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子建 蒙翠斌 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鎮紅渡小學 530700
前言: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各數學教師應當注重自身課堂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與學生的緊密聯系、相互配合,讓教學課堂上的語言表達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以此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和對課堂語言明確的體驗,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受教程度實現最大化的利用,只有清晰規范的課堂語言才能讓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在教育領域上獲得肯定。
數學作為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格外注重課堂語言的規范性,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正處于一個邏輯觀念培養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課堂語言表達上,應當嚴謹準確。比如,在講數字比較的時候,“小于”與“不大于”雖然字數只有一字之差,但表達的意思卻有天壤之別,為了防止錯誤引導學生,教師在語言表達上要格外重視,避免學生出現對教學概念的誤解和數學知識體系的混亂。
課堂語言是一門高深的藝術,但現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課堂語言的應用普遍偏于隨意化,在此情況下,教師對于知識點的講解常常讓學生聽不明白,除此之外,教師在之前的備課過程中忽略了課堂語言的準備,造成教學課堂上語言表達不清晰,只是單純的教授板書,沒有靈活的邏輯表達,長期下去,對于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的培養也會有很大阻礙。
課堂語言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課堂提問,只有通過有效的提問才能開發學生的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力。但就目前來看,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往往注重數量而忽略質量,這就導致學生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對知識點的復述,短暫的記憶也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對于這種提問的質量大體上被判定為無效提問。
數學教師要提高課堂語言應用能力,實現其規范性和科學性,在此之下,才能將數學內容完整的講述給學生聽。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講述過程中做到逐字分析,以簡練明了的方式讓學生明白課堂知識點。如在教師涉及到三角形的定義講解時,有的教師直接說:“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就是三角形,”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當組織好語言嚴密的表述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相互交錯的邊組成的圖形就是三角形,”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理解。又或者在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異同點進行分析時,學生往往粗略的總結出相同點是兩者四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就是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而長方形與之相反,學生此時的思維往往比較混亂,這就需要教師要用語言引導,要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通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結論,從而讓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只有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能力有所改善,才能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一個規范的數學知識體系。
首先,在對數學教師進行課堂語言的培訓時,要主張教師運用普通話授課,并且對教師教學課堂上語言表達的腔調和表情進行指導,讓教師以良好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促進師生的親密無間。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要將課堂語言這門藝術充分發揮到備課內容中,在備課時,要注意語言表達的目的性和邏輯性,同時,要善于與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讓課堂語言的優勢用來提升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在備課時,要多方面考慮一個問題對學生產生的不同反響,并就此準備不同的語言作以回應。好比讓學生填寫計量單位時,“一個蘋果重多少?”有些同學由于之前就對計量單位概念模棱兩可,所以直接填上千克,這個時候,教師要善于引導,讓學生與自身體重作對比,“你重多少千克呢?難道一個蘋果會比你重啊!”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對千克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在備課時充分發揮課堂語言的應用。
在數學教學實踐的課堂上,有效的提問必不可少,這也是讓學生思維發散的好方式。教師要積極改變提問方式,同時注意以下問題:(1)問題要有針對性,有引人深思的知識點;(2)提問要有層次性,要由簡入繁,逐步加大提問難度;(3)充分掌握課堂節奏,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在合適的知識點提問,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力;(4)提問要與實際相結合,畢竟小學生的知識范圍有限,一旦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也容易讓學生失去思考的興趣。
結論: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課堂語言的確占據很重要的地位,課堂語言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上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課堂語言具有藝術性和邏輯性等特點,只要教師可以合理科學的應用課堂語言,教學質量就能得到相應提高,因此,數學教師要善于創新,善于發揮課堂語言的魅力,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