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郭小東與現當代黎族文學

2019-11-14 19:18:37陳印嬌海南省民族研究所
長江叢刊 2019年36期
關鍵詞:文化

■陳印嬌/海南省民族研究所

一、前言

郭小東與現當代黎族文學,在海南現當代文學發展史上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課題。郭小東,大學教授、作家、文學評論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尤其是以中國知青文學研究與創作成就在中國現當代文壇上獨樹一幟。同時,郭小東對現當代黎族文學的關注與研究,使其在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推動現當代黎族文學的發展。

二、海南島與黎族:郭小東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的主要源泉

1966 年,15 歲的郭小東以廣東省第一批知青的身份來到海南島黎母山農場插隊伐木。在海南島的十多年間,郭小東目睹了當時知青的生離死別,這一切,也成為他日后進行文學創作的主要源泉。

1976 年6 月,郭小東在《海南日報》發表了他的第一篇長詩《進軍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郭小東的文學作品主要有:評論集《我的批評觀》、《諸神的合唱》;與韓伯泉合著專著《黎族民間文學概說》;與韓伯泉合作主編《黎族民間故事選》;專著《中國當代知青文學》;長篇小說《中國知青部落》三部曲;中篇小說集《雨天的曼陀羅》;文學評論集《轉型期文學風度》;散文集《南方的憂郁》;專著《逐出伊甸園的夏娃》等。二十一世紀以來,郭小東的文學作品主要有:《非常迷離》、《非常迷惑》、《紅色娘子軍》、《1966 的獒》、《罪惡》、《風的青年時代》、《紅廬:雅加的沉香》、《七月肖邦》、《中國紀事》、《當太陽成為河流》、專著《中國敘事:中國知青文學》,主編《失落的文明:史圖博<海南島民族志>研究》等。

郭小東的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中其原型源自海南島與黎族,這是郭小東文學實踐中的獨立標桿,是郭小東區別于其他同時代作家的鮮明個性特征。正如郭小東在《失落的文明:史圖博<海南島民族志>研究》中寫道:“自從1966 年踏上海南的那天起,便匍匐在海南島高峻的山嶺上,行走在茂密的森林間,與熱情的黎族同胞朝夕相處,親吻這塊熱土,熱愛這里的人民。40 多年來,其間的工作屢經變化,甚至離開了海南島,但對海南這塊土地的思念卻越發強烈。”由于這樣的情感聯系,海南島與黎族成為郭小東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的主要源泉。由于這樣的經歷,郭小東成為現當代黎族文學拓荒者的引路人是毋庸置疑的,他關注黎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并用心扶持現當代黎族文學的發展。

三、拓荒者的引路人:郭小東為現當代黎族文學的起步指引方向

真正意義上的現當代黎族文學發軔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原廣東民族學院(今更名為廣東技術師范大學)中文系黎族學生當中。郭小東時任原廣東民族學院中文系教師、系副主任。1976 年,中國文藝界開始打破百花凋零的狀態。郭小東在《聆聽野地——序謝來龍詩集<鄉野抒懷>》中寫道:“這些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民族學生,在大時代大世界的精神與文化洗禮中,顯得非常活躍和沖動,對本民族文化遺產的驚異發現,對心中封閉已久的文學才情和夢想的豁然開啟,陌生的外部世界與模糊曖昧的內心之貫通,無限度地激發了他們釋放和表達內心原欲的想望,貪婪的求知與內心向外的拓展,以詩的方式、文學的方式舒展著他們的才情。精神之河的潰堤之勢,是今天的人們無法想象的。”在當時那樣的社會條件下,這些剛剛走出深山的黎族學生的文學創作熱情高漲。因此,郭小東指導他的學生成立“海角文學社”,創辦當時的校園文學刊物——《野草》,為學生發表作品創建載體和平臺。在《野草》的影響和帶動下,原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通什黎族苗族自治州主辦的文學雜志《五指山》于1979 年初正式出刊(原名《五指山文藝》(1980 年更名為《五指山》),目的在于大力扶持海南本土少數民族作家、推動海南本土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因此,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黎族文學創作者陸續在這里成長起來并逐漸形成一個初具規模的現當代黎族文學創作隊伍。

