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 哈爾濱商業大學 哈爾濱市松北區 150028
首先,聽黨指揮是我國軍隊建設發展的關鍵所在,這也算上著我國未來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是我國強軍建設的核心,作為軍隊甚至國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前進的必要條件,同時也作為黨和國家能夠繁榮昌盛,社會穩定的前提基礎,堅持黨的領導,聽黨的指揮必須牢牢堅守。其次,能打勝仗是任何軍隊建設的最終目標,要想將打勝仗掌握在中國強軍的手中,就必須全方面提升我國軍隊的整體戰斗實力,在日常訓練中要加強系統訓練,時時刻刻能夠準備好進行就是戰斗,將實戰思想融入到日常軍事訓練中,從而保證隊伍的整體實力水平。最后,作風優良是軍隊建設的有效保證,作風優良不僅要求軍隊要傳承紅色革命的優良之處,永遠將人民放在首要地位,還要求嚴肅整頓隊伍的作風建設。
政治化建設軍隊是我國建設強軍大國的最根本保證,能夠端正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觀取向。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將堅定不移地聽從黨的指揮作為建設強軍隊伍的核心,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黨在軍隊建設過程中發揮的政治力量和實際操作能力。政治化的引領是前提,能夠增強軍隊聽從黨的指揮的協同性和堅定性。同時將軍委負責制作為建設強軍隊伍的基礎,能夠從制度上保證我國強軍隊伍建設過程用黨指揮槍的原則能夠落到實處。最后,將軍隊領導體制改革作為建立強軍軍隊的必要條件,以創立創新多種實現形式為輔助條件,將黨指揮槍的制度原則真正的統一融入到軍隊建設的過程中。
要想全面深入推進我國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最根本的方向還是要改革,我國實現強軍大國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在改革。首先,要將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貫徹落實,矢志不渝的將強軍目標作為改革實施的最終歸處,將強軍目標作為改革的戰略成果。其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面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化軍事力量體系,將強軍建設積極地融入社會改革中。最后,將依法治軍作為改革的核心驅動力,最大程度上發揮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將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調整作為輔助性手段,實現軍民融合的全新發展布局規劃,從而能夠更加有效的實現我國強軍建設。
科技興軍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下對軍隊的進一步規劃之下做出的要求,旨在提升軍隊整體戰略實力。一方面,將科技興軍放在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地位,是為了能夠全方位的提升我國軍事科技的水平,為我國建設強軍大國創造堅實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全面配合軍事需求他們所產生的生產力建設,全面提升和改善儀器裝備科研的生產力系統,旨在能夠保障軍事建設方面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國在未來的建設發展道路中全面提升科學技術水平,提高自主創新研發的能力,將協同融合創新進行深度統一和完善。
依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來治理軍隊治軍,全面從嚴的治理軍隊是黨在新時代下建立強軍大國的創新型途徑。首先,要將法治的理念和思維牢牢地灌輸給官兵,這反映在平常的法制教育和日常訓練中。同時要把握依法治權、依法治官這個戰略要點。其次,要完善和更新相應的制度建設內容,保證能夠在法制化改革的道路上從容不迫,穩妥發展;將制度建設作為依法治軍過程中的保障,將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作為依法治軍過程中的核心。建立健全軍隊立法工作,從源頭上提高法律質量,避免出現立法空白現象,保障我國國防建設的每個階段都能夠按照法律的規章制度發展。
軍民融合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顯而易見,它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從國際宏觀環境來看,推進軍民融合深入發展作為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進行發展的內容;就單從我國發現來看,軍民融合的關系直接影響到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發展民族復興的進程。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妥善處理好軍民融合和經濟建設是我國實現強軍建設的必要條件,這直接關系到我國的民族復興偉業和社會主義發展。只有國家的經濟實力雄厚,才能夠支撐起強軍隊伍的建設,有了強軍隊伍國家才能夠有了政治和軍事保障。由此看來,軍民融合的進一步發展對于我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毛澤東同志在中國新民主主義時期,為了迎合革命發展的浪潮提出了政治建軍的戰略思想;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任務上升到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當時中國面臨著美蘇爭霸的政治環境,在這種背景之下,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設一支具有現代化的新型軍隊;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也曾提出過建立強大的現代化軍隊的構想;江澤民同志在建設軍隊過程中,也曾提出要建設一支具備超強的軍事能力和優良作風建設、政治領導合格并且有著嚴明的軍紀軍法的隊伍;胡錦濤總書記也曾提出在新世紀新階段國家軍隊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起到全新的戰力要求和最終使命。在新時代的要求下,習近平總書記將整體戰略部署作為強軍思想建設的導向,在十九大上用“八個明確”全面概括了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方向,這些戰略部署調整和思想的高級概括都標志著我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軍事理論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
2014年以來,我國中央軍委構建了關于我國國防和軍隊創新改革的研究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研究小組的負責人,旨在解決我國部隊建設發展過程中到時候出來的各種弊端和問題。在現有部隊的基礎上進行裁軍三十萬的決定,這才是全面優化了我國部隊機關和非戰斗機構的人員構成,進行了官兵和部隊結構進一步優化統一,讓我國的軍事儲備和官兵比例更加協調和精銳。將原來的七大軍區進行大幅度裁減之后,重新規劃為五大戰區,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調整了新的軍隊體系和領導管理體系,全面建設起為人民服務的新時代軍隊,經過重新部署和調整的軍隊目標任務更加明確,權利和義務的分配和執行更加清楚。同時進一步強化了軍隊紀檢,司法和審計部門,全面增強了軍隊建設相關部門的獨立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