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黨員干部的價值觀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根本保證。通過闡述焦裕祿精神,提出黨員干部應該時刻保持對黨的忠誠之心,應始終具有愛民親民的高尚情懷,應始終堅持清正廉潔的為官之道,應始終秉承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
關鍵詞:焦裕祿精神 黨員干部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7—0235—03
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黨員干部要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反復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祿同志看齊。[1]焦裕祿同志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的崇高精神、先進事跡卻歷久彌新,鼓舞著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矢志奮斗。弘揚焦裕祿精神不能只是表面上的搞搞形式、走走過場,而是要求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能夠真真切切、發自內心地從思想認識上“尋根溯源”,對標楷模。
一、樹立黨員干部正確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看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態度,并對他的行為方式起著內在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分正誤兩種: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整個社會系統步調一致、融洽和諧;錯誤的價值觀則會導致整個社會系統各行其道、分崩離析。[2]黨員干部是黨和國家權力的執行者,黨的價值觀通過黨員干部來體現。任何時期、任何階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黨員干部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黨員干部是廣大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引路人,是人民可以依靠和信賴的主心骨。黨員干部個人的言行舉止、工作作風、思想境界不僅會影響到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也會影響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樹立黨員干部正確的價值觀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1.樹立黨員干部正確價值觀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員干部作為工人階級先進分子中的佼佼者,既不同于普通黨員,更不同于廣大群眾,黨員干部掌握著黨和人民賦予的特殊權利,在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中起著承上啟下、凝神聚氣的重要作用。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既是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黨員干部應有的品質和能力。保持黨員干部的先進性首先就要體現在思想層面上,只有在思想上保持了先進性,才能在行動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歷史發展到今天,一方面,國外各種敵對勢力對中國西化、分化、和平演變的方式已不僅是憑借單一的硬手段,而是更多地采用意識形態上的滲透和價值觀的腐蝕等軟方式;另一方面,國內的改革開放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環境的多樣化。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包括對黨員干部的價值觀都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面對精神上的“糖衣炮彈”,一些黨員干部的價值觀發生了嚴重偏移,崇高的理想信念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所替代,黨員應有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也隨著理想信念的崩塌而喪失。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3]要防止黨員干部患上“軟骨病”,始終保持先進性,就要牢固樹立黨員干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根本上解決價值觀偏離、理想信念滑坡的問題。
2.樹立黨員干部正確價值觀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所謂國家治理體系就是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的各項制度體系;所謂國家治理能力就是運用各種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相比,治理能力現代化更是現階段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因為它是黨在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能否有效落地的關鍵。雖然“治理”這一提法更加強調要形成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新格局,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視,因此,要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就要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而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又要以黨員干部能力的提升作為保證。但現實情況是,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新情況、新問題,部分黨員領導干部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妥善解決問題。究其原因,不是因為他們工作本領不強、能力素質有限,而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出了問題。少數黨員干部在走上領導崗位之后就開始飄飄然,總覺得自己本事很大,再沒有可以提升的空間,于是放松了學習,放松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理想信念動搖,丟掉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要從根本上解決黨員干部能力不強的問題,僅從業務水平和知識素養上提升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干部思想上的問題。黨員干部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對治理社會、處理人民事務采取正確的態度,也才能在困難面前自覺主動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樹立黨員干部正確價值觀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根本保證
毛澤東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比罕娐肪€是中國共產黨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即使放到今天,依然是我們戰勝重重困難的重要法寶。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只有堅定不移地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不動搖,才能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才能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黨員干部只有心里裝著群眾、時刻想著群眾,才能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也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俗話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做任何事情,總要先有想法,才能轉化為行動。踐行群眾路線,廣大黨員干部首先也要思想到位,把服務群眾作為自己唯一的價值取向。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取向,黨員干部才能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取向,黨員干部才能更加自覺主動地走到群眾當中去、了解群眾的實際需要,把群眾的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地做好民生工作,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二、焦裕祿精神對黨員干部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啟示
