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蓉
摘要:學生黨員作為青年學生群體中的杰出代表,是黨基層建設的有生力量,調查發現,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主流積極向上,但與新時代黨的建設現實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著入黨動機不純粹、缺乏政治理論學習、缺乏責任感使命感等問題。嘗試從用好“學習強國”平臺、講好“鐵軍精神”文化、做好“志愿服務”實踐等方面提出提升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新路徑。
關鍵詞:學生黨員 黨性修養 黨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7—0058—02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繼續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而在黨建工程中,黨性錘煉是關鍵,是黨員保持政治理論、組織立場及思想道德純潔的根本所在。學生黨員作為青年學生群體中的杰出代表,是黨基層建設的有生力量,但在黨員隊伍的自我教育、改造和完善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反映了部分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薄弱,這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個人發展,更關系我國“兩個100年目標”“中國夢”的順利實現。
一、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問題
1.入黨動機不純粹
在入黨動機的調查中發現,“追求共產主義理想,提高自身政治修養”是入黨動機的主流,但部分學生黨員仍有入黨動機的問題,缺乏無私奉獻的心態,常常以自我需求為中心,關注個人利益的實現,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傾向。調查發現,高校大學生入黨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追求政治優越感。有些學生尤其是參與學生工作,經常受夸贊的學生干部,虛榮心強,認為加入中國共產黨可以體現自身的優異,將自己與“普通學生”區分開。二是方便求職,為簡歷加分。將黨員身份作為應聘高校輔導員、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有類似“黨員優先錄取”規定崗位的敲門磚,因此,為了找一份穩定滿意的工作才加入中國共產黨。三是迫于同齡人的壓力。同寢室同學都已經積極申請入黨,為了不落后于他人,更好地融入集體,隨大流盲目申請入黨,對為什么要入黨、入黨的意義沒有深刻的認識。四是迫于家庭的壓力。如部分同學的家庭里已有多位黨員,若不申請入黨就無法在家庭里立足,或是父母遺憾未入黨,便將這種期望強加于子女身上,孩子只能被動接受。
2.缺乏政治理論學習
深入學習理論基礎,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才能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黨性修養。調查發現,部分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與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要求不相符合,首要原因是入黨后的思想滑坡,放松理論基礎的學習,與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脫節。雖高校在發展黨員時會進行黨課培訓,但部分學生黨員在入黨后,缺乏學習理論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無法以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往往會因學習、生活等因素放松后續學習,沒有將理論學習與平時實踐中的黨性修養結合起來,甚至少部分學生黨員有認為黨的基礎理論知識枯燥乏味,黨性修養是虛無縹緲、無需學習提高的錯誤觀念,這些都是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弱化的表現。
3.缺乏責任感使命感
“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大學生黨員是新時代履行歷史使命的引領者,有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揮一名合格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社會責任。調查發現,一部分大學生入黨前后“判若兩人”,政治意識反差較大,雖形式上入了黨,但思想上并未入黨,對自身的黨員角色定位模糊,黨性意識、角色意識、責任服務意識淡薄。例如,當今的大學生普遍比較浮躁,做事浮于表面喜歡“做樣子”,工作中“怕麻煩”畏難躲避,顧慮太多,不敢大膽創新,怕出政治錯誤,照搬硬搬前人的做法;少數學生黨員組織紀律松散,不積極參加黨支部開展的各種黨日活動,經常請假,或遲到早退,注重黨員權利的行使,忽略黨員義務的履行,對于組織交付的任務,相互推諉,敷衍了事,將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流于形式,社會責任逐漸弱化。這類問題行為的出現都是黨性修養不高的體現,長此以往不利于黨的建設及黨員隊伍穩定性的維持。
二、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提升
1.用好“學習強國”平臺,促進學生黨員自主學習
錘煉黨性修養,關鍵在于思想上入黨。學好理論知識,保持清醒頭腦,以免思想上的混亂和政治上的動搖。高校要融合新媒體優勢,創新改革理論學習的方式方法,積極改變學生對思政類課程乏味無趣的舊印象,從而提升大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2019年年初,中宣部牽頭推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該平臺知識涉及面廣、專業性強,是新形勢下黨員強化理論武裝和思想教育的創新探索。學生黨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理論學習,通過線上答題等方式提高學習的互動性和實效性。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學習強國”這一全黨加強學習的有力抓手,讓它成為學生黨員們最喜愛的“思政講臺”。
2.講好“鐵軍精神”文化,強化學生黨員角色意識
鹽城是新四軍軍部的重建地,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是弘揚新四軍“鐵軍精神”的首要基地。“鐵軍精神”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鐵的信念,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鐵的宗旨,把堅決執行命令作為鐵的紀律,把勇于自我革命作為鐵的擔當。[1]然而我們當代學生黨員正缺乏這種堅韌奮斗、不怕吃苦、勇于奉獻的精神。因此,高校利用地域優勢,挖掘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將紅色“鐵軍精神”融入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成為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例如,讓“鐵軍精神”文化進黨課培訓,利用黨課集中培訓的引領作用,將新四軍的光輝歷史和革命精神與黨的優良作風結合,幫助學生黨員強化黨員意識;讓“鐵軍精神”進入支部活動,發揮支部活動的教育管理優勢,組織學生黨員參觀新四軍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泰山廟等革命遺址,理解新四軍“鐵軍精神”的內涵,開展“鐵軍精神+”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學生黨員愛國修身的內在動力,堅定政治信仰,堅守組織紀律,將“鐵軍精神”內化成自身行為的準則。
3.做好“志愿服務”實踐,引導學生黨員知行統一
學生黨員提高黨性修養的核心是實踐,應當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結合。[2]而志愿服務活動已經成為我國大學生黨員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對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提高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開展黨員志愿活動應凸顯學生黨員黨性錘煉的特殊要求,加強黨性知識的學習交流,引導學生黨員的思想品德的積極向善,提升學生黨員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同時,完善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體系,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黨員開展各種類型的志愿服務,例如,縱向維度,將學生黨員按年級劃分,分配不同的任務,加強不同年級黨員間的互相配合和相互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實效性;橫向維度,將學生黨員按專業進行劃分,以學術有專攻的方式,讓學生黨員最大限度發揮專業優勢,增加志愿服務的專業性。[3]志愿服務實踐活動是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提高黨性修養的新途徑,它會學生黨員在幫扶弱勢群體時將黨的先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黨員知行合一,實現發展自我和服務人民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李峻.從鐵軍精神中汲取黨性鍛煉之魂[J].群眾,2018(24):65—66.
[2]巴特爾.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調查與重塑路徑[J].教育觀察,2018,7(19):19—22.
[3]曹春艷,郭叢祺,溫題蔚.以志愿服務作為提升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新路徑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6(1):107—108.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