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艷
【摘 要】目的:探討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及護理。方法:采用推拿按摩治療小兒腹瀉165例。結果:治愈的患兒占總例數的82.%,好轉的患兒占17.9%,無效患兒0,治療的總有效率達100%。結論:兒童推拿按摩能有效治療腹瀉。
【關鍵詞】小兒;腹瀉;推拿手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of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 165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were treated by massage. Results: 82% of the total cases were cured, 17.9% were improved, 0% were in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Children massage can effectively treat diarrhea.
Key words: Children; Diarrhea; Massage manipulation
【中圖分類號】R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01
在兒科中,小兒腹瀉為一種常見且多發病,常伴隨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發熱癥狀。病初會出現腹瀉、嘔吐和胃口差,慢慢地會出現哭鬧,糞便中會出現奶塊且酸臭等。該疾病經常出現在夏秋季節,且多為<2 歲的嬰幼兒,若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出現酸中毒、脫水和營養不良等,有礙于小兒的生長發育。此病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效果欠佳,而采用中醫推拿療法,不但操作簡便、易行,且有著較好的療效,同時還能夠減少患兒服藥的痛苦,能夠得到患兒的配合,同時還能夠防止藥物刺激患兒的胃部,以及其胃液對藥物作用的影響,進而達到較好的療效。本研究旨在為小兒腹瀉的治療提供新的臨床思路。選擇165名腹瀉兒童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擇的腹瀉兒童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入院,均符合兒童腹瀉診斷標準。治療前,兒童家屬充分了解研究情況,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共有165名兒童,其中男性84名,女性81名,年齡2個月至3歲,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嘔吐等癥狀。在165例病例中,63 例患兒每日大便 5 次以下,71 例患兒每日大便 6 次至 10 次,31例患兒每日大便 11 次以上。
1.2 方法。
將患兒進行仔細分類,根據患兒的病情可以分為四類,分別采用如下治療方法:
①寒濕瀉:
寒濕瀉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大便稀,且伴有酸臭的味道,患兒的四肢較涼,舌苔呈白色,指紋顏色較紅。采用的治療方法如下:補大腸,補脾經,掐住患兒十指節,進行腹部按摩,揉一窩風,推上七節骨,捏脊。
②脾虛瀉:
脾虛瀉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患兒患病時間較長,且病情反復,面色萎黃,肢體冰涼,大便溏薄,伴有腹脹、舌苔發白且指紋呈暗紅色。采用的治療方法如下:補脾經,補大腸,推三關,仔細安柔患兒足三里,按摩腹部,推上七節骨,捏脊。
③傷食瀉:
傷食瀉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厭食,且口腔伴有酸臭鳳異味,腹脹,且大便伴有酸臭味,大便中混油食物殘渣,患兒舌苔厚膩。采用的治療方法如下:清胃、大腸,按摩腹部,揉板門、三足里,掐十指節,推上七節骨,捏脊。
④濕熱瀉:
濕熱瀉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持續發熱不退,患兒情緒煩躁,口渴,不住啼哭,大便次數明顯增加,舌頭發紅,且舌苔發黃,指紋呈紫色,小便赤短。
采用的治療方法如下:
清大腸、胃經,揉臍、龜尾,補脾經,推上七節骨。
采用的護理方法如下:
①飲食護理:
要時刻注意飲食衛生,要對飲食量進行有效的控制,減輕脾胃的負擔,對于腹瀉較為嚴重或嘔吐較為嚴重的患兒可以采取禁食的操作,隨著病情不斷好轉再逐漸增加飲食。在進行飲食時,要注意不要食用油膩、生冷的食物,注意不要使用污染食物以及消化不良的食物。
②生活護理:
時刻注意天氣變化,要及時增減衣物,保持皮膚干燥,經常為患兒更換尿布,及時進行消毒。勤為患兒清晰臀部,防止紅臀發生。
③病情護理:
注意觀察住院患兒的體溫變化,是否出現代謝性酸中毒癥狀,觀察患兒的低血鉀表現,判斷其脫水的程度等,注意其大便的狀態、顏色和量。