如果從宏觀的視角分析,筆者認為郭小東對現當代黎族文學的意義在于他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培育了現當代黎族文學;郭小東對黎族文學的認知、理解和培育,對如何建立現當代黎族文學的“民族文化自信”仍然具有啟示性意義。

郭小東以自己的創作路徑、特色、追求影響著王海、黃學魁、亞根(李榮國)、謝來龍、容師德等學生。王海是郭小東任教期間1977 年級的學生之一。王海的第一篇散文《酒到醉時更得多》和第一篇小說《采訪》,均是他在大學就讀期間1979 年發表在《五指山》刊物上的作品。這是現當代黎族文學的開山之作。王海在其著小說集《吞挑峒首》中提到,“郭小東教授是我大學時的班主任,從學生時代起就對我有著太多的關愛和提攜,我最初的許多習作都是經過他的具體指導和推薦才得以見刊的。”郭小東鼓勵他的學生在文學創作中要回到民族傳統、回到民族文化。黎族文學的民族文化性在長期以來自然生態環境、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狀態中形成,黎族后天習得的生產生活實踐積累和黎族文學的民族文化性的特征遭遇某一意向,黎族民族文化性特征自然而然地孕育其中。王海等人運用漢字書寫黎族的生產方式及生活內容,在大學期間陸續發表的作品,即便現在看來頗有些稚嫩可愛的成份,卻結束了數千年來海南黎族沒有書面文學的歷史,填補了中國現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中黎族文學長期以來沒有書面文學作品的空缺。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突破。

在當下的現當代黎族文學中,盡管新生代力量在崛起,但中堅力量仍是原廣東民族學院的學生,如王海、亞根(李榮國)、謝來龍、鄒其國、黃明海等。其中,王海是現當代黎族文學第一批作家之一,也是現當代黎族文學的重要領軍者之一。王海是創作數量相對比較多的一位黎族作家,他自1979 年起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他先后在《民族文學》、《廣州文藝》、《海南日報》、《天涯》等發表各類文學作品近40 篇(首)。郭小東對現當代黎族文學具有指引學術拓荒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這是毋庸置疑的。