短暫的人生鑄就了永恒的精神。焦裕祿同志雖然僅在這個世界上走過了42個春秋,但他艱苦樸素、無私奉獻、親民愛民、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卻為世人留下了一份內涵豐富的精神遺產。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的470多天里,每天心里裝的都是人民,即使是在彌留之際,他關心的依然是蘭考的治沙問題,是蘭考百姓的安危。焦裕祿是“人民公仆的好榜樣”,焦裕祿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要求相一致。踐行群眾路線,弘揚焦裕祿精神,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能深刻體會焦裕祿精神的實質與內涵,以焦裕祿同志為鏡,見賢思齊,把焦裕祿精神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新時期,學習焦裕祿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黨員干部應始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應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之心
焦裕祿同志在十八年的革命工作中,無論身居何職,對黨的事業始終滿懷忠誠,對每一份工作都投注了極大的熱情。上級安排他從農村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為了盡快彌補自身理論和技術上的空白,焦裕祿抓住外出學習的機會,在學習期間刻苦鉆研、不懂就問、勇于實踐,最終滿載而歸,由外行變成內行,成為了工業戰線上的紅旗手;焦裕祿來到深受“三害”困擾的蘭考,面對一片貧瘠的土地、衣食無著的百姓,焦裕祿表現出的不是對上級安排的不滿,而是對蘭考人民生活狀況的擔憂,為了詳細了解“三害”的具體情況,讓蘭考的人民群眾早日擺脫“三害”的肆虐,焦裕祿不顧自己身體上的重疾,一年走遍了蘭考120多個大隊,探訪了無數位群眾。焦裕祿用自己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事業的忠誠之心。忠誠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品德。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一個忠誠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黨員干部只有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始終牢記自己的公仆身份,才能政治立場鮮明、理想信念堅定。當期,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任務,更加要求我們必須擁有一支能自覺服從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從于人民利益的黨員干部隊伍。因此,要成為一名新時期合格的黨員干部,就必須向焦裕祿同志學習,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自己崇高的價值追求。
2.應始終具有愛民親民的高尚情懷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祿精神的核心與實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以對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作為前提和基礎。沒有對人民的愛,就不會有對人民心甘情愿的付出。焦裕祿同志崇高精神的表現之一就是愛民親民,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到蘭考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開會,而是下鄉探訪民情;他召集開的第一次會議不是坐在會議室,而是到火車站安撫災民。他視自己為人民的兒子,冒著大雪為農民送糧。焦裕祿同志之所以能毫無保留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一生,就是在于他對勞動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焦裕祿同志出生于萬惡的舊社會,飽嘗了人間的苦難,他少年喪父、當過礦工、做過苦力,后來在黨的教育和領導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少年經歷讓焦裕祿深知民間疾苦,參加革命以后,又讓他深深體會到黨的偉大。焦裕祿在他的入黨申請書上寫道: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救星,沒有共產黨,革命就不能勝利,窮人就不能翻身。我要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為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焦裕祿愛民親民的作風充分反映了黨員干部“情為民所系”的執政理念。我們現在的領導干部也應心懷愛民親民之心,樹立正確的群眾觀,把親民愛民始終作為評判自己人生價值的根本標準。
3.應始終堅持清正廉潔的為官之道
古語有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中國是一個禮儀道德之邦,從古至今,清正廉潔都是為官者安身立命之道。在平遙古城的縣衙上,有這樣一幅對聯格外顯眼:“民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盵4]在古代,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修為,也是現代官員們必須具備的基本品格。沒有清正廉潔的心,就很容易受到外來不良思想的侵襲,在工作中剛愎自用,脫離群眾。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清正廉明、嚴于律己的工作作風。焦裕祿同志的兒子有一次去縣委大院里的劇院看戲,沒有錢,就向售票員表明自己是縣委書記焦裕祿的兒子。售票員聽聞后就沒有收錢,免費讓他進去看戲。回家后,焦裕祿知道了這件事,狠狠批評了他的兒子,并嚴厲告誡全家人要以此為戒,同時還要求兒子第二天把票給補上。我們現在的一些黨員干部,別說是沒買票這件區區的小事,就是占公家再多的便宜,也會覺得理所當然、泰然處之。清正廉潔本來是我們黨贏得民心的重要法寶,也是保持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本質要求,但時下卻有一小部分黨員干部丟掉了共產黨人本該堅守的這一政治本色,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異化成自己牟取不正當利益的方式,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強黨員干部自身的廉政建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政治任務。
4.應始終秉承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
焦裕祿精神的另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就是焦裕祿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全縣開展大規模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研究工作時,肝病已經相當嚴重,大家勸他不要親自下去,就在家等著聽匯報,但是焦裕祿卻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彼€是堅持背著干糧、拿著雨傘,和同志們一起來到了調研的最前線。在同“三害”做斗爭的過程中,焦裕祿同志忍受著重病的折磨,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堅持了一百二十多個日日夜夜,跋涉五千多里,到訪了一百二十多個大隊,終于徹底調查清楚了“三害”的詳細情況。為了獲取直接經驗,焦裕祿同志還親自帶領干部、群眾進行小規模的實驗,然后以點帶面,全面鋪開。通過焦裕祿同志以及廣大干部、群眾一年多的艱苦奮戰,蘭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5]敬業奉獻是一種信仰,也是黨員干部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操守。一個人只有敬業才能“樂業”,一個對自己的工作有強烈熱愛的人,才會傾其所有,為自己的事業貢獻全部。黨員干部如果安于現狀、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最終必將會在渾渾噩噩中喪失為人民服務的能力,丟掉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素質。因此,要想做群眾滿意的干部,就必須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在敬業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N].沂蒙晚報,2014-03-19(A3).
[2]張興祥,劉建河.積極探索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N].廈門日報(網絡版),2007-06-13.
[3]王相坤.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05/c40537—23757123.html.
[4]李京祿.清廉乃為官之本[N].青島日報,2009-06-121(04).
[5]焦裕祿同志先進事跡[EB/OL].http://www.doc88.com/p-974197170934.html.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