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臺設計是舞臺表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的合理性會對舞臺表演整體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創新設計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舞臺設計視角,重點就抽象運用相關知識進行探討,希望能為舞臺設計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舞臺設計 抽象運用 設計理念
舞臺設計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技巧性,伴隨著社會大眾審美觀念的改變,舞臺設計理念也發生改變。但無論舞臺設計理念如何改變,其“抽象”設計理念始終不變,具體是要將那些不必要的、偶然的設計要素進行有機整合,通過抽象運用提升舞臺設計的整體藝術價值。
一、舞臺設計中抽象理念的含義與功能
(一)再現性抽象的含義與功能
再現性抽象當中的“再現”一詞主要表達藝術作品的結構、形態與顏色等外觀信息之外的一些信息。在對藝術作品進行描述時,如果減少了相關語義信息,那么在描述再現客體期間就會出現信息不完整的情況,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再現性抽象”。實際上,抽象本質上是藝術作品和現實情感與價值之間具有的一種內在聯系,是對客觀事物進行藝術化處理和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所以通過采取不同程度的抽象方式,就會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此外,再現性抽象本身的功能也各不相同,如在喪失了某部分的語義信息后,可以對另一部分的語義信息進行強化,此時的再現性抽象可以對客體的主觀特征與內在本質進行凸顯,或者可以對藝術創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在思想情感與思想價值等進行突出展現,又或者可以使所創作或設計的藝術作品的運動形式具有更強的自由性特征。此外,在舞臺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獲取的相關語義信息主要是有關劇目中表演角色在外部世界的具體表現,所以設計人員在舞臺設計中運用再現性抽象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描繪劇中人物所處的環境氛圍或場所情況等,如可以靈活地采用拼貼、變形、單純化、劇場性或抽象性選擇等抽象方式提升舞臺設計的質量。
(二)非再現性抽象含義與功能
對非再現性抽象而言,其不需要對外部世界的任何信息進行傳達,或者說其對有關的語義信息具有很強的排斥性,這使得剩下的信息就主要以媒介的信息或表現信息等為主。這種抽象運用下所創作的藝術作品與現實世界之間就不再存在聯系性,甚至非再現性抽象可以對語義信息與表現信息產生排斥。藝術品本質上是一種凝結人為設計思想與價值觀念的人造品。此時利用抽象一詞對藝術創作品進行描述就顯得很合理,可以將其稱作非再現性的抽象藝術品,這種表述方式就擴展了“抽象”一詞的語義,使其具有一些非傳統的含義與功能。這種抽象的運用,使得舞臺設計中除了可以應用上述再現性抽象的一些設計理念之外,還可以有效地利用構成主義與表現性抽象等非再現性抽象設計的理念與方式,這也是提升舞臺設計的一個重要抽象設計理念。
二、舞臺設計中抽象理念運用的要點
(一)抽象方式的序列分析
舞臺設計的抽象方式在序列上主要包括構成主義與自然主義。雖然理論層面上的自然主義倡導對現實進行復制,但是在應用于舞臺設計的過程中依舊滲透著一些程度不同的抽象方式,并且自然主義建構下的再現和原型之間無法達到絕對的一致性。比如在對某一現實房間原型進行復制的時候,無法對第四面墻進行復制,因為第四面墻會給臺下觀眾的觀看帶來影響,所以第四面墻就意味著運用了抽象表達方式。同理,舞臺設計中也不存在絕對的抽象,這主要是由于舞臺設計抽象不同于雕塑和繪畫領域的抽象概念,它不是獨立設計的藝術作品,而是為戲劇舞臺表演設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在設計舞臺要素的時候需要結合戲劇演出語境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抽象的程度和可能性。通俗來講,舞臺設計并非是絕對的自然主義,也并非是全部的抽象,而是建立在二者互融的基礎上的。
(二)抽象方式的表征分析
抽象本質上屬于一種暗示藝術,其對戲劇舞臺設計而言具有很強的表征性特性。但是舞臺設計中的空間是極其有限的,此時如果可以科學地運用暗示,那么就可以將真實環境中的有限舞臺表現出無限空間的效果。基于這種抽象方式的表征作用,部分戲劇家甚至借助抽象的有效運用將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或現象在舞臺上進行再現。比如在《安娜·卡列尼娜》這場戲劇的舞臺設計中,設計人員德米特里專門以莫斯科大劇院內部的一個包廂為研究對象,將其抽象成整個劇院,其余都消失在了藍色天鵝絨背景中,相應劇目中的“賽馬場”設計也采用了該種抽象表達方式,借此對現實的相關情況進行直觀的展現和有效的表達,提升了舞臺設計的整體效果。
三、結語
抽象在舞臺設計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其象征主義作用上,具有再現和暗示現實主義的功能,是提升舞臺設計質量的一個重要設計要素。為了在舞臺設計中有效地運用抽象,要結合實際的舞臺設計需求,通過靈活運用抽象方式的序列與表征作用,力求營造出良好的舞臺環境氛圍。
參考文獻:
[1]張博文.戲劇舞臺設計研究[J].文藝生活,2018(42).
[2]孫玉兵.舞臺設計的空間創造與利用[J].參花,2018(14).
(作者簡介:孔垂灝,男,甘肅省歌舞劇院,四級舞臺技師,研究方向:舞美)(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