大步,絲網版畫在商業廣告宣傳上廣泛使用,安迪沃霍爾利用絲網版畫手法表現流行符號也使絲網版畫與版畫的復數性被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以上幾種材料是版畫“凸,凹,平,漏”四種形式最為突出的代表,而以這四種形式為原理進行版材置換所產生的麻膠版畫,PS版,聚酯版等也在為版畫的傳統形式提供新的方式。
在眾多新媒介新材料的運用中,最具突破性的當屬數碼版畫,版畫的制版方式與觀看方式都隨著數碼版畫的出現被顛覆。數字媒體時代下,信息化,圖像化成為當下生活的特點,同時也以各種方式介入著藝術創作。數碼版畫就是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電子媒介來選擇自己想要的圖像符號及效果進行制版,再通過數碼噴繪的方式去呈現作品,或者直接通過電子媒體進行作品的傳播的方法。版畫的材料由實際的扳材轉化為電子媒介,電腦軟件為版畫的創作提供了更豐富的效果與更多可能性,也使版畫在傳播性上獲得更廣闊發展。當代銅版藝術家范敏就利用數碼版畫技術與銅版相結合的方式創作出系列作品《偶之祭》,將文明的當代沖突提煉和呈現出來,畫家在不同版種媒介與材料的切換中也將注意力更放在文化與思考本身,展現一種更廣闊的社會思考。
通過對版畫版種發展的簡單梳理我們不難看出版畫是各種繪畫種類中與材料媒介和科學技術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也是最能體現一個時代科學技術發展進程的藝術門類,新的材料與技術的運用始終為版畫的創作注入著新鮮血液,新的媒介材料的運用也是當代版畫創作多元化方式呈現的因素。版畫的發展一路向前,從復制功能,到機械復制時代的快速化,工業化,再到現代技術下的信息化,數字化,媒介與材料的發展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跨界綜合
版畫的當代發展不僅是在版畫語言內部進行的,版畫也在利用自身的特征積極與其他領域或其他藝術門類進行碰撞,我們稱之為版畫的跨界。跨界的本質是整合,是融合,是通過自身資源的某一特性與其他資源進行搭配應用。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家們想表達的藝術觀念與思想內涵日益豐富,單一藝術門類的表現力無法滿足藝術家的創作訴求需要,跨界的方式通過更多樣立體的表現力完善單一畫種無法觸及的部分。版畫跨界也是如此,用版畫的技術手段或者版畫的創作思維與其他藝術手段相結合,利用版畫的媒介性與創作材料的豐富性為跨界融合提供更多可能性。
版畫與裝置藝術的綜合是版畫跨界的一種典型方法,徐冰作為我國最早一批進行版畫跨界嘗試的藝術家也在此取得巨大成就。徐冰的作品《析世鑒—天書》就是版畫與裝置藝術結合的典型代表,這一作品從版畫層面上是由木刻延伸出來的,運用中國傳統的雕版印刷的方式進行創作,印刷的內容為徐冰自己依照漢字形制創造的兩千多個“偽漢字”。他將印刷所得按照宋版書的形式制作成冊以及幾十米的長卷,在展覽過程中,將印滿內容的長卷高懸于空,與之對應的是幾百本形制講究的宋體書。如經縵的長卷與如古書經典的書冊展現一種恢宏又莊嚴的氣氛,但內容卻是連藝術家本人都無法解讀的“天書”。作者想由此將觀者帶入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一切解讀在此都顯得滑稽可笑,從而喚醒觀者對文化的警惕與思考。徐冰將傳統版畫印刷與空間裝置相結合,在展現“天書”內容的同時為作品注入了時間性與空間氛圍的因素,將二維平面的版畫帶向三維空間化,甚至四維時間化的層面,這是僅僅展現裝裱完善的版畫印刷所得無法達到的效果,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思想觀念也在版畫藝術與裝置藝術的跨界綜合運用中得到深化。
版畫與影像的跨界綜合也是當代版畫跨界的典型之一,我們早已處于數字信息與影像的時代,攝影,攝像,動畫等影像手段充斥著當代生活,影像也可以說是最能展現當代生活特點的信息傳播手段。版畫與影像雖然在材料,媒介,技術手段等方面都千差萬別,但是基于版畫和影像復數性與傳播性的共同特征,基于當代的審美情感與訴求,版畫創作與影像的結合的探討也有充分的現實意義。趙曄與黃洋的作品《采薇》是版畫與動畫兩種語言跨界綜合的一次成功探討,《采薇》是一則圍繞伯夷,叔齊扯薇這一微妙的動作變化展開進行的動畫作品,畫面內容是由上千張木刻版畫組成,通過軟件使上千張版畫聯結成一則流暢的動畫,通過故事性與動畫的運動為畫面增添生命力,版畫藝術通過影像獲得了更強的敘事性,不受篇幅限制,觀者的觀看方式也由此更加輕松流暢。而版畫的藝術特點也并沒有因為影像的介入而減弱,反而得到增強。版畫所帶來的不可預知的材料質感和畫面效果是傳統三維動畫技術無法表達的,而面對《采薇》這一中國傳統故事題材,使用木刻的表達語言為作品帶來更加濃郁且古拙的中國氣質。現代影像手段與傳統木刻相結合,為傳統故事尋找一個審美出口,一種對于歷史詩意的訴求,單一的影像作品或者版畫創作都無法如此完善的展現作者觀念的方方面面,而版畫與影像相結合則展現著一種更優秀的現代化的解決方案。
四、總結
版畫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作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其概念也被放在一個更為寬泛的層面去討論,藝術的自由化與多元化也使得版畫本身的概念邊界越來越延伸而其內涵也越來越豐富。平面造型與傳統材料已經難以滿足當代版畫創作實驗性需求,版畫媒介材料的更新與版畫的跨界綜合就體現其現實意義,為版畫積極介入當代藝術提供著實驗方法,版畫無論是作為一種藝術創作手段,作為一種觀念表達方式或是一種思維方式,其本體性概念都承載著了更多當下意義。版畫作為一種積極開放的,包容性的藝術,在更新材料媒介與跨界綜合方面都具備著先天優勢,這也要求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要把握版畫內在基因,在版畫創作規則基礎上去更積極地嘗試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版畫家也要處理好媒介材料,技術手段與自我創作思想的關系,媒介材料,技術手段是為了更好展現藝術家思想觀念與內心情感的工具,藝術家也應運用綜合手段豐富自己的創作實踐。
參考文獻:
[1]齊鳳閣.論版畫的當代性[J].文藝研究,1999(06):112-115.
[2]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3]王伯敏.中國版畫通史[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
[4]徐冰.復數與印痕之路[J].東方藝術,2009(17):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