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第一中學,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300)
1.1.1 努力提高學習興趣,構建和諧教學氛圍
“導學案”教學,主張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進行適當的引領指導,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所以,編寫時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1.1.2 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其首要任務是營造一個接納性、支持性、寬容性、傾聽性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氛圍。讓四十分鐘的課堂更充實更有效,讓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更優化,減少無效或低效活動,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導學案的編寫是把好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一道關口。
1.1.3 整合資源,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力量
本組內各位教師集體備課,整合優化,不斷創新,我們群策群力,共同設計出了版面精美,環節清晰,重點突出,實用性、操作性強的導學案模板。
導學案的格式主要分為“導學”、“導思”、“導練”三個環節。主要環節的設計,結合課堂教學過程的要求分為六步驟:
(1)導入新課,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
(2)學生自學。明確自學內容,教給方法。
(3)合作探究。學生按照指導,討論交流,品嘗獲得知識的愉悅,鍛煉自學能力。注意關注全體學生,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提高學習效率。
(4)教師精講。課堂上教師適時點撥、歸難、及時補充更正。將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深化,進一步條理化,為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教師關注點不應在講題,而是找出規律,歸納方法,同時滲透思想教育。
(5)課堂訓練。當堂鞏固運用,達標測評,互閱課堂作業,及時反饋,訂正錯誤。
(6)課堂小結。對一堂課所學知識進行總結。
導學案編寫實行個人劃分任務原則,我們每個人負責一周的備課。為了設計好導學案,組內的每一位老師都是絞盡腦汁,用心設計每一個環節以及每一個知識點,力爭呈現給學生的是最完善的設計。
(1)圍繞教學目標,解讀教材。導學案的設計上應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貼近學生實際,力求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自己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要突破的難點知識。
(2)具體問題的設計體現啟發性,層次性,梯度性。環節上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意識到要完成學習任務不關注文本不行,不深入文本也不行。讓學生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學習環節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對文本中那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應設計時適當的提示,再配以適量的思考題,由易入難,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2.1 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
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著多重角色,他應該是一個設計者:一個好的設計師教學成功的一半。課前預習,實際上就是學生的自學環節,籠統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很多時候學生根本就不知道預習什么或怎么預習。使用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中順著導思指導,就可以明確學習目標、知識點以及其中的重點、難點,借助“導學案”,學生就可以自行完成課前預習。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將導學案全批全改,整體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后,及時地將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案,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做到有效教學。
2.2.2 有效地指導師生的課堂學習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最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上我們努力做到三講:“講重難點、講易錯點、講易混點;盡力做到三不講:學生會了的不講、自己能會的不講、講了還不會的不講”。哪些知識點是學生易錯的,哪些是學生自學就能學會的,教師要做好課前的摸排工作,因為只有準確掌握,才能有的放矢,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不能僅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經驗估計。
我們通過課前對導學案的檢測反饋,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教師根據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發現更多好的學習思路。對于某些較難理解的問題,有時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究后,憑借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講給同學聽,反而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因此,有時可以適當的在課堂上放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導師”。這不僅僅可以極大限度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2.2.3 有效地指導學生高效學習
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善于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他活躍起來,并在日后引導它。新課標強調自主式學習,導學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根據導學案指導,在課前自主預習的基礎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課堂上積極、有效、高質量的互動中掌握知識。40分鐘里,學生通過教師的穿針引線,導學案的流程指導,分分鐘都在完全投入。導學案的精心設計明顯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從而產生高質量的課堂學習效果。
(1)集體研討:我校同學科同年級教師共同研究教材,在研究透、有自己的見解后,有條不紊的備課。備課做到精,對教材的理解、挖掘、拓展、預設性問題要給學生引路。充分考慮學生怎樣學才有實效,怎樣做才能讓課堂環環相扣,更加精彩。教師努力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把功夫用在課前。
(2)課前備課:教師將精心設計的導學案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于學生自主預習。正式上課前收齊批閱,及時對導學案學習過程再次進行補充完善,優化導學案,課前準備緊鑼密鼓。
(3)課后備課:學生以導學案為指導去閱讀文本,按要求完成預習,在課堂上將學習重點或方法、探究結果、理解、感受等記錄在導學案的備用欄。課后,教師要及時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教學反思,有哪些優點、需要保留下來的東西,而更多的是要改進課堂中的不足。
以人為本,關注生命,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學習幸福成長,這是課改的目標。我校推行的導學案模式只是教師備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導學案不能代替備課,教師應在具體使用時對其進行個性化修改,融入自己的創意解讀。比方說在原有導學案后面另加附頁,寫上自己優化的設計。
教師使用的導學案上要有屬于自己的導學流程,不管是文本研習還是問題探討,甚至是以活動體驗為主的學習指導,都要留存圈點勾畫和補充填寫的痕跡,并且具有實效性、實用性。
(1)學生在課前根據導學案流程指導,認真進行文本的自主預習。所有學生應盡力自主完成基礎知識部分的學習,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做探究部分內容。這樣那些獲得的信息及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毫無保留地表達、分享,方便學習、交流、討論。
做好預習是增強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培養自學能力和學會學習的重要環節。可以這樣操作:1)初步感知,查閱字典;2)初步分析,查閱資料;3)提問質疑,勤于討教。
(2)每個學生都有自我實現的機會,都有自我實現的能力,只不過自我實現的方式、領域和渠道存在差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自己動手、動腦,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上做及時做好涉及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導學案的備用欄里隨時可以寫上心得,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成果是可以看得見的。
(3)每隔一周將各科“導學案”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生本資源是無窮的,導學案關注它的科學、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將給教學增添源源不斷的“活水”。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充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學生,導學案上合理的設置導學導思。對教師業務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合作者。導學案應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努力為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為全員合作、有效學習,為學生快樂學習,自信發展,創設陽光的教學空間。導學案教學模式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提高我們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質,同時有效利用集體備課整合教學資源,有效協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教育是人學”,“教育的出發點是人”,這些觀點都體現了對受教育者的深厚的人文關懷,我們的創新教育是對傳統應試教育的革新,是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尊重。
(1)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有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流于形式,如何把學法指導更加具體的運用到各個學習內容的環節當中去,還需要繼續努力。
(2)有限的40分鐘課堂上,有時過于想涉及更多教學內容,就容易忽視了學生主體,為了增大課堂容量,就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3)導學案的設計過于追求模式,顯得太僵硬、死板,需要更加突出人文特色,讓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更有魅力。
(4)課堂反饋很重要。留出五分鐘讓學生總結、梳理。教師口頭檢查或書面檢測,防止知識缺陷積少成多,實現當堂達標。解決的時間、方式要注意時效性,這是課堂知識的鞏固與銜接,體現了教學過程中交往和互動的積極性和有效性。這方面的設計我們還需繼續努力。
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潛在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導學案的使用規范了課堂教學過程,把學生的創造能力誘導出來了,把學生的價值感、使命感喚醒了。實踐證明,世上本沒有路。路就在自己腳下。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導學案不是單純的復制書本中的知識,而是作為學習活動中的中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科學合理的導學案模式讓學生能夠回歸人的本質特征,真正在課堂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充滿人文的燦爛的陽光,相信導學案模式能成為激發師生智慧,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