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思維是思維的一種特殊形式。創新思維要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從而對事物提出超乎尋常的獨特見解。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符合素質教育中重視個性發展的要求,能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在語文乃至其他方面得到主動的發展。本文將基于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簡要分析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語文 創新 思維
一、質疑法
質疑是創新的開始。教師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考,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文《撈鐵?!返恼n堂教學中,教師問:“你們都覺得懷丙和尚很出色,打撈鐵牛的辦法好。那你有沒有比懷丙更好的辦法呢?”使學生陷入思考之中。
教師接著啟發:“懷丙和尚撈一只鐵牛需要兩船泥沙,撈八只就需要十六船。那么多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多不好呀!阻塞航道,污染河水。如果老師給你四只大木船。你能不能只用兩船泥沙把鐵牛撈回來?”
學生討論后紛紛舉手,有的說:“我先把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架好架子,拴住鐵牛。然后讓兩只空船分別停在泥沙船的邊上,讓水手將泥沙鏟到空船里。這樣裝泥沙的船慢慢浮起,將鐵牛拖到岸邊后,然后又劃回來,再分別靠在兩只裝滿泥沙的船邊上,用這樣的辦法來回七次就可以把八只鐵牛撈上來?!?/p>
二、逆向法
人們的思維習慣總是有順序的。從A到B是正向思維,那么從B到A則是逆向思維。有這樣一個案例:有兩個鞋廠的推銷員到一個孤島上推銷鞋。這個島上的人都光著腳,不穿鞋。其中一個推銷員就想:他們連鞋都不穿,怎么賣鞋?于是他就走了。另外一個想:正因為他們沒有鞋穿,我正好賣鞋給他們。于是他留了下來,后來他想辦法讓全島的人都穿上了他的鞋。
逆向思維方法的特點是產生超常的構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觀念。在小學語文課本《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中,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重的鐵球先著地,鐵球下落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年輕的伽利略打破了這種思維常規,大膽地提出假設,并在意大利比薩城的斜塔上做實驗。用理論和實踐證明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大小兩個鐵球總是同時著地,鐵球下落的速度與重量沒有關系,從而推翻了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信奉的亞里士多德的理論。
三、集中法
集中的思維方法是將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集中起來,尋求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同。小學語文第十冊《田忌賽馬》一文中,孫臏就運用集中思維的方法,巧妙地戰勝了齊威王。當時,齊威王的上中下三等馬都比田忌的強,田忌用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馬分別對齊威王的上中下三等馬,結果田忌三場皆輸。后來孫臏讓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結果田忌贏兩場輸一場,戰勝了齊威王。
田忌同齊威王賽馬時雙方有很多種出場方法。教師在上課時讓學生找找還有什么方法能讓田忌贏,結果學生想了很多種辦法,認定只有孫臏這種方法是田忌取勝的唯一方法。
四、發散法
發散的思維方法是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其主要功能是求異,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等。有一位教師在小學語文第十冊《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讓學生舉例說說哪些行為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并讓學生當場創作保護地球的廣告詞。這樣,學生的思維放開了,想象插上翅膀。創造出了“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珍惜”“地球母親我愛你,我用雙手打扮你”“愛護地球,人人有責”等真情洋溢的公益廣告詞。
發散的思維方法的特點是通過豐富的想象來創造某種新的東西。如曹雪芹寫出寓意深刻的《紅樓夢》。作文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八季w萬千,文如泉涌”便是思維發散的表現。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創新思維有很多種培養方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因材施教,這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創新思維的培養能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有了創新思維,才會實現從無到有,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從而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簡介:龔希軍,男,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黃沙嶺鄉中心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