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給予針灸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情況。方法:將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本院接受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予常規方案,觀察組予針灸輔助聯合方案,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及血尿酸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血尿酸(403.86±14.88)μmol/L低于對照組(439.58±21.47)μmol/L,差異具統計意義(P<0.05);且觀察組臨床總有效93.33%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意義(P<0.05)。結論: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給予針灸輔助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患者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血尿酸水平,值得進行推廣。
【關鍵詞】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針灸;臨床效果;血尿酸
【中圖分類號】R46.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2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在骨質、軟骨和關節囊等地方沉淀積累,導致身體組織發生炎癥和病損,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難忍,關節組織周圍出現腫脹、發熱、發紅等,其中男性更常見,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質量[1]。臨床通常采用藥物方案,為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本研究主要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30例患者給予針灸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本院接受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60例患者,按隨機數表分兩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齡范圍在35~61歲,平均年齡(49.82±11.45)歲;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齡范圍在35~60歲,平均年齡(48.73±12.81)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能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給予患者吲哚美辛腸溶片(國藥準字H44020701,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每天三次,每次25mg;同時向患者介紹相關的知識,叮囑患者在發病期間盡量減少下地,在飲食中禁止攝入高蛋白和高脂肪,適宜吃水果、蔬菜等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針灸輔助方案,第一組選取太沖、內庭和阿里穴;第二組選取曲池、陽池、丘墟、太沖、太溪、陽溪、血海以及陽陵泉。為患者進行針灸治療的過程中,以主穴為主,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添加其他的穴位。選擇28號毫針刺入,實施捻轉提插補瀉辦法,如患者處于急性期,則采用瀉法;如果患者處于恢復期,則采用平補平瀉的辦法;每10min進行一次,每次留針30min,每天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3;兩組均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 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顯效:血尿酸恢復到正常水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一年半之內沒有復發的現象;有效:血尿酸水平降低,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兩次發病的時間間隔較長;無效:患者血尿酸水平沒有得到調控,臨床癥狀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以及兩組血尿酸水平,正常值:208-428μmol/L[2]。
1.4 統計學處理 資料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標準差()表示,t作為組間比較,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 檢驗,差異具統計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尿酸(403.86±14.88)μmol/L低于對照組(439.58±21.47)μmol/L,差異具統計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觀察組顯效8例,有效20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93.33%;對照組顯效5例,有效16例,無效9例,臨床總有效70.00%,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意義(P<0.05)。
3 結論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的一種主要表現,作為痛風的早期癥狀,其特點是突然性發病和反復復發[3]。隨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日益增高,其多發病于40~60歲人群,臨床表現為關節發麻和關節疼痛難忍[4]。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主要采用吲哚美辛等藥物方案,其能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降低再次發生率,但易發生不良反應。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血尿酸(403.86±14.88)μmol/L低于對照組(439.58±21.47)μmol/L,差異具統計意義;且觀察組臨床總有效93.33%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意義,表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應用針灸輔助方案更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其血尿酸水平指標。原因分析考慮可能是,患者長期服用吲哚美辛等西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抑制病情,但是長期服藥,患者的身體可能會出現大量副作用;而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給予針灸輔助治療能夠有效的降低藥物對患者身體的損傷。由于對患者給予針灸治療,患者的身體幾乎不會產生任何的副作用。同時對患者采用針灸治療,能夠通過腧穴和經絡的傳輸,對患者身體的組織、器官以及臟腑起到調理血氣的作用,改善患者體內的陰陽平衡,實現機體功能恢復[5]。另外,針灸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關節上的疼痛,幫助患者修復受損神經、活血化瘀,加速患者的康復,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關于兩組患者遠期臨床效果情況,有待臨床再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給予針灸輔助治療方案,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降低其血尿酸水平,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易騰達,張子玥,謝慶,等.中醫藥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研究概況[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7,26(21):47-49.
寧曉軍,阮永隊,洪瀟挺,等.溫陽泄濁化濕中藥結合刺絡放血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8,50(7):185-188.
劉湘玲,韓德軍,楊錫燕.針灸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選穴特點探析[J].針刺研究,2017,42(6):557-561.
謝麗琴,李麗霞,黃應杰,等."火郁發之"法火針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16):190-193.
孫發政.中藥內服結合針灸對老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及血尿酸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7,9(3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