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花 廣西崇左市龍州縣上龍鄉岜那完全小學 532400
老師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學生是客體,學生要想全面發展,就不能所有事情都聽從老師安排,這樣對于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老師要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從客觀的參與者變成主觀的主導者,讓學生融入班級集體生活中,在班級這個家庭中感受愛、獲得愛。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老師要全面培養學生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進行年度評價時,班主任不能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指標,要結合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內涵,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采取階段性分解,全面、客觀、真實地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所謂班級文化,即班級發展的目標,也是培養學生的重點,班級發展目標的制定要老師和學生一起完成,以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前提,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為宗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情感態度。班級文化的制定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并在管理中體會人生,歷練成長。
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能力全面的綜合性人才,也越來越注重個性培養。每個獨立特性的學生個體,在面對統一的準則時,每個人努力的方式和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給每位學生充分的個人發展空間,不要過于限制,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班主任在學生成長、學習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努力過程,要多在學生的內涵培養上下功夫,注意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優良的思想品德,將這些轉化為學生的精神食糧。
每個月月初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長處及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在月末時,對自己這一個月的努力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對于實現了學習目標的學生可以獎勵學生一張心愿卡,同時要得到家長的配合,共同完成學生的心愿,作為獎勵,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對于沒有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生,要認真反思,發現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要增強自信心,為實現目標更加努力。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過程中的不足。
在很多時候,習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習慣的力量非常強大,人一旦養成一種習慣,就會不由自主地按照這個軌跡進行運動。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生。學生在班級的時間最長,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將改掉壞習慣和培養好習慣同時進行。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借鑒好的習慣,督促改正不好的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組織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合作精神。同時要制定一定的獎勵機制,可以獎勵小組中進步最快的三名同學,小組之間也可以互相競爭,獎品可以設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圖書。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和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有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心”即愛心、耐心、細心。農村小學條件普遍比較差,大多數小學生家長外出務工,學生長期疏于管理,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在學習上缺乏學習自覺性,容易馬虎,紀律松散。所以,作為班主任,抓好學生成績的同時也要多多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同時也是關鍵階段。沉重的課業負擔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班主任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及家庭狀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全面發展。家庭因素也很容易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班主任要經常觀察學生的行為,對于有異常的學生要及時了解家庭情況,并且做家訪與家長針對學生當前的情況做深入交談,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全面、健康的成長,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導者,要尊重、愛護學生,因材施教。
于此同時,老師還要有耐性,小學生心智還不成熟,正是比較貪玩的時候,對于犯錯誤的學生老師不要急躁,要耐心教導,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更要鍥而不舍地進行教育。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掉壞習慣,因此,老師不僅要有耐性,還要有毅力,對學生有信心,相信他們一定會有進步,同時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除此之外,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要細心。平時要認真細致地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一旦發現學生身上的缺點和問題,必須及時進行引導。
班主任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須要用愛心去溫暖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愛的教育,要用耐心慢慢引導教育學生,對于學生管理絕不能操之過急,要用細心的觀察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幫助他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單位,班主任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不斷探索管理方法,從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方向出發,注意學生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不斷總結教育經驗,使學生在班級這個集體中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愛,營造輕松愉快的班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