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雁 靈山縣新圩中學
導入環節是現代化教學課堂上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課堂教學開展的前提,在初中數學教學前利用問題導學的方式引入數學知識,才能改善當前初中生數學學習意識淡薄,學習效率偏低的局面,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推動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
數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近年來,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不少初中生由于初中學科驟然增多,分身乏力,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再加上數學由小學過渡到初中后邏輯性進一步增強,學習難度增大,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意識,逐漸喪失數學學習的優勢。通過開展問題導學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夯實數學基礎,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感知能力,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思考數學問題,才是其應用的的重點。在實際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經過多年的探索,摸索出能夠緊密結合初中數學知識,又有創新形式的問題導入方法,燃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在進行問題導入的過程中,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與節奏,思考問題,探索知識,與知識進行對話,在解題中互相合作,提高感知能力的同時也提升自我學習動力和實力。
導學的載體是具體的數學問題,教師對問題的設置必須保證其與學習的內容相關,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這要求教師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問題設置的質量,才能發揮導學的價值。長期以來,很多教師只是在課前叮囑學生進行預習,沒能給出有指向性的問題進行導入,學生很容易措施重難點內容,導致進入正式授課時準備不足,無法跟上教師的思維與節奏。因此,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必須保證教師與學生雙方的課前充分準備,教師結合學習內容為學生預設問題,學生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預習工作,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逐漸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比如在教授“平行線判定”的相關內容前,教師就可以通過連續性層級導入的方式為學生預設問題進行導入學習: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如何通過幾何用語來簡單推理和表述?等等,要求學生帶著導入問題做好更完善的預習工作,在預習中就對平行線三種判定方法有一定的印象,嘗試性通過這些判定方法進行簡單的推理,形成數學思維,對預習過程存在的問題也有較深的印象,并有準備地帶入課堂去解答。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從思考和學習行為上均做好了充分的課前準備,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地把握所要學習內容的重難點,還能積累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思考探索,加深鞏固,必然顯著提高學習質量,保證較高的課堂教學效果。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師受到應試思想的束縛,使其形成一種單向灌輸知識的習慣,忽略學生學習知識和形成思維能力的過程。而在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也將重點放在數學定理和公式的講解上,要求學生套用去解答數學題目,忽略學生對公式和問題聯系的理解,也導致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枯燥情緒,不利于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實際上,初中生正處于對萬事萬物好奇心較強的成長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誘導性學習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心理與發展規律,可采用問題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整合數字化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導學法的應用通常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開端,問題的提出是為幫助學生掌握思路和方法,學生在接收問題時通常會產生很多疑問,而這些疑問大多為章節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在重難點知識一時得不到解決時,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角色的作用,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思路發現問題的突破口,啟發思維,獨立解決,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對學生后續數學學習熱情的激發有極大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分式方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舉例:我國某地區發生地震,周邊工廠接到求救后要求工人連夜加工1500頂帳篷盡快運送到災區,在完成300頂帳篷后,工廠管理者決定把效率提高為原來的1.5倍,并要求比原計劃提前四天完成,要求學生求解每天應加工的帳篷數量。這個問題設置的出發點是要求學生利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現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在理清邏輯關系時不少學生會出現混亂的情況,因此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必要情況下提示學生設原來每日帳篷生產量為x,那么計劃的情況為300+1.5x=1500,在此前提下學生更好地理順了邏輯關系,從這個分式方程中逐漸可以推出效率提高后的生產量和預定天數,最終正確解答問題。這樣導學的方式是教師重視學生學習過程,思維形成的轉變,也是教師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由學生通過提示導入親自解決問題,才能真正確保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
綜上所述,將問題導學法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導學形式下開展數學教學,學生才能盡快發現重難點和學習方向,激發學習興趣,并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順著導學思路高效學習,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