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曉慧 云南農業大學
"獲得感"一詞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之后,迅速成為國內各行業內用于表達或測量"給予"性質的主動行為.教育部將2017年確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提出:"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 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使學生受益的"獲得感"研究開始逐步面世.
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是指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中或過程后所獲得的精神利益及正向的主觀體驗,即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和滿足感,感受到思政課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1. 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主體不僅包括大學生自身,而且包括教師.
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是教師不斷輸入和影響的結果.思政課真正要發揮育人功能,教育者必須關照教育對象的需求,切實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學生訴求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性.
2. 所謂獲得感,并非只強調結果而不重過程. 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最終獲得的結果是由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各個環節與各項內容累積轉化而成的.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心得、經驗、教訓對日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要重視大學生為獲得最終結果而奮斗過程中的獲得感.
3. 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包括的理論知識、價值觀、方法論等,是一個層層遞進的有機體系.概括起來說,大學生從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獲得的,是一個以知識論層面的獲得感為基礎,以價值觀層面的獲得感為核心,以方法論層面的獲得感為關鍵的緊密相連、層層遞進的內容體系.
思政課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大學生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地主要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三觀.
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三觀的重要任務.因此,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必須培養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不偏移.
2. 認清目前中國的發展階段,堅定"四個自信".
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培養大學生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堅定樹立"四個自信",是思政課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
3. 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
思政課教育并非單純的給學生灌輸理論教條,它的核心是立德樹人.高校思政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目的是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同時,在法治社會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提出新要求.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使思政課入腦入心,真正起到思政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思政課工作者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以下是筆者總結的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若干策略.
1. 加強教學內容建設
第一,思政課教學內容要能彰顯思政課的理論透徹性.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 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思政課教師要講清講透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讓有思想深度和嚴謹邏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征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思政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說服力.第二,能增強思政課的現實解釋力.習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是一個解疑釋惑的過程." 思政課教師要把理論和現實統一起來,切實解決大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困惑.
第二,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關乎思政課的效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思政課教學應重視提高課堂互動性和教師親和力,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教學設計等渠道,探索改革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同時,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升思政課教學的獲得感,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3.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思政課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宣講者以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要增強自身的使命感,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方法,自覺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責,把思政課打造成為學生愛聽、終身受用的課程,以教師的思想魅力和課程的吸引力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與此同時,思政課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真正做到"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信服力,為學生樹立模范帶頭作用,這也是提升學生獲得感的有力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