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生
摘 要:隨著數字媒體到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日漸普及的網絡與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致使網絡與人類成為了密不可分的關系。網絡的不斷深入正在日益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網絡的便利與暢通給人類帶來了極大地好處,相應伴隨而來的也有著更多的負面與弊端。在手機使用率最高的大學生群體中,繽紛多彩的網絡世界對于渴求知識、追求新異刺激的大學生更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他們趨之若鶩,并使他們成為網民的主力軍,為此大學生手機成癮現象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尤其在少數民族邊疆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因素,卻成為了弊端的隱藏區。對此,為能更快速、有效地解決大學生手機成癮問題并給予更加專業且全面的干預對策,我將民族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某所高校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展開調查,分析影響因素,從問題源頭上幫助邊疆大學生克服對于網絡的過度依賴。
關鍵詞:民族;手機成癮;健康
1 大學生手機成癮的研究現狀
對于手機成癮的問題研究,從近三年的研究成果來看,內容較為廣泛,涉及手機成癮的各個方面,包括手機成癮的概念、界定標準、成因、成癮后對青少年的影響等,成果較為豐碩。從國內外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發現,國外的學者傾向于用問題性手機使用或手機依賴等術語,認定手機成癮實質上是一種包含人機互動和非生化的行為成癮。在成因分析上來看,美國貝勒大學的研究者指出,對手機過分依賴的背后,是物質主義與易沖動性在作祟,其機理類似于沖動消費和濫用信用卡。然而國內對手機成癮的研究起步較晚,多從主、客觀兩方面對手機成癮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客觀方面,從手機自身特點進行分析,手機功能日趨豐富,對年輕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且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很快,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更加迎合了年輕人追尋高速便捷獲取外界信息的心理。主觀方面,多從手機用戶角度出發,分析年齡、身份、性別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從心理學角度剖析手機使用成癮的原因,與手機的過度使用對人的心理健康、生活工作所造成的影響。如:陳玲、曾謀《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指出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手機使用成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有性格較為孤僻、社交恐懼及人際關系淡漠等問題的學生易形成手機成癮,同時手機成癮也會引起脾氣暴躁不安、抑郁敏感等問題。高曉華《民族地區大學生手機使用成癮的心理學探究》中明確分析了邊疆地區大學生手機使用成癮的現、特點、原因、影響及對策等。朱淦芳《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的干預研究》中指出體育鍛煉的敢于可有效減輕大學生手機成癮者使用手機的頻率,降低手機成癮帶來的各種負面情緒的影響與危害。綜上所述,手機成癮現象已成為大眾所關注的焦點,尤其在全方位探尋預防和矯正邊疆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對策,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2 邊疆大學生手機使用成癮的健康調查分析
為更加清楚與清晰地了解到邊疆大學生手機使用成癮的現狀與原因,我們采用了跟蹤訪談法,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某所高校的學生進行了隨機的觀察與采訪。首先對高校學生的整體情況作了基礎的了解,后以走訪教室、宿舍、圖書館、食堂等空間去觀察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及使用時間,隨后根據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段隨機對300名學生進行訪問,得出以下結論。
在隨機走訪與觀察中總結發現,受訪學生在使用手機時間上,有67%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3個小時,其中使用手機最為嚴重的學生幾乎24小時手機不離身,使用手機時間超過8小時。在手機使用比較具體時間上,所有受訪學生每天在睡前和早起后是使用時機評率最高的時期,有30%的學生多在課堂中使用手機,46%的學生表示多集中在晚6點以后至12點前,此時間段多為大學生晚自習、課后休息及其他選修類課程時間。在使用手機期間多用于看視頻、玩游戲、刷微博、社交軟件聊天等,其中玩游戲學生居多,男生最多。同時總結了解到,在受訪學生中,使用手機時間較長的學生性格較為孤僻,幾乎沒有朋友,也沒有業余愛好及其他休閑娛樂學習的活動安排。受訪者中也有很多同學表示,長時間使用手機雖然緩解了空虛孤獨的心理,消磨了時間,但也一定程度上導致自己情緒極不穩定,身體素質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健康問題。
3 邊疆大學生手機使用成癮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手機使用成癮的健康調查中可得出,影響大學生使用手機成癮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個人性格與情感方面、家庭環境影響與教育方面以及社會教育與文化引導方面。
3.1 個人因素
大學生在個人性格情感及自我管理方面的缺失與不足導致了依賴并使用手機成癮。首先,個人性格及情感的建立是學生先天及后天的環境所影響而成,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坐落于吉林省的東北部,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及家庭環境的關系,導致了很多大學生在成長階段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更多的將手機作為情感的依托和心理依賴。其次,大學生在脫離了父母的管教之后,更容易放縱和松懈,開始逃避學習與社交等活動,自我管理的不足,導致學生會沉溺于手機的使用,最終過度依賴,出現了因使用手機成癮而導致的其他學業、生活、健康等問題。
3.2 家庭因素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因臨近韓國且語言相通,更多的學生父母選擇跨國勞務,朝鮮商貿的人員眾多,導致很多學生與爺爺奶奶一同生活,甚至獨居。多因素影響致本地單親、留守大學生人數逐年上升。父母的教育缺失及祖輩的教育方式,極大地影響著子女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及人際關系等。因此,手機作為一種媒介,更多的充當著情感訴求及情緒發泄的渠道,在不恰單的家庭環境教育的背景下,更容易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手機使用成癮等多方面的問題。
3.3 社會因素
近年來,韓國的影視綜藝發展較為尋思,甚至成為了國內各大媒體影視的效仿對象,因語言及地理環境等因素,延邊是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區,朝鮮族學生語言、文化、民俗、飲食等與韓國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面對網絡盛行的“韓流”文化的直接沖擊,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學生更多的將目光聚焦在韓劇、韓綜藝等媒體信息中。同時,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迅速取代了紙質及面對面交流的渠道和方式,使更多的人形成了個人的獨往空間,開始排斥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與業余活動。因此,手機成為了唯一的溝通渠道,也大大的增加了手機的使用,自我管理相對較差的學生,就更容易出現手機成癮等后果。
在上述的基礎調查中,民族高校大學生使用手機成癮的影響因素多體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家庭教育及社會環境上,大學生使用手機成癮也對人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學業成績、家庭和諧及人際關系等方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為此,我們將在此次調查的基礎上,繼續以民族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某所高校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利用Bianchi和Phillips所編制的“問題性手機使用量表”(Mobile Phone Proble-mUsage Scale} MPPUS)及美國精神病學博士金伯利·楊(Kimberly&Young)制定的網絡成癮診斷問卷,做更專業的調查分析,結合影響因素,最終提出符合民族地區實際情況的減少大學生手機成癮的方案及干預對策,為預防大學生手機成癮教育工作提供對策。
參考文獻
[1]陳玲,曾謀.邊疆民族地區地方院校大學生手機成癮現狀[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09):14001403.
[2]陳玲,曾謀.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7,32(01):108112.
[3]高曉華.民族地區大學生手機使用成癮的心理學探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15(04):123126.
[4]劉小磊. 大學生歸因方式、孤獨感及沖動性對手機依賴傾向的影響研究[D].新鄉醫學院,2016.
[5]熊婕,周宗奎,陳武,游志麒,翟紫艷.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03):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