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芳
(楊泰三村幼兒園,上海 201901)
幼兒安全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幼兒園教育工作重點,幼兒出現傷害事故原因較多,包括幼兒園安全隱患、幼兒缺乏生活經驗、父母錯誤觀念等。幼兒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減少幼兒生活環境不安全因素是尤為關鍵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幼兒自我防護意識,實現幼兒教育活動滲透化,提高其對安全知識的了解與掌握。
幼兒年齡小,安全認知理解片面,同時好奇心強,希望擺脫父母的強制管限,喜歡接觸或是品嘗新鮮食物,無形中增加了安全隱患。觀察幼兒日常行為,開展安全教育,能夠提高幼兒安全認知,尤其是喝生水會生病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可培養幼兒良好的生后習慣。如應急演習等反復操練,能夠讓幼兒對事物產生條件反射,從而加強幼兒安全認知,保障幼兒安全健康成長。
幼兒在遇到危險后,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如摔傷、燙傷等,知道屬于危險行為,但自我保護能力低,最終造成身心傷害。在幼兒安全教育中,首要加強幼兒的體育鍛煉,在其基礎上,加強幼兒安全教育,如各種標識識別等,從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安全教育展開不能隨意與主觀化,首先應當將幼兒安全放在第一位,合理組織安全活動,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精心策劃安全教育活動,確保安全教育成效。二是根據學生認知規律,施以實踐教學方法,讓幼兒明確各項操作的意義與正確判斷,從而提高防護意識與能力。
幼兒脫離家長的看管,基本不具備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安全教育,對保障幼兒安全,維護家庭和諧有著現實意義。在制度化安全教育中,包括安全談話、安全教育課程教學、應急演練等,提高了安全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讓幼兒學會了獨立面對危險的方法,如面對火災撥打119、防地震、防歹徒入侵等。
出現安全事故與幼兒缺乏良好生活習慣有直接關系,如注意力不集中等,開展安全教育時,可增設家長聯系欄等活動,讓家長意識到自身行為幼兒行為習慣的示范作用,從而以身作則,提高與教師的配合度,共同關注幼兒成長,針對性提高幼兒處理危險的意識與能力,最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轉變教師職責理念,提高其業務素質、理論修養,樹立正確的三觀與兒童觀、教育觀,為兒童成長營造安全和諧的心理精神環境,確保幼兒身心健康。對家庭變故或是突發事件加強情感與心理疏導,培養其健康心理品質。其次幼師必須接受安全教育,對各項安全制度掌握,安全制度、安全知識書面考試合格后上崗。三是完善各項安全制度。樹立安全第一思想,降低責任事故率,避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滑倒、擁擠、踩踏等事件,加強幼兒的組織與穿衣、入廁等配合。完善接送制度,事先了解幼兒接送人的信息,親屬沒有家長的同意下不允許接孩子,減少接錯孩子事件。防止兒童燙傷、割傷,應嚴格執行各項安全制度,不斷提高責任意識,保障幼兒生命安全。
2.2.1 幼兒繪本教育
幼兒繪本內容包括真實照片、故事、插畫等知識信息,且色彩艷麗,聯系真實生活場景,展示幼兒可能會受到傷害的危險情況,通過繪本閱讀與步驟解說、合理設問,能夠引發幼兒自我思考。繪本解說與實際生活結合,能夠讓幼兒對過馬路、攀爬、陌生人搭訕等安全知識明確掌握,對危險情況有著初步判斷,從而主動遠離危險。
2.2.2 多媒體課件教育
網絡幼兒安全教育資源豐富,包括視頻、圖片等,能夠集中幼兒注意力,營造溫馨活躍的氛圍。同時畫面生動且逼真,營造了動態學習環境,將安全知識具體化、直觀化,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主動掌握安全知識的同時,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如組織孩子觀看防火演練視頻,動畫視頻吸引力了幼兒注意力,彌漫的煙霧與緊張的背景音樂,讓幼兒對火災場景有了初步的認識。看完動畫視頻主人公的表現后,讓幼兒說一說火災出現后我們應當怎樣做。看完視頻后,教師向幼兒分發濕毛巾,并進分步講解,包括排隊、護住口鼻等動作,讓幼兒在互幫互助中提高預防火災的意識。
2.2.3 應急演練
教師首先應當對預防地震、火災等安全知識進行逐步講解,讓幼兒明確掌握預防地震火災的方法與意識,并在反復演練中,形成身體條件反射,如在防地震演練中,組織幼兒在幼兒園內展開實地演習,一般信號響兩次,第一次信號響起后,孩子們應當盡快躲避到墻角、桌下。第二次信號響起后,師生在空曠的操場中集合,教師清點幼兒人數并匯報。室內活動的師生,在第一次信號響起后,應當就近躲避,迅速進入桌底并雙手抱頭,不能在室內亂跑。也可以躲在房間內側墻角,雙手抱頭,要求幼兒不慌張與亂跑,等待救援。室外活動師生,第一次信號響起后,應當在操場中間空曠場地集合,雙手抱頭等待救援。第二次信號響起后,表示迅速撤離,師生應當有序撤離教學樓,在樓梯上以雙手抱頭的姿勢,能順變拿起枕頭的,在空曠操場蹲下保護頭部。教師清點人數并報告領導。
2.2.4 游戲教學法
實踐教學對幼兒自我防護能力提高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如在空曠的室外操場展開小小消防員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防火知識,培養消防與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幼兒合作互助的精神。借助呼啦圈、布娃娃等游戲道具,充當滅火器、火圈等設施,結合跑、跳、鉆、爬等動作,讓幼兒分別繞過火苗,鉆過火圈與火洞,到達目的后,利用滅火器滅火,并抱回一個娃娃。由第二個幼兒重復第一個人的動作,最終獲勝的隊伍獲得獎勵。游戲結束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與答疑解惑,最終得出規律性結論。
2.2.5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進入幼兒園,教師家長要檢查幼兒口袋,防止將刀具或珠子等危險物品帶入幼兒園。幼兒跑跳應當教師在身邊,并時刻提醒幼兒的行為,告誡幼兒不得擅自離開幼兒園。幼兒不能端熱菜熱湯等,避免燙傷事故。出現紅眼病與水痘等疾病應當及時隔離防止傳染。戶外活動、課間等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應當加強幼兒環境改善,不能讓幼兒脫離看管視線,確保幼兒生命安全。
定期舉辦親子會,與家長共同探討幼兒安全教育工作,加強家長對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成長方方面面。展開親子活動,親子共同完成“我是骨科醫生”、“小小消防員”、“我來接你了寶貝”等游戲活動,通過切身體會,加深幼兒預防與處理危險事件的印象,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從而確保幼兒身心健康,樹立正確安全防護意識。
安全教育是國民教育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幼兒教育,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外,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健全人格與身心健康。同時根據幼兒個體需求,采取針對性安全教育措施,確保安全教育成效,做到未雨綢繆。幼兒園也需要加強環境與制度整頓,盡可能規避不安全因素,將安全知識時刻滲透,最終實現安全教育常態化與制度化,從而營造安全溫馨的成長環境,帶動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