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艷 李玉峰/長春理工大學
隨著改革開放的巨大變革,經(jīng)濟領域、政治領域、社會治理和社會結構等領域的巨大變遷,文化觀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而社會態(tài)度作為文化觀念轉型在中國人社會心理層面上的一個投射,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在男女平等觀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女性受到高等文化的教育并走入社會,那么新時期的女性的社會態(tài)度是怎樣的?與男性相比是否存在差異?這是本文要研究的問題。
本文采用2015 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數(shù)據(jù),從性別分布看,男性和女性基本上各占一半;從文化程度來看,男性初中及以下的占61.5%,高中及中專的占20.7%,大專及以上的占17.8%,女性初中及以下的占69.6%,高中及中專的占15.6%,大專及以上的占14.8%,可見男女文化程度差別不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半數(shù)以上,可見調查對象的文化水平不高。從工作經(jīng)歷及狀況看,男性目前從事非農工作的占43.7%,目前務農的占22.4%,目前沒有工作的占30.7%,從未工作過的占3.2%;女性目前從事非農工作的占30.8%,目前務農的占18.7%,目前沒有工作的占44.4%,從未工作過的占6.2%;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齡均為50 歲,男性的全年總收入約為4 萬元,女性的全年總收入約為2.5 萬元,可見男性的全年總收入要遠遠高于女性。
態(tài)度的一個經(jīng)典定義是:“建立在認知、情感反應、行為意向以及過去行為礎上的評價傾向性”,人們關于某個事物的認知、情緒反應、行為意向及行為本身構成了一個整體的反應系統(tǒng),即態(tài)度系統(tǒng)。態(tài)度研究的三個基本分析性維度是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這三者分別基于人類經(jīng)驗的三個方面:思想、感覺和行動,由此構成了態(tài)度研究的經(jīng)典框架,即認知—情感—意向模型。因此社會態(tài)度主要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面。認知層面包括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兩個層面。
1、個體幸福感
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10953 個調查對象中,有142 人認為自己非常不幸福,占總人數(shù)的1.3%,有686 人認為自己比較不幸福,占總人數(shù)的6.3%,有6569 人認為自己比較幸福,占總人數(shù)的60%,有1950 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占總人數(shù)的17.8%。有將近80%的人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在性別差異上,男性中有7.1%的人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女性中有8%的人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男性中有77.1%的人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女性中有78.4%的人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通過t 檢驗結果可見,t 值為-1.55,P 值為0.12,在個體幸福感方面,男女沒有明顯差異。
2、個體收入合理性
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9643 個調查對象中,有6467 人認為自己的收入合理,占總人數(shù)的67%,有3176 人認為自己的收入不合理,占總人數(shù)的33%,可見,有將近1/3 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不合理。在性別比較上,男性中有67.4%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是合理的,有32.6%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是不合理的;女性中有66.8%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是合理的,有33.3%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是不合理的。通過t 檢驗結果可見,t 值為-0.8,P 值為0.42,在個人收入是否合理方面,男女沒有明顯差異,都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收入不合理,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1、個體社會公平感
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10904 個調查對象中,有142 人認為社會是完全不公平的,占總人數(shù)的5.7%,有2419 人認為社會比較不公平,占總人數(shù)的22.2%,有5067 人認為社會比較公平,占總人數(shù)的46.5%,有368 人認為社會完全公平,占總人數(shù)的3.4%,可見,只有一半的人認為社會是比較公平和完全公平的。在性別比較上,男性中有51%的人認為社會是公平的,有27.5%的人認為社會是不公平的;女性中有48.8%的人認為社會是公平的,有28.1%的人認為社會是不公平的。通過兩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可見,t 值為1.95,P 值為0.051,可見,在個體社會公平感方面,男女沒有明顯差異,只有一半的人認為社會比較公平,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2、個體社會信任感
