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婷

摘 要: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人們的視野更加廣闊,出行交流更加便捷,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然而設計卻在發展的過程中暴露了更多問題,浮于表面、粗制濫造、千篇一律等問題頻現。本文透過當代設計出現的一系列弊端,探討關于國民審美素養和設計地位兩條核心問題。
關鍵詞:品質設計;審美素養;設計地位
設計終究是為人服務,對設計的評判標準也是人制定的結果,因此設計的核心問題還要歸咎到人身上。
不可否認,設計一定是以商業為導向的,拋開市場和經濟談設計是不實際的。現實情況是,國內很多設計師并不能自主進行設計創造工作,以建筑設計師為例,市場規律逐漸發揮主導作用,缺乏對于精致性的需求和普遍較低的國民審美是當前建筑品質不高的原因之一。設計甲方,為了經濟效益、迎合大眾審美,甚至只是為了一個噱頭,從而左右建筑設計。這里暴露出來開發商和消費者的品味問題,設計師為了生存只能被動的進行設計。結果就是,現代建筑設計面臨地域民族文化消逝、歷史文脈斷裂等一系列問題。其實不僅是建筑設計,整個設計領域都有相對應的危機,如何強化藝術、設計的教育問題和如何提高國民審美素養這類圍繞人的問題才是核心。
1 從幼兒教育起提高國民審美
提高國民審美不能一蹴而就,應當從美術教育就抓起。日本NHK電視臺的節目——《Design あ》是一檔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節目,內容簡單易懂。在每一集的15分鐘里,由于其獨特的視角,充滿靈感的思考,廣受好評。講絲巾,作為日本生活中的一種非常普遍的物品,它的大小和花紋各式各樣。為什么絲巾要設計出這么多種圖案,并且還有不同的尺寸呢?節目并沒有立刻解釋,而是通過呈現一系列淺顯易懂又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隨著節目的引導,了解到,是根據使用對象和場合,人們選擇不同的圖案,包裝和處理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孩子們不僅明白了最初提出的問題,更是通過動手感受到設計的魅力。
當然,優秀節目的誕生離不開許多日本一線設計師的支持。除了一些國際知名的設計師,這個展覽背后的制作團隊也非常強大,著名的日本平面設計師(Taku Satoh)則是該節目的藝術總監。日本人的認真和對兒童設計教育的重視還不僅體現于此,在節目開播之前,佐滕老師已經做了無數次的提案,前后經過了六年的策劃、溝通、修改等準備工作,2011年節目才正是開播。
客觀來講,日本設計和設計精神的確值得好好學習。而它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果,與這個國家對國內兒童的美學教育的重視密不可分。當然,希望有一天,我們國家將有如此優秀甚至更好的設計節目,讓我國普遍的美學素養,一樣不輸在起跑線上。
2 尊重設計,提高設計地位
就中國設計現狀來看,由于美術教育系統的缺陷,不僅是幼兒美術教育的僵化,專業設計教育也浮于表面。這樣的環境下培養的設計人才,進入社會,拿最低的薪水,熬最狠的夜還要被客戶逼的跳腳。事實上,這里隱藏著這個行業對設計師的不認同、不尊重,甚至是設計師對自身的不認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設計師更懂設計,主宰了設計師和設計,設計師就會淪為一個技工,和工廠的工人并沒有太大區別。
反觀日本社會,因其尊重設計,尊重藝術家與設計師,才讓設計師們有更多機會發揮主觀創造,讓設計不斷綻放精彩。還是上一小節提到的節目,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最后一個單元——《設計師》,通過邀請各個領域的知名設計師,向孩子們傳達設計的趣味。有一期邀請到了世界著名藝術家及設計師——吉岡德仁,老師在節目中分享設計經驗,道理簡單卻內涵深刻,不僅是小孩,成人也能從中收獲頗多。這些世界著名的設計師的參與,以及這檔節目收獲的無數認可和贊譽,都表示日本這個國家對設計的重視。
黑川雅之說過:沒有美的環境,審美意識則無法萌芽。的確,被美包圍著的社會,整體審美層次會比較高,但在筆者看來,這種美的環境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還有心理意義上的。審美觀念、意識是不斷養成的,只有從幼兒美術就重視藝術教育,完善相關教育體系,不斷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審美素養、設計素質,從而逐漸提高社會整體審美和設計自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設計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