格外注意對其臀部的護理,應選用柔軟的尿布,禁止使用不透氣的橡皮布或者塑料布,應勤更換,每次使后,應用溫水對其臀部進行清洗和擦干,對于局部發紅皮膚,應在該處涂以 40%氧化鋅油或者是 5%鞣酸軟膏,且按摩片刻,借此來推動局部血液循環。同時宣傳母乳喂養的優勢,防止夏季出現斷奶。按時慢慢地添加輔食,禁止同時添加幾種輔食,避免偏食、過食以及飲食結構突變。除此之外,推拿時,若孩子哭鬧、不配合,可適當拿些玩具給患兒,分散其注意力,提高其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165例兒童的治療效果。判斷治療效果的標準如下:痊愈:每日大便 0 次至 1 次,發熱、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改善:大便次數和水分明顯減少,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性:大便次數和飲水量無明顯變化或增加,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的數據均采用 SPSS 18.0 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率進行表示。
2 結果
采用小兒推拿法進行治療,治愈的患兒占總例數的 82.04%,好轉的患兒占 17.96%,無效患兒 0,治療的總有效率達 100%。
3 討論
在臨床上,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多發性疾病。嬰兒腹瀉最常見的誘發因素是病毒感染,主要發生在早春或深秋。中醫認為,主要原因是致病因素的侵入,導致氣虛,導致兒童抵抗力下降,而利用兒童按摩可以起到增強體質、驅除致病因素的作用。兒童的內臟非常脆弱,缺乏生命能量,其腸胃發育不完善,而且由于其旺盛而迅速的發育,對營養的需求相對較大,給胃腸道造成了相對沉重的負擔。此外,孩子們不能適應寒冷和溫暖,也不知道飲食上的自制力,而有些家長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他們只是片面強調補充營養,導致兒童胃主宰那古,脾主宰小谷,脾胃飽脹。當脾胃負擔過重時,極易受到損傷,如內傷乳食內部損傷和驚嚇,導致消化紊亂,進而引發疾病。因此,小兒腹瀉的內在因素主要是脾胃虛弱。主要病理變化以脾胃為主。治療應以健脾祛濕為基礎,可通過對兒童的按摩治療來達到。其中,健脾經絡具有健脾健胃、益氣補血、補腸止瀉的作用,小腸清熱解濕、通尿排濕等作用。起到清理小腸、鞏固大腸的作用。揉磐門能健脾健胃,調理氣血,導致食物滯留;揉臍帶,揉中丸,揉胃舒、毗舒、足三里等,能起到健脾健胃,消除食物滯滯滯的作用。脊骨療法能調理陰陽,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強身健體,是兒童保健的主要用途。
總而言之,利用小兒推拿來治療小兒腹瀉,不但操作簡單且有著較佳的療效,且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且因其不使用藥物,所以減掉了小兒的針藥之苦及藥物的不良反應,同時還能夠提高小兒的接受、配合度。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避免出現并發癥,需要加強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以及對小兒皮膚和飲食方面的護理。鑒于其功效,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董李紅,趙明霞,逯朝霞.小兒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病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04):546-547.
邊建玲,魏立峰.小兒推拿結合中藥貼敷治療小兒腹瀉6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7,52(03):205.
Li Jin, Deng Xiaoming.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infantile massage manipulation on infantile diarrhea[J]. New Chinese Medicine, 2016,48 (07): 198-199.
Meng Zi. Discussion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fantile massage on infantile diarrhea[J]. Famous doctor, 2018 (10): 75.
Liu Ying.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care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treated by massage[J]. Abstracts of the latest medical information in the world, 2018, 18 (70): 239.
Cui Erqi, Ma Miaolin. 267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were treated by infantile massag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J]. TCM research, 2016, 29 (10): 51-53.
Li Yue, thunder voice. 116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treated with massage therapy[J]. Massage and guidance, 2007 (01):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