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睿哲
“大衣哥”朱之文走紅后,靠商演賺了不少錢,他不忘家鄉,自己出錢為村里修路、修橋、修建健身廣場等,同時對于鄰里鄉親的困難也是慷慨相助。娶媳婦沒錢?借!孩子沒錢上學?借!林林總總借出去上百萬,但卻沒有一個人愿意還錢,甚至編造各種理由都要找他拿點錢花花。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朱之文最后承受不住了,只能拒絕,而這又引得村里“群情激奮”,紛紛指責他“忘本”“架子大”“不可交”,各種罵聲滔滔不絕,連家里窗戶都被人半夜扔石頭砸爛了。有村民直言不諱:“村里每家不給一輛車和現金一萬,別想搞好鄉村關系!”真是吃力不討好,可謂現實版的“升米恩斗米仇”。
人性的詭異之處就在于,很多時候不知道情分和本分的區別,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一個被施恩的人一旦對某個人的施恩成為一種習慣,那他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應該幫助他,也有義務去幫助他,如果你的善意突然不能滿足他的期望,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理解和感恩,而是怨言和怒罵,心生記恨。朱之文一開始幫助村民時,他們或許還懂得這是情分,當他一直慷慨相助形成依賴時,就被村民理所當然地當作了本分,感激也就蕩然無存。朱之文如此無私回饋家鄉,幫助他人,不僅沒能得到感恩,反而最后成仇,落得個里外不是人。人際交往中,“升米恩斗米仇”的悲戚事例還有很多,該如何去避免呢?
作家三毛24 歲時去西班牙留學,臨行前父母一再叮囑她:待人處世,要謙和善良,凡事要忍讓,吃虧就是占便宜……三毛到了西班牙入住一所叫“書院”的女生宿舍,是4 個人一間的大臥室,最初一段時間里,三毛處處退讓,顯得謙卑有禮、溫和而甜蜜,跟室友們相處得很好。而在3 個月之后,鋪自己的床,又鋪別人的床,打掃宿舍,換花瓶里的水,擦桌子,提開水,什么雜事都是她,她成了被支使和推卸責任的對象。三毛曾在《西風不識相》中說:“父母說吃虧就是占便宜,如今我真是貨真價實成了一個便宜的人了。”過于的謙善,讓三毛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傻瓜,直到一個晚上室友們擠到她的床上橫七豎八地喝酒打鬧,沒想到她們全部把責任推到她身上,院長將責怪謾罵都發泄在她身上,三毛終于不再一味地退讓,奮起反抗,震懾住了同學和院長,得到了久違的尊重。從此,三毛在這個宿舍里,度過了十分愉快的時光。三毛在書中也深有所悟地說:“如果一味地付出是善良,那么這種善良我們寧愿不要。我們以為的善良,實際上是一種懦弱。”
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之道?知名編劇柏邦妮說:“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愛默生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于零。”善良不是有求必應,不是無知地一味付出。無意義的善只能助長惡,合理的、有度的、有點鋒芒的善良才是應該被恪守的行為準則。這恐怕是三毛在異國他鄉學到的最深刻的道理,也是她終有醒悟并有效避免“升米恩斗米仇”擴大化的最重要原因。
馬伊琍非常有自己的交友原則,她從小就被媽媽教育“救急不救窮”,所以她從不借錢給朋友,哪怕是閨蜜之間,也從來沒有一分錢的經濟往來。只有兩種情況她會借錢,第一就是出門忘記帶錢要急用,第二是家里有人生大病急需錢。要是因為你窮沒錢或者覺得她有錢就來借錢,是絕對不松口的。這不是不近人情,而是相處原則很重要,哪怕是感情再要好的閨蜜,也要遵循這樣的原則。有一次,一個朋友有急事找她借10 萬塊錢,她經過核實后同意借給,但要求對方寫好借條,約定好還款時間。馬伊琍說:“感情與借錢是兩碼事,講感情,也要講規則,不隨意借錢,才能讓彼此關系更有條理和約束感。”
生活中有一句戲言:不想和誰處了,就問他借錢。“被借錢”確實是很多人的困擾,而馬伊琍深諳“升米恩斗米仇”的古訓,堅持“救急不救窮”的原則,你有急事急用錢,那我義不容辭,同時按規矩辦,要立下借款字據。對于有手有腳、好吃懶做和一味索取型的人借錢,敢于說“不”。不能不說,這是非常智慧的做法,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不至于把自己從善人變成惡人,陷入被詆毀和謾罵的境地。
受人之恩又和恩人反目的話,這種人一定是無情無義的小人。但愿我們從今學會防范,徹底避免“升米恩斗米仇”,遠離困擾,讓人情友情能夠長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