社會信任感體現(xiàn)在問卷中“總的來說,您同不同意在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以信任的?”這一問題作為社會信任的測量指標,1 表示“非常不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當問及“總的來說,您同不同意在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以信任的”這個問題時,有20.9%的人不同意,有63.4%的人同意。可見,有63.4%的人認為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以信任的,信任感比較強。在性別比較上,男性中有64.9%的人認為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以信任的,女性中有62.1%的人認為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以信任的。通過t檢驗結果可見,t 值為3.3,P 值為0.001,在個體社會信任感方面,男女存在顯著差異,女性的社會信任感要低于男性,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社會公德感主要體現(xiàn)在女性對在公眾共場合大聲喧嘩、吸煙者在非吸煙者面前或附近吸煙、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講粗話或臟話、不排隊購物付款辦事、夾塞、插隊,不按照交通燈指示和行人線過馬路、不守時間、不守信用、不關照/協(xié)助老、(病)弱、(傷)殘、孕、幼等的反感程度。等級賦值為1-5,分別為不反感、不太反感、無所謂、比較反感、很反感。
社會公德感可以體現(xiàn)為所有選項的總和,經(jīng)過計算女性的總體均值為43.32,標準差為5.59,男性的總體均值為42.6,標準差為5.62。通過男女性別的差異性檢驗t 值為-6.61,P 值為0.00,可以得出,女性的社會公德感要比男性強,而且差異極其顯著。
對有關部門行為的滿意評價主要包括對有關部門在九個方面的滿意評價,分別是為患者提供醫(yī)療服務、為老人提供適當?shù)纳畋U稀⑻峁﹥?yōu)質的基礎教育、捍衛(wèi)國家安全、打擊犯罪、公平執(zhí)法、有關部門部門秉公辦事、環(huán)境保護、幫助窮人,維護社會公平。等級賦值為1-5,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經(jīng)過計算女性對有關部門的總體評價均值為2.55,標準差為0.63,男性的總體均值為2.57,標準差為0.65。通過男女性別的差異性檢驗t 值為2.18,P值為0.03,可以得出,女性對有關部門的滿意評價程度要高于男性,而且差異極其顯著。
政治參與度主要通過“您在上一次的居民/村民委員會選舉中有沒有投過票”來反映。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有資格參與選舉的調查居民中,有5070 人參與了投票,5356 人沒有參與投票。參加投票和沒有參加投票的人數(shù)基本上各占一半,沒有參加過投票的人數(shù)略多一些,可見,居民在政治參與方面還需要加強。
在性別比較上,男性中有51.4%的人參與了投票,有48.6%的人沒有參與投票;女性中有46.2%的人參與了投票,有53.8%的人沒有參與過投票。通過X檢驗可以得出,較正后的X值為28.12,P 值為0.000,可見,在政治參與度方面,男女有明顯差異,男性的參與度要高于女性,今后可以增加女性的政治參與度。
行為開放度主要包括對一般越軌行為如“未婚同居”等行為的反應。是否同意上述行為是個人行為,他人不應該指責。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5 個等級,分別賦值為1-5。從各個選項的均值來看,相對來講,對未婚同居這一行為人們雖然不同意是個人行為,但均值為2.58,已接近中立,表明被訪者對未婚同居這一項相對開放。
經(jīng)過計算女性對有關部門的總體評價均值為14.14,標準差為4.78,男性的總體均值為14.56,標準差為4.86。通過男女性別的差異性檢驗t 值為4.3,P值為0.000,可以得出,女性的行為開放度要低于男性,而且差異極其顯著。
通過對CGSS2015 年的調查數(shù)據(jù),從認知、情感性評價和行為傾向三個維度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認知層面,新時期女性的幸福感、信任感比較強,收入合理性方面有2/3 的人認為收入是合理的,但也有1/3 的人認為收入不合理。在情感評價方面,新時期女性的公德感比較強,女性對有關部門在捍衛(wèi)國家安全方面最為滿意,在行為傾向方面,女性中只有一半的人參加過居委會或村委會選舉,政治參與度不高;在一般越軌行為的態(tài)度上,女性相對能夠容忍的是未婚同居。
男女差異比較方面,在幸福感、收入合理性、公平感方面男女沒有明顯差異。在信任感、公德感、對有關部門的滿意評價、政治參與度、行為開放度方面,男女均存在明顯差異。女性的社會信任感要低于男性,女性的社會公德感要比男性強,女性對有關部門的滿意評價程度要高于男性,女性的政治參與度要低于男性,女性的行為開放度要低于男性。
為了更好地提升女性的社會態(tài)度,建議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女性更多地政治參與,為國家獻言獻策,同時加大有關部門秉公辦事的力度,使女性能夠更好地提升對有關部門的滿意度評價。增強收入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提升女性的公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