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221)
個人信用本質上是通過協議或契約提供給個人的信用,使得接受信用的個人不用付現就可以獲得商品或服務。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基本形成了由公共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組成的社會信用體系。個人信用體系的有效運行對于推動消費,優化配置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個人信用信息是指對評價個人當前信用價值有關的各項信息,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個人信貸交易信息以及反映個人信用情況的其他信息。個人基本信息包括識別個人身份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信息;個人信貸交易信息則涉及貸款的銀行、期限、數額、還款方式、還款記錄以及信用卡發卡銀行、授信額度、還款記錄等信息;反映個人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包括個人支付電話、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費用的信息、法院民事判決、執行等司法信息。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個人信息采集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企業的董事、監事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履行職務時產生的相關信息,不作為個人信息。第二,征信機構不得采集個人的指紋、血型、基因、疾病、病史以及宗教信仰等信息。第三,個人的存款、收入、商業保險、有價證券、納稅信息以及不動產信息,除非獲得信息主體的書面同意,征信機構也不得采集。
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立足于金融安全的傳統個人征信體系、基于信息平臺為載體的個人信用體系以及司法信用體系。其中,立足于金融安全的傳統個人征信體系以《征信業管理條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為基礎,以個人信用數據庫為關鍵,由人民銀行主導并關乎個人金融業務的辦理。基于信息平臺為載體的個人信用體系則以國家發改委為主體,國家信息中心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各地信用信息平臺為載體,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指導建立。司法信用體系則包括人民法院涉訴信息公布制度以及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最高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等為依據構建的失信被執行人體系。此外,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類型的征信服務機構亦有了較大發展,百度、鵬元征信、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對個人提供信用評分和信用查詢服務,依托自身所在領域并采用不同的個人信用評分機制開展業務。此外,中國聯通推出“沃信用分”,中國移動推出“試金石信用分”,將通訊大數據應用于消費金融業務;但企業類型的信用服務機構受到行業及公眾認可程度的限制,受眾及影響力都有限。本文僅探討金融領域的傳統個人信用救濟問題。
個人信用信息對于個人的社會經濟活動意義重大,一旦個人信用受到侵害,信用主體可以通過信用信息異議程序或者通過名譽權侵權訴訟實現對個人信用的救濟。
個人了解自己的信用信息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個人直接可以向征信機構查詢個人信用信息。個人有權每年兩次免費獲取本人的信用報告,同時,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正在推進征信服務便民措施,個人可以通過在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上查詢個人信用報告。二是商業銀行在辦理審核個人貸記卡、準貸記卡以及個人貸款申請、個人作為擔保人、個人貸款貸后風險管理時,在取得被查詢人的書面授權時,可以向個人信用數據庫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另外,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貸款或者在第三人申請貸款時作為擔保人,商業銀行也會查詢其法定代表人、出資人的信用狀況。個人對自己的信用報告有異議的,可以提起個人信用異議。個人信用異議程序分為異議申請、調查和處置等步驟。
(1)異議主體。異議主體解決的是個人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向誰提出異議的問題。個人信用異議應當向征信機構或者征信信息提供者提出。征信機構,是依法設立的主要從事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信用信息,并提供給信息使用者使用的機構。征信信息提供者,是指向征信機構提供信息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供信息的單位。
(2)異議方式。個人提起信用異議需要采用書面形式,一是向個人所在地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部門提出,二是直接向征信服務中心提出。
(3)異議理由。個人信用異議產生的理由主要有:信息提供者信息錄入錯誤或者更新不及時;因技術原因造成的數據處理錯誤;個人身份信息被他人盜用或者冒用并辦理了信貸業務的。
(1)調查的前置程序。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異議申請后應當標注相關信息存在異議。
(2)調查期限。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應當自收到異議申請之日起20日內進行核查和處理。
(3)調查流程。1)個人向人民銀行征信管理部門申請異議的,在收到異議申請2個工作日內,人民銀行征信管理部門應當將異議申請轉交征信服務中心并由征信服務中心調查和處理。2)征信服務中心內部核查。收到異議申請2個工作日內,征信服務中心進行內部核查。核查的核心是異議信息是否因個人信用數據庫信息處理造成,如果是則應當立即進行更正,并檢查和處理存在的程序、操作規程等技術問題。如果技術環節不存在問題,征信服務中心應當立即書面通知提供異議信息的商業銀行進行核查。3)商業銀行核查。接到核查通知的10個工作日內,商業銀行應當書面向征信服務中心答復核查情況。如果異議信息確實有誤的,商業銀行應當向征信服務中心報送更正以后的信息,同時,還應當檢查個人信用信息的報送程序、后續報送的其他個人信息,以避免再次出現錯誤報送信息的情況。4)送達。征信服務中心應當在接受異議申請后15個工作日內,向信息主體或者向轉交異議申請的人民銀行征信管理部門提供書面答復;異議信息得到更正的,征信服務中心同時提供更正后的信用報告。人民銀行征信管理部門在收到征信中心書面答復和更正后的信用報告后2個工作日內,向異議人轉交。
征信機構、信息提供者經核查,按照以下方式處理:
(1)更正。確認相關信息確有錯誤或遺漏的,征信機構及信息提供者都負有更正個人信用信息的責任。因技術原因暫時無法更正異議信息的,征信服務中心應當對該異議信息進行特殊標注,將該異議信息對信息主體的影響降到最低。
(2)取消異議標注。征信機構經調查確認不存在錯誤或遺漏情況的,應當取消異議標注。
(3)記載和個人聲明。記載指的是征信中心經核查,仍然不能確認信息是否有誤的,應當記載核查的情況和異議內容,但不得按照信息主體的要求更改相關個人信用信息。個人聲明則是指征信服務中心無法核實異議信息時,應當允許信息主體附注100字以內的個人聲明。征信服務中心應將個人聲明載入信用報告,并妥善保存個人聲明原始檔案。
個人認為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名譽權侵權訴訟。近年來,因信息主體認為商業銀行錯誤報送個人信用信息侵害其名譽權的案件也逐漸增多。
案例:馬××在2016年購買房屋辦理銀行按揭貸款時,無法辦理銀行按揭貸款。發現自2012年被他人盜取個人信息在××支行處辦理了一張信用卡,該信用卡自2015年出現逾期,原告也未收到任何短信提醒,其個人征信被納入不良。馬××將××分行和××支行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恢復期正常征信記錄。法院在審理中查明,馬××辦理信用卡時的相關簽字與馬××簽字并非同一人,該涉訴信用卡系他人盜取馬××姓名辦理,××支行在審核信用卡申請過程中,未對相關申請材料盡到核查義務。××支行未按照《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準確、完整、及時地向個人信用數據庫報送個人基本信息、信貸交易信息以及反映個人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存在過失。故支持了原告要求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請求。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得出,個人信用遭受侵害時,信息主體可以通過提起民事訴訟獲得司法救濟。法院裁判時,認為個人不良征信記錄是中國人民銀行間接從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采集、整理信貸信息產生的結果,只要銀行準確、完整、及時報送相關個人信息,則無須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相反,如果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確有過錯,法院亦會判決其消除個人的不良征信記錄,恢復個人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