四、黎族文學的園丁:郭小東用心扶持現當代黎族文學的發展

在《以鹿的姿勢——悼我的學生黃學魁并序<熱帶的戀曲>》中,郭小東寫道:“那時,我做他們的副系主任。每周邀請一位作家、詩人給他們開文學講座。陳國凱、肖玉、孔捷生、戴厚英等等,本省的著名作家,海內外路過廣東的作家,幾乎一網打盡。實在令學生們大開眼界。”“學魁是屬于年紀最小的那一撥,唱歌,也彈吉他,熱衷于寫詩。我明白他們這些來自大山的少數民族孩子,對新生活的憧憬是漫無邊際的。他們興奮、新奇同時迷惘,個個都有遠大理想。那個時代給了他們這樣的告知。”現當代黎族文學從蹣跚學步到逐漸成長起來,在文學創作上不斷取得新突破。1985 年黃學魁在《民族文學》發表了第一篇詩歌《東方夏威夷》并榮獲第三屆(1990)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特別獎。1986 年龍敏出版了他創作的中篇小說單行本《黎鄉月》(13 萬字,云南人民出版社),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黎族作者撰寫的書面文學著作,具有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正如郭小東在給他的學生王海小說集《吞挑峒首》作序中寫道的那樣:“黎族的作家文學,是南方文學特別是海南島文學的一顆痣。這痣的顏色、大小、質素,雖與總體上的觀感無傷大雅,但它的存在、有無、大小、文野,卻是上述文學格局中不可忽略的印記。”在《達乎極樂的返鄉憂心——序王海小說集<吞挑峒首>》中,郭小東提出:“海南島的文化傳統與鄉土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言,黎族文化是其中最為耀眼、獨特、無可替代且最值得珍重的部分。可以說,黎族文化就是海南島的文化之魂,也是海南島之所以置身世界格局并讓世界目光有理由穿越海南島的重要原因。海南島從緯度上說,是東西方貫通的最短的中途島。它在世界地理格局中的這種特殊位置及其在文化上所可能延展的價值,似乎至今未為島人認知,引為翹楚且為倨傲。”郭小東認為王海是黎族作家中是最優秀的一位,“在我認識的黎族作家中,對本民族文化、文學的現代建設,對之省察之急迫,對之的憂心與鄉愁的殷切,王海是最為理性同時最為情重的。這種情緒與格致,表現在他的小說中,自然也濃重地體現在他對民族文化的省察之中。而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我在研究黎族文化與文學的過程中,尤感興趣的地方。”在《以鹿的姿勢——悼我的學生黃學魁并序<熱帶的戀曲>》中,郭小東認為,“以我30 年來對黎族民族文化及文學的研究,學魁是深得黎族民歌的神韻的。他在古老但是非常浪漫的民歌里,尋找到某種與現代詩歌思考對接的文明傳承。”在《無法替代的美麗——序亞根<都市的鄉村人>》中,郭小東指出:“海南的文學,最終是由黎族文學或與黎族有關的文學來彰顯的,海南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很大意義上,是因為海南島上,有一個如此獨異,美得發顫的民族。任何期望在海南島生根的人,為官為民,都不應忘記這一點。”在當下的黎族文化現實中研究黎族文學的“民族文化自信”,我們需要將黎族文學置于中國文化發展的脈絡中進行考察,我們又需要考量外來文化對黎族文學與黎族文化發展的影響。與其他少數民族文學相比較而言,黎族文學是處于劣勢狀態的;有些黎族作家的文學作品是無法匹及國內外其他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郭小東鼓勵現當代黎族作家回到現實、敢于正視本民族文化存在的不足,希望他們重塑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希翼他們能夠堅定本民族文化自信,更好地進行本民族文學創作。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現當代黎族文學逐步走向成熟,呈現如王海、亞根(李榮國)、高照清、黃照良、鄒其國等為代表的黎族作家。王海是文學創作數量相對比較多的一位黎族作家,自1979年起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止,他先后在《民族文學》、《廣州文藝》、《海南日報》等刊物發表各類文學作品近五十篇(首)。亞根(李榮國)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海南日報》以及《民族文學》等刊物發表了不少文學作品,是現當代黎族文學創作較為豐碩的作家之一。高照清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散文創作為主,兼寫小說、詩歌等,已有多篇文學作品在《民族文學》和《海南日報》等刊物上發表。值得一提的是,高照清善于將黎族日常生活美學化,體現黎族文化韻味。黃照良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進行文學創作,是現當代黎族文學代表作家之一。韋海珍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其作品在黎族散文作家創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鄒其國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進行文學創作,主要著有長篇紀實小說《哩哩美》、散文游記集《路上的風景》、長篇小說《如歌歲月》,等等。盡管在戲劇等一些文學創作領域仍屬空白,但現當代黎族文學創作日趨走出單一、不斷拓展新的樣式,詩歌、散文、小說、文學理論批等以黎本土生活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使現當代黎族文學的創作內容逐漸豐富和充實,影視《阿婆的檳榔》、《瓊中女足》等作品更加突出黎族特色和海南特色。有著160多萬人口的黎族,盡管現僅有近30 名現當代黎族文學作家,但是從黎族歷史和黎族文學史來看,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迄今為止,筆者在中國知網上搜集到的關于黎族文學研究成果的主要有:

(1)碩士研究生論文類:1.曲明鑫.黎族作家文學的民族性和開放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年碩士學位論文;2.符玉梅.論黎族作家高照清的散文[D].吉林大學2013 年碩士學位論文;3.黃欣.當代黎族文學研究論析[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4 年碩士學位論文;4.李淑媛.郭小東與黎族文學[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5 年碩士學位論文;5.張揚文倩.論20 世紀黎族作家的散文創作[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6 年碩士學位論文;6.周瑞婷.文學生活中的族群想象[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7 年碩士學位論文。

