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0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這個群體是社會上最具活力和創造性的。李克強總理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大學生既是就業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創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創業成敗,也極大的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就業格局。
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因素較多,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方面,即: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和國家因素。
大學生是創業的主體,其個人因素是創業成敗的內因,也是決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專業成績排名靠前,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識、創業經歷,做過班級或學生會干部,社會閱歷豐富,抗壓能力強,且能對市場進行科學準確判斷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業能力,創業的成功率也較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環境之一。一般來說,父母學歷高,具有一定創業成功經驗,家庭環境較為寬松,在創業方面能得到家庭大力支持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而有的家庭教育缺乏創新性,且思想相對保守,希望孩子有一個穩定工作的家庭是很難培養出較高創業能力的大學生的。
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在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開設有創業課程、建有創業社團、經常開展創業活動、舉行創業比賽,并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指導的高校,培養出的大學生具有更好的創業能力。
如果一個社會環境穩定良好,具有濃厚的創業氛圍,會大大激發大學生創業的激情,進而為增強自身的創業能力而發憤圖強。所以,積極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國家的創業政策引領著大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業實踐的發展方向,同時從政策、經濟上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讓大學生激發出極大的創業激情,從而大大提升了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從當前形式來看,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創業前提條件不足。尚不能科學認知風險,創業能力普遍較為低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創業并非失業,而是含金量更高的就業,廣大大學生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徹底摒棄關于創業和就業的錯誤觀念。大學生要在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識,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有關創業的活動、比賽和創業實踐。大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時,要將自身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拓展創業空間,尋求成功機會。同時,大學生還應注意堅韌品質和頑強意志的鍛煉,增強抗壓能力,增強把控風險的能力,善于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抓住機會,增大創業成功的幾率。
家庭要積極轉變就業觀念,摒棄“鐵飯碗”思想,消除對大學生創業的偏見和誤解,在精神和經濟上給予大學生創業大力支持。
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來說,高校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是對學生創業能力形成和發展的核心所在。高校要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將學生創業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首先,要將創業教育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內容,并將其與學生專業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提倡并鼓勵學生積極創業。其次,要從根本上改變當前高校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創業實際經驗。第三,要進一步重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吸納更多創業實踐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年輕教師,提高創業指導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后,對創業教材進行修訂,增加一些具有借鑒意義和指導性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舉一些發生在身邊的成功創業案例,讓學生積極的加入到“大眾創業”的行列中來。
此外,高校還要在具體的創業實踐教學過程里,要建設良好的創業教育平臺,為學生學習和師生交流提供便捷。創業教育不能只重視理論知識灌輸,還應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組建創業社團和創業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實踐活動,讓創業成為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之于個體發展的重要性。全社會要積極行動起來,加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宣傳力度,為大學生創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尊重和愛護大學生創業者的良好風氣,以達到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增強大學生個人創業能力的目的。
大學生是最具創造性的群體,具有較高的創業潛能,國家應該從提高社會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出發,從政策上給予大學生創業更大的支持,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激情,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原動力,增強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信心。同時,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完善,簡化手續,實行一站式服務,提高創業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大學生是極具創造性和創新性的群體,大學生創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重視,但各方面的問題還很多。為了激發廣大大學生的創業熱情,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大學生自己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排除消極因素,群策群力,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