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秀
【摘 要】目的:分析牙列缺失采用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的效果。方法:納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我門診接診的78例牙列缺失患者,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每組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治療,觀察組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對比兩組牙列缺失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產生。觀察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語言能力、美觀情況、舒適情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產生。結論:牙列缺失患者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效果優于常規修復,可以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使用。
【關鍵詞】口腔種植修復;常規修復;牙列缺失
【中圖分類號】R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2
牙列缺失是部分牙齒缺失導致的不完全牙列,影響患者咀嚼能力和口腔頜面部系統,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為了減輕或消除這種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礙,臨床上采用人工替代材料進行修復[1]。牙齒修復不僅需要質量保證,還需要美觀。近年來,我國牙齒缺損修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研究為了評價牙列缺失采用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的效果,選擇我院接診的78例患者進行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8例牙列缺失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和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治療),每組39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為(40.15±2.36)歲;18例牙周疾病致使牙齒松動或脫落,12例牙尖周病變致使牙體出現牙體出現缺損,6例為外傷脫落,3例為其他原因。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為(40.37±2.63)歲。19例牙周疾病致使牙齒松動或脫落,13例牙尖周病變致使牙體出現牙體出現缺損,5例為外傷脫落,2例為其他原因。2組牙列缺失患者的臨床治療經過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P>0.05統計學意義未產生。
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牙列缺失;患者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失的患者;合并重大器官疾病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修復治療。觀察組: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種植前應對口腔通過X線拍攝,了解牙列缺失情況,確定缺損位置,確定種植區域位置,計算實際骨高度[2]。制定修復方案后,常規消毒,采用鹽酸阿替卡因對患者進行麻醉,麻醉后切開牙槽嵴頂處,翻開粘骨膜瓣,暴露牙槽,準確定位后牙槽逐層鉆進先鋒鉆,深度和直度達到標準后,修復牙列缺失位置。按照牙齦厚度、種植深度選擇合適的覆蓋螺絲,噴水方式冷卻螺絲進行覆蓋。術后7天內采用口腔清潔液進行清潔,十日后拆線。術后3-6個月內控模型修復,根據患者種植體的性質為其選擇基臺,通過印模制作上部結構[3]。
1.3觀察指標 (1)比較2組牙列缺失患者的治療有效率。(2)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包含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語言能力、美觀情況、舒適情況,每一項的滿分為十分,分數和治療滿意度呈現正比例關系。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計量數據的表示方式為(均數±標準差),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卡方檢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分析2組牙列缺失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經過口腔種植修復后,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產生,見表1。
2.2 分析2組牙列缺失患者治療滿意度
觀察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語言能力、美觀情況以及舒適情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產生,見表2。
3 討論
牙列缺失是口腔醫學中的常見疾病。這種疾病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說話能力和咀嚼能力,也會影響患者的形象[4]。常規修復治療是基于附近殘留的牙齒。在基牙預備過程中,連接裝置將假牙放置在缺失牙齒的位置,以改善其生理功能。但是,這種處理方法會增加基牙負擔,引起其他問題。假體不能恢復患者牙齒的美觀程度,因此美觀程度不能達到患者的理想狀態,這也影響了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復程度[5]。口腔種植修復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用與人體相容性好的材料作為缺陷牙齦,以保證基樁的牢固性,提高與骨的結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骨質疏松和萎縮。與常規修復治療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滿足牙科治療的相關原則,提高患者的治療成功率和咀嚼能力,保證牙齒美觀,同時提高穩定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牙列缺失患者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效果顯著,可以使患者的牙齒更加舒適美觀,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于鵬.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臨床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8,5(36):43,54.
盧艷華.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5):291.
劉小明,張保榮,劉昌明.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0):238-240.
蔣鐘瑋,陳才香,張瑾, 等.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J].實用臨床醫學,2018,19(10):60-61,82.
何志紅,戴瓊.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失的效果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19):303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