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龍 朱圣亮

【摘 要】目的:探討標準體位變換與任意體位對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42例非浸潤性膀胱癌患者,隨機分為2組:標準變換體位組及任意體位,其中前者135例,平均年齡:71.2±1.7歲,后者107例,平均年齡:74.4±1.4歲,2組患者均采用絲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治療方案,隨訪2年,分析兩組患者腫瘤復發率的差異性。結果:兩組患者術后2年的復發率無統計學差異。結論:體位變換對于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治療效果無明顯優勢。
【關鍵詞】膀胱癌;體位變換;膀胱灌注
【中圖分類號】R69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1
我科對2013年1月-2016年10月首次確診膀胱癌,進行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非浸潤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術后行膀胱灌注治療,對不同體位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42例初發淺表性膀胱癌患者,平均73歲,隨機分為2組:標準變換體位組及任意體位,其中前者135例,平均年齡:71.2±1.7歲,后者107例,平均年齡:74.4±1.4歲,2組患者均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病理檢查均確診為淺表性尿路上皮癌,術后輔以絲裂霉素(30mg)膀胱灌注治療。灌注方案為:每周一次,共灌注8次;后每月一次,共持續8次。每3月復查膀胱鏡。
1.2 分組方法標準體位變換組:囑患者依次完成仰臥、左右側臥、俯臥各半小時,然后排空膀胱。任意體位組:囑患者采取舒適體位,持續2小時。
1.3 灌注方法生理鹽水30ML+絲裂霉素30mg藥液配好,行導尿術,經導尿管注入膀胱,拔出導尿管,按照不同的體位完成膀胱灌注治療。
1.4 觀察指標和終止指征 每3月定期復查膀胱鏡。終止指標:膀胱鏡提示腫瘤復發或患者不能耐受而退出。
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檢驗, 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對242例患者進行為期24個月的隨訪,標準體位變換組有28例復發,復發率22.4%,任意組有21例復發,復發率19.8%,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前者隨訪2年,10例(7.4%)因不能耐受而退出實驗,而后者僅1例(0.9%)因不能耐受退出實驗,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討論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膀胱癌的發病率約為3.2%[1]。90%的膀胱癌為移形上皮癌,其中75-85%為表淺性膀胱癌,其主要治療方法為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輔以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如絲裂霉素、吡柔比星等[2]。研究表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表淺性膀胱癌患者術后的復發。目前國內通常采用囑患者不斷改變體位的方式完成膀胱灌注治療,以增加灌注液與膀胱上皮細胞的充分接觸,但無明確的理論依據[3],也無相關的臨床試驗研究,同時,對于老年性膀胱癌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障礙,以及患者脊柱的老年退行性改變,致患者俯臥位時,感覺不適,使患者懼怕下一次的膀胱灌注治療,有研究表面,膀胱灌注治療后改變體位對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具有一定的影響[4],且可能誘發老年患者的隱性疾病。因此,同意患者在感覺不適的體位縮短時間,或放棄此體位,將此灌注保留時間由舒適體位時間代替,這增加患者的依從性,使患者的治療得以繼續,這保證了治療的療程[5-6]。
絲裂霉素的分子量為334.33,其分子量相對較小,根據化學工程傳質理論中的擴散原理,即使在靜止條件下,其擴散速率亦較快,能夠與尿液快速混合形成濃度均一的溶液[7],不隨體位的變化而變化。
在本次實驗中,我們發現,標準改變體位并不能有效降低膀胱腫瘤的復發率,且導致更多的患者不能耐受而中止治療,提示體位的變換對于增強膀胱腫瘤灌注治療的效果無明顯優勢,且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通過查找文獻,膀胱灌注化療在淺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療的作用是重要的,肯定的,但體位變換沒有明確的理論依據,也無相關的臨床及動物實驗比較,同時膀胱腫瘤多分布在膀胱側壁及后壁,其次為三角區和頂部,其發生可為多中心[8],藥液灌注入膀胱后,可以很好的與手術后創面接觸,也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因此,我們認為體位變換在膀胱灌注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而膀胱灌注的療程可能更重要,因此,膀胱癌患者進行膀胱灌注時,不需刻意強調體位變換。但本研究仍存在著不足,比如入組病例數較少,隨訪時間較短等,需進一步增加樣本量及隨訪時間。
參考文獻
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965-966.
Tolley D A,The effect of intravesical mitomycin C on recurrence of newly diagnosed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a further report with 7 years of follow up[J].J Urol,155(1996),4,p.1233-1238
郭應祿,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2590
孫守田,膀胱灌注化療患者心理狀況及干預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964-1965.
王彩萍,團體心理護理在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行膀胱灌注化療患者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10(20)20-22
郭麗麗,護理干預對膀胱癌術后膀胱灌注化療依從性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4,8(8)
譚天恩,化工原理下冊[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吳在德,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