(2)期刊類:1.郭蕤.論黎族作家群在新世紀的崛起[A].民族文學研究[J]2015(2);2.王海.新時期黎族文學發展論析[A].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J]2015(3);3.王海.沉淀的記憶與真情的發掘[A].瓊州學院學報[J].2012(3);4.王海.首開先河的“宏大敘事”[A].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J]2010(5);5.黃昂卓小疇.文化夾縫里的精神訴求[A].民族文學研究[J]2006(6);6.丁力.現代生活對黎族心理積淀的撞擊與回響[A].民族文學研究[J]1999(3);7.王海.印象與思考——當代黎族文學發展淺議[A].民族文學研究[J]1997(3);8.邢植朝.黎族文學總體觀[A].民族文學研究[J]1988(4);9.王海.別樣的情懷[A].文藝評論[J].2005(4);10.王海.在歷史的跨越之間[A].江西社會科學[J].2005(4);11.王海.黎族文化研究著述概評[A].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05(4);12.王海.跨越與局限——黎族當代作家創作簡論[A].廣東社會科學[J]2005(4);13.林啟詞.簡評《從遠古走向現代》[A].瓊州大 學 學 報[J].2006(4);14. 江 冰. 談《從遠古走向現代》[A].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J]2005(6);15.齊愛民李勇.淺談海南黎族文學藝術[A].美術大觀[J]2007(6);16.陳立浩.黎族文學試論[A].新東方[J].2008(11);17.劉利波.理想與現實契合的傷口[A].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J].2009(1);18.曲明鑫.從黎族文化到黎族文學的變遷[A].民族論壇[J].2015(6);19.田小林.論龍敏小說《黎山魂》的婚戀觀[A].企業導報[J].2015(7);20.石彥偉劉航.民族文學如何彰顯多元性優勢[A].文藝報[N].2015-03-09。

現當代黎族文學確實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存在的差距,即相對于其他少數民族文學,黎族文學的發展是緩慢和滯后的。這與海南島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歷史、黎族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五、黎族文化與黎族文學何去何從

人類的歷史也是人類文化的歷史。目前,學術界對文化有著不同的劃分和定義,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劃分法是按照文化生成的地域進行劃分,將人類文化劃分為大陸(陸地)文化與海洋(島嶼)文化。大陸(陸地)文化是指以大陸陸地為生成背景的人類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為生成背景的人類文化。這種不同的人類文化生成背景,涵括地域地貌、氣候氣象、自然生態、風土民俗以及歷史文化等差異而形成顯著區別。大陸的生成空間為陸地,具有縱深感,生產方式為農耕形態。大陸文化呈開放性、包容性格局,風格厚重、典雅、精致。而島嶼的生成空間較為狹窄,且四面環海,生產方式為漁獵形態。島嶼(海洋)文化呈封閉性、狹隘性格局,強悍、熱情、浪漫,充滿想象力與創造性的基本特征。

基于清初遺民共同的出處選擇和傳記散文中普遍存在的寫作“格套”,無怪乎趙園先生要在其《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一書中慨嘆:“在有關的傳狀文字中,遺民行為被依‘土穴’、‘牛車’一類模式標準化了。”[13]326

筆者認為海南黎族文化屬于島嶼(海洋)文化的范疇,有著國際上通行的“南島文化”術語的特征。在獨立的生存空間,進行著原始的自然、祖先文化信仰和簡陋的生產形態和生活方式,海洋的跨地域文化交流,既封閉又開放,使其原生態文化充滿了瑰麗、詭異的面相。島嶼(海洋)文化是脆弱的。封閉的自然環境、難以抗掙的自然條件、缺少競爭的生活方式,生活于其間的物種難以有大的發展,甚至會中斷發展。如果這樣的島嶼文化長期缺乏與外界的交往交流,那么就會導致以下兩種效應:(1)加拉帕戈斯群島效應:一個島國會產生獨特的文化與認知。負面效應是:在孤立的環境下,獨自進行“最適化”,而喪失和區域外的互換性,面對來自外部適應性和生存能力高的物種,自身最終陷入被淘汰的危險。(2)塔斯馬尼亞島效應:在沒有外部文化技術輸入且人口過低的情況下,某些地區的文化技術水平不但會被永遠鎖死在某一水平,甚至還會發生倒退。

