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斌/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文學教育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并不是單純將文學方面的知識、理論灌輸給大學生,而是要培養學生形成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文化素養。在人類千百年的文學歷史演變過程中,誕生了無數的文學名著經典。這些作品之所以廣為流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的思想、情懷、主張、主題富有魅力、令人著迷。充分發揮文學藝術的價值,積極開展文學教育活動,這對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重要意義,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簡單的分析,可以為后研究者提供適當的借鑒參考意義。
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大學生明是非、懂善惡,能夠分辨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能夠以明辨是非的能力去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人。但是,事情的是非善惡不像數學題那樣有準確的答案,可以明確出對與錯,這就需要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去做具體的分析研判。進行文學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有積極作用。
因為,我們所接觸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都是基于現實生活、歷史事件等進行不同程度的改編和藝術創作而來,其中不乏對社會現象、人生百態的分析、解讀。通過接受文學教育,研讀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從一個更大、更深的視角去看待事物,做出一個更準確的判斷,而不至于被眼前的現象給蒙蔽雙眼。比如我們學習金庸先生的名著《神雕俠侶》,其中既有兒女情長的描寫,也有不少涉及到民族大義、人間善惡等的描寫。有的人一是作惡,受到了終生悔恨的懲罰;有的人做善事不求回報但卻倍受尊敬。為善作惡,終歸都有其結果。
在閱讀這部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即可洞悉人性的規律,了解正義與邪惡之間的斗爭和較量,感受良心、情感、友情、國家民族大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并在對楊過、小龍女、郭靖、黃蓉等各類人物角色的評價評判中去形成一種大的是非觀、善惡觀。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的時候,學生也將具備一定的是非評判能力,不至于在人生的道路和各種抉擇中走錯路、做錯事,悔恨終生。
大學生即將進入社會,但卻尚未進入社會,他們中的很多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閱歷經驗,也沒有經受過生活的苦難折磨。這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抗壓能力較低,對待感情、就業、生活、未來、學習、社會交際中出現的挫折、問題處理不夠冷靜,容易意氣用事。近年來網上流傳的大學生遭遇傳銷,大學生陷入網貸騙局,大學生被套路貸裸照被泄露到網上或者大學生因感情問題自殺傷人等的情況并不少見。
進行文學教育,這有利于學生形成深厚的人文積累,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保證學生看待事物的態度更冷靜、視角更客觀、意志信念更堅定。譬如我們閱讀研究曹雪芹的《紅樓夢》,這部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其中對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以及大批家仆院工、奴婢侍女等的情感描寫、人生歷程描寫可謂曲折離奇、感人肺腑、發人深省。如果學生能夠通讀、細讀《紅樓夢》,就會明白人生中大富大貴和大起大落都太正常了,情感、事業上受到挫折或者在人際交往中被排擠、被恥笑、被尊崇或者被夸贊,甚至被利用都是正常現象。有了這樣的感悟,學生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人生中的種種現象、種種遭遇,但在心態心性上卻具備了相當的厚度和成熟度,在面對一些不良社會現象或者不好的遭遇的時候能夠坦然處之;在受到追捧、做出成績、有所收獲的時候能夠不被虛榮名利所蒙蔽;這也是符合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初衷的。
在文學作品中,有很多情節或者劇情的設計都是對作者的情感、主張、理念的延伸和釋放,其中也有很多美好的情緒、美好的情操值得推崇。比如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所描述的生活現象、社會背景雖然已經與今天的時代有一定脫節,但其中描寫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曲折的人生歷程和他面對艱難困苦堅定不移的斗志卻是永遠都不過時的,是值得大學生去學習借鑒的。再比如艾青先生所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這首現代詩表達了作者對偉大祖國的深情厚愛,也表現出對舊社會和生活苦難的激烈批判、嚴肅探問,這對深化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培養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有重要意義的。
《白鹿原》里面主人公白嘉軒的正義和純樸,《百年孤獨》中對于人類文明演進和發展的探索,《哈姆雷特》中對于帶有俠義精神和正義感的復仇者——哈姆雷特的贊頌,還有《圍城》中關于小翠對于愛情的懵懂的渴望和追求……這種種美好的情感情緒的表達,以及美好情緒的流露,無形中感染著讀者的心,也讓很多大學生由衷的受到感化感染,對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緒產生了一種希冀、一份渴望、一份共鳴。這其實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讓大學生自然而然的朝著符合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方向發展。
文學教育中極少有直接將思想政治理論提煉出來灌輸給大家的,但它們卻往往是用一種藝術化的筆觸來解讀和詮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觀念。比起思想政治課上的理論內容、名詞概念,文學作品對思想觀念、政治主張等的解讀更加生動、更加逼真、更加有參與感和體驗度,也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于大學生來說,這樣的教育滲透是更容易接受的。
比如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希望學生能對國家有感恩與回饋之情。這種感情,在文學作品《吶喊》、《紅巖》中有體現;再比如我們主張讓大學生形成堅定不移的政治覺悟和思想信念,自覺以共產黨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這種黨性情懷、道德情操的培養,在紀實文學作品《紅色家書》、《初心集》中也可以得到體現。如果我們能將文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提升文學素養、提高文學功底的基礎上去接觸、認知思想政治理論和主張,相信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認同感和共鳴感。這樣的教學更符合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多做創新嘗試的。
文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其實有很多互通之處,它們都是要弘揚人類文化、思想中的光輝成果、經典主張,引導人們樹立良好的思想個性、價值理念、行為習慣。教育工作者們要正確看待文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從更高的視角、更高的站位看待文學教育,為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