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新汶中學,山東泰安 271219)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無論是在教學目標方面還是在教學內容方面,亦或是在教學方法方面都需要進行創新,高中數學教師應提升創新意識,豐富教學內容,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雖然應試教育的弊端已經為大多數教職人員所了解,但消除應試教育的工作很難在一朝一夕間完成,受到各方面壓力的影響,很多高中教師不得不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開展數學教學,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造成班級內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為嚴重,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由此可見,明確高中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十分重要,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現實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因為我國高中以往的教育都以應試化為主,這種教育無疑不夠全面,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數學這一學科來說,其能夠成為高中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其是學生高考中的“籌碼”,更是因為數學課程包含著很多知識,具備成為文化體系的先決條件,學習數學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邏輯性,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這些也都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必備素質,除此之外,數學學科還具備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性,通過學習數學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去對生活實踐中的問題進行解決。所以,在傳統高中數學教育還不具備完善性的情況下,根據新課程改革背景對數學教育進行創新十分重要。
從現實情況來看,無論是高中教師還是高中學生,亦或是學生家長都十分重視數學這一學科,但是,我國高中在數學教育方面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在講完課程內容后,就開始不斷的讓學生做題,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但是,這種機械式的訓練方式很大程度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毫無興趣,完全是在教師的強迫下學習,長此以往,部分學生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抵觸感,即便在老師的要求下做了大量的數學習題,也沒有真正的掌握數學知識,反倒會引起學生的挫敗感。這種低效率的教育無法達到教學效果,甚至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必須要明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態下學習,如此自然可以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進步。
在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數學教育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教學過程缺乏創新是不能不提的。正確的數學教學過程也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如果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點以及相關的公式進行靈活運用,就可以逐漸樹立思維意識,通過數學思維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然而,國內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的在講臺下聽講,在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完了課程內容之后,就開始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整體教學過程具備機械性的特征,并沒有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教學過程缺乏創新,無法引起學生的認同。
除了邏輯思維能力之外,創新思維能力也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在高中階段最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科非數學莫屬,合理的開展數學教學,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都忽略了這一問題,在對習題進行講授時,往往會直接公布正確答案,沒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也沒有向學生啟發解題的思路,這種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再者,在教學過程中,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都忽略了對教學氛圍的創設問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
課堂評價體系不完善是必須要提到的問題,我國高中數學教師普遍沒有關注課堂評價的問題,僅僅以學生的測試分數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也沒有達到教育部門的要求。與此同時,在上課時很多教師都沒有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沒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導致很多數學基礎本來就較為薄弱的學生無法對抽象的知識點進行理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除此之外,部分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但是由于教師的評價標準以分數為主,所以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會日漸削弱,長此以往,學生甚至可能會出現厭學的心理。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想要對高中數學教育存在著的問題進行解決,就必須要適當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因為現有數學教學過程較為傳統,缺乏創新,不能夠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更不要說利用數學知識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除此之外,高中數學知識內容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難度,知識內包含著很多的抽象圖形,學生無法對其進行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可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利用計算機可以將原本抽象的圖形變得更加清晰,更加直觀,能幫助學生對圖形的形狀特征進行了解,從而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思維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原有的教學已經無法對現實需求進行滿足,所以除了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外,還應該讓學生具備各方面的能力與技能。傳統應試教育的現實意義在如今的時代可謂越來越少,因此對原有教學進行改革十分重要。引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能夠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核心。除此之外,由于高中數學知識具備一定難度,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不同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教師應實施針對性教學,盡最大努力提升所有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除此之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氛圍,讓學生通過交流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上課時,教師還可以讓小組選出學生代表,由學生代表來對解題思路進行講解,可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新教學理念,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實事求是地說,數學并不僅僅是對公式進行機械式的學習,而是要以思維能力為基礎,由此可見,數學成績不是數學的全部,教師只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才能夠培養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在積極的思考過程中獲得進步。因此,教師需要多關注那些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以學習態度、進步幅度為評價指標,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數學教學真正的作用。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明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態下學習,在豐富的學習內容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