盡管現在大力推進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海南)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客觀存在的問題,即黎族文化與黎族文學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海南黎族是有口頭語言而無書面文字的民族。黎族文化與黎族文學要在短期內得到快速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毫不夸張地說,創造出以黎族織錦為代表的黎族傳統文化伴隨著現代文明的到來而消亡,存留下來的僅僅是一些物質“遺產”或“非物質遺產”,但真正關注度又有多少?黎族由于政治、經濟、社會及自身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難以抵抗外來文化的入侵,輕易地就放棄掉自身內在的文化屬性;但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僅剩下一些外在的如服飾、圖案等黎族文化標志。

海南島的文化(包括海南黎族文化)需要與外界進行不斷地交流,才能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與其他學者不同,郭小東深切地熱愛著海南島與黎族。除了通過給黎族作家寫序、寫評論、介紹出版途徑等形式,在離開海南島之后,郭小東仍不遺余力地推動現當代黎族文學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之余,郭小東曾帶著他的歷屆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到海南島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并將這些社會實踐教學成果匯集成書出版。郭小東曾率領他的學術團隊重走史圖博之路,完成《失落的文明:史圖博<海南島民族志>研究》(由武漢大學出版社于2013 年4 月出版)。這項研究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不僅是還原史圖博的學術真實,也在倡導保護與傳承黎族文化,充分證明郭小東對黎族及黎族文化的熱愛和責任意識。

在郭小東等人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年會于2014 年 7 月在三亞南田召開。本次年會期間,還專門舉辦黎族作家文學專題研討會。這次黎族作家文學專題研討會邀請了近30 位海南黎族作家,大多數是改革開放以來逐漸成長起來的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中青年文學作家,這對現當代黎族文學而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2019 年8 月,郭小東、王海、周建江等學者應邀出席2019 年海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研修班并為學員作了關于民族文化及民族文學的專題講座。郭小東、王海、周建江等學者提出現當代黎族文學的發展指出可行性的新路徑,即今天的民族文學創作不再僅僅是民族風情的展示,而是民族文化的建構。現當代黎族文學應當通過民族歷史、民族精神的描寫,上升到民族認同的高度上,形成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民族形象,建構民族文化的新形態,最終走向民族文化的自覺。

筆者認為不論是黎族歷史文化的巡弋、黎族現實生活的書寫,還是人類生存命運的思考;不論是邊緣人群的生存關注、人生困境的理性思考,還是人性尊嚴的真情呼喚;不論是黎族歷史苦難的訴說、黎族成員生存習性的探問,還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等,都是應當是現當代黎族文學創作必然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黎族文化建設所思考的問題。即使是現當代黎族文學創作的內部問題:社會性、人性、道德性、性愛、生存的困境與出路等;即使是現當代黎族文學創作的藝術問題:新寫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敘事、結構主義、復調理論與原小說敘事等,既是現當代黎族文學創作的手段,也應是黎族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礎。

注釋:

①郭小東等.失落的文明——史圖博《海南島民族志》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1~44,269~271.

③王海.吞挑峒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1~7.

④黃學魁.熱帶的戀曲 [M].廣州:南方出版社,2009:1~5.

⑤郭小東.達乎極樂的返鄉憂心——序王海小說集《吞挑峒首》[J].三亞文藝,2012(5).

⑥同上.

⑦同上.

⑦同上.

⑨同④.

⑩亞根.都市鄉村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1~5.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九九视频|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久久黄色毛片|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国产人人干| 亚洲黄网在线| 国产毛片一区|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在线亚洲天堂| 综合久久五月天|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久97| 国产喷水视频| 午夜啪啪网|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最新国产在线|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美女被操91视频|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免费在线一区| 亚洲一级毛片|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999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亚洲一区毛片|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激情视频综合网| 日韩欧美网址|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97se亚洲综合|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色天天综合|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天天色综网|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色AV色 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欧美在线一级片|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