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波
(大慶市讓胡路區新華小學,黑龍江大慶 163000)
在對小學學生的教學中,語文一直是一項較為重要的科目,也是進行教學的基礎。學生通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能夠進一步了解我國的文化知識,學會更多的漢字,提高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情感和文化水平。語文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能夠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主要是采用教師講課,學生被動聽課的方法來將相關的知識進行傳授,但是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己主動性,同時對于語文中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也難以像學生進行表達。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改變,各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被不斷提出,情感教育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情感教學是基礎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需要對情感教學進行有效的利用,從而將情感的溝通貫徹到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從而能夠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相關實施策略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研究內容如下所示。
情感作為人類高度發展的一種心理現象特征,是反應人們對存在關系客觀事物的態度以及感受,是人們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不可缺少的途徑,同時也是人類特有的復雜和高級的體驗。健康的情感能夠豐富人們對感性的認知,并促進理性認知的提高,能夠對人們的感覺、想象思維以及知覺心智等產生良好的影響。人類的感情可以通過內化轉變為外在的行為表現,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性。而在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情感的形成時期,語文是培養學生綜合認知能力的一項重要科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情感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新課標的理念當中,認為小學是學生最初的情感培養階段,該年齡段的學生對外界的事物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以及情景的影響,對感情的表達比較直接,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來讓其合理的控制和表達自身的情緒。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當中,需要讓學生體驗愉悅的情緒以及表達積極的情感體驗。
進行情感教育對小學學生的思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一下幾點:(1)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但是由于受到社會經驗以及認知能力的限制,其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不足,一旦沒有受到正確的陰道會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情感教育能夠對學生的情感發展進行良好的陰道,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情感世界相對簡單,但是社會的發展多樣化,在目前信息化發展迅速的時代,學生容易受到各種信息的干擾,也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能夠通過情感認知教學以及情感培養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凈化心靈,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同時在情感教育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朗誦詩歌或者是情景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處在美好的環境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學習擁有的教學環境,來科學合理的實施情感教育,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由教師作為主導來引領學生進行學習,在課堂當中保持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基礎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對清關的體驗。教師在對語文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當中,通過和學生進行問題的討論以及探討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學生小組討論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參與到討論當中,這樣能夠較好的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保持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在保證了課堂效果的同時,也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情景的構建能夠更好的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選擇內容豐富趣味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根據內容來構建活力較高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參與到情景當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不同教學情景的構建具有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來對情景的構建進行合理的選擇,從而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對故事性較強的文章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假設情景,根據角色的需要將學生分組讓其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表演和帶入角色的方法來將文章的內容在課堂上呈現。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情感帶入,通過自身的親自演繹來對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加深對文章內容的解讀,幫助學生提高情感的認知。
在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教學的效果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學生接受的教育程度和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教師整體專業水平較低,則會對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產生不良的影響。小學語文作為一項基礎性較強的學科,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同時也是對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的直接途徑。因此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語文專業素養,普通話要標準,具備規范的語音語調以及較強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師較高的專業素養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崇拜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進一步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其自身儲備的知識以及智力的發展都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小學語文的文章主要是以促進社會文化知識交流為重點,其表達的內容會超出學生感性認知的范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客觀的影響因素,將文章的內容背景和學生的實際認知相結合,從情感的文化層面一步一步過度到文章的背景當中,讓學生能夠更多的了解相關的文化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忽略了在課前進行情感培養的重要性,只是單純的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容易讓學生產生思想和情感的混亂,這并不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在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的感受為主,做好有關的課前準備工作。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以及問題中心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提高學生情感認知的同時,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小組分組的方法能夠增強學生對團隊合作的情感認知,讓學生學會如何和他人更好的進行溝通交流;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則能夠幫助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以及學習的興趣。在實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采用構建良好的情感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及進行師生互動等方法,在進行知識教育的同時,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情感認知,加深自身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在本文的研究中,通過對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的研究,加深了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認知程度,同時希望所得出的研究成果能為后續情感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