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雷
【摘 要】目的:分析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臨床療效。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82例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患者,患者均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Mroberg和Morrey評價肘關節功能,分析影響愈合因素。。結論:治療后優良率為78.0%,年齡、術后開始鍛煉時間、營養狀況等因素是影響術后恢復效果因素。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MasonⅢ型橈骨頭骨折效果良好,可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切開復位內固定術;MasonⅢ、IV型橈骨;骨折
【中圖分類號】R97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2
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為臨床常見疾病,約占全身骨折的1%、肘部骨折1/3[1]。對于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恰當可能在患者骨折愈合后伴隨不同程度的前臂旋轉障礙,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對于MasonⅢ型橈骨頭骨折治療一般采取切開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而該種方法治療效果如何為本次研究重點。
1 基礎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82例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患者,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22-71歲,平均(50.2±9.6)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53例,高處墜落20例,跌倒9例。
納入標準:診斷為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符合手術指證;新鮮骨折未經處理;同意本次治療方法患者;排除標準:伴隨原發性或轉移性骨腫瘤患者;甲狀腺旁腺疾病患者或者先天性骨病患者;陳舊性骨折;精神異常,無法配合隨訪患者。
1.2 治療方法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或全麻,患者取仰臥位,驅血帶驅血后佩戴氣囊止血。肘關節外側實施弧形切口,逐層將皮膚切開,自肘后肌痛尺側腕伸肌形成的間隙入路,切開關節囊等部位,暴露損傷骨頭,清理碎骨等組織。對受損橈骨頭實施手法復位,克氏針臨時固定,骨質受損嚴重可采取自體或同種異體骨進行植骨,植骨完成后選用適當尺寸的T型鋼板實施內固定,然后螺釘加壓固定,取出克氏針。確認關節可屈伸正常后縫合關節囊以及環狀韌帶。肘關節旋轉以及屈伸正常后,修復關節囊以及環形韌帶。C形臂X線機確認后常規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確認無或定性出血后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后消毒包扎。
1.3 觀察項目 Mroberg和Morrey評價肘關節功能,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1]。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分析影響恢復因素。
1.4 數據分析 相關數據納入統計分析學軟件SPSS20.0中分析單因素檢驗采取檢驗,單因素分析獲得顯著性差異的變量進行Logistic回顧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術后恢復情況跟
Mroberg和Morrey評價肘關節功能中,82例患中優24例,良40例,可16例,差2例,優良率為78.0%(64/82)。
2.2 影響恢復單因素分析
以Mroberg和Morrey評價肘關節功能中可及差患者為因變量,分析患者年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因素差異,具體見表1。
3 討論
早期對于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治療方式較多學者主張采取橈骨頭切除術,雖然該種治療方式短期效果明顯,但橈骨頭切除后肘關節失去肱橈關節的接觸和支撐,因此會導致腕關節疼痛或者外翻畸形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隨著醫學技術提高以及對于橈骨頭完整性重要性的認識,使得橈骨頭粉碎性骨折的牢固內固定成為可能。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通過內固定可盡量保持正常解剖關系,保持前臂矩形框架生物學穩定性,使得肘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實際臨床治療中,累及關節面的橈骨頭骨折塊一般大于3塊,對于重建以及固定提出更高要求,可首先復位中心較小的骨折塊,維持關節面平整性并以克氏針固定,此后在橈骨頭外側不予尺骨近端相關節的安全區放置鋼板,從而不影響前臂旋轉活動。
本次對于82例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患者均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關節功能優良率為78%,結果與吳加東報道基本一致[2]。對陰性術后因素分析結果中,年齡以及術后開始鍛煉時間均為影響因素,因此后續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跟制定恢復計劃。總之,經以上研究后我們一致認為: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MasonⅢ、IV型橈骨頭骨折效果良好,可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跟制定相應恢復計劃。
參考文獻
杰,郭士方,王栓科,等.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成人橈骨頸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0,26(5):294-295.
吳加東,孫煥建,周敦王,等.不同方法治療Mason III型橈骨頭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6,32(3):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