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于我國傳統文化整體傳承和發展以及我國體育文化事業和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全球化視野下,必須清晰地認識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現狀,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以此推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到傳承和創新發展。
傳統體育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由于受到傳統體育文化中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糟粕成分影響,當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理念和模式均處于較為落后保守的狀態,導致在傳承與發展方面存在固步自封、缺乏開放性等問題和不足。比如,武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但傳統武術文化中不僅包括剛毅不屈、百折不饒、自律自強等精華成分,而且還包括“只傳男不傳女”“講正統血脈”“唯我獨尊”等封建性較強的糟粕成分,受這些糟粕成分影響,不同武術流派之間嚴重缺乏文化交流,一些武術還因為沒有傳承人而失傳,嚴重阻礙了武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奧林匹克運動會影響的擴大,我國也加大了對于體育文化事業和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力度,同時對于專業人才的培育力度也相應得到了加強。但是,當前我國專業體育人才專攻的體育項目主要為奧林匹克賽事項目及其他現代新式體育項目,對于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傳統體育文化則缺乏了解。與此同時,由于現代新式體育項目更符合社會大眾的體育鍛煉和健身需求,且具有更濃厚的趣味性,因而現代新式體育項目具有易推廣、易為人民群眾所接受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所不具備的優勢,雖然這從總體上有利于我國體育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但也給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制造了嚴重威脅。
堅實而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價值體系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和創新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前提條件。然而,由于傳統體育文化具有較強封閉性,因此不同的體育文化之間往往缺乏交流,更遠談不上相互借鑒與有機融合,這也導致不同流派、不同項目的體育文化之間往往在內涵上存在互相沖突的方面,無法得到有機整合,也就難以建立健全的理論體系和價值體系。雖然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進程從未終端,但是各個傳統體育項目以及同一傳統體育項目下的不同流派在傳承和發展方面往往各行其是,未能形成傳承與發展合力,這也造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觀難以與全球體育文化相適應。
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理論體系和價值體系之所以缺乏堅實基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同傳統體育項目和同一體育項目下各流派缺乏交流,上文中已提到的武術項目就是一個例證。為此,必須打破傳統體育項目之間、傳統體育項目流派之間的封閉狀態,促進其以求同存異為原則展開交流,并在其深度交流融合的基礎上,挖掘融合后的體育文化之內涵,并從中整理提煉體育文化理論,同時著力以現代體育文化理論對其進行完善——根據現代體育文化理論為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文化理論建立合理的分類標準、探索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規律、消除其中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成分,以此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理論體系基礎得到鞏固。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強調“以人為本”,重視體育活動的人文性,重視在體育活動中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西方現代體育文化則有著不同的價值理念,強調英雄主義,重視通過競爭獲得物質進步和精神提升。全球化視野下,一方面,必須保持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性,保留其精華成分——人文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避免與西方現代體育文化價值理念全盤同化;另一方面,也必須與全球體育文化展開積極的溝通對話,比如推動中華傳統武術文化與日本相撲文化、韓國跆拳道文化展開溝通對話,發現彼此的相同之處,同時借鑒其中的先進成分對價值理念進行更新,以此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更好地在現代立足。
體育文化發展有總體趨勢而無固定發展方向,在推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實現發展時,也必須深刻認識這一規律,促使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實現多元發展。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也有著不同的傳統體育文化,如果強制性要求這些各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文化均朝著單一方向發展,那么就必然會嚴重束縛其發展活力,造成其發展舉步維艱。為此,需要結合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實際發展狀況和具體體育文化內涵,制定多樣的發展方案。與此同時,也必須發現各地區和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之共性,制定總體發展戰略,從而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全局規劃。
傳承是發展的基礎,針對當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缺乏傳承與發展所需專業人才的現狀,有必要促進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向社會體育和校園體育滲透。
1、促進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社會體育相結合
社會大眾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健身和娛樂。如果不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合理改編,而是以其原本形式直接向社會大眾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將很難滿足社會大眾在這兩方面的需求。為此,需要對受到社會大眾歡迎的體育健身運動進行分析,如廣場舞、健步走等,找準這些運動之所以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原因以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這些項目之間的相通之處,再結合分析結果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合理改編,以此推動社會大眾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成為其傳承者和發展者。此外,還可以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賽,以此激發人民群眾對于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熱情。
2、促進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校園體育相結合
一方面,可以將符合校園體育教學目標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加以合理改變,使其成為校園體育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則可以讓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理念和價值觀,融入體育文化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形成體育人文精神。此外,對于高校體育專業而言,還需要完善課程體系,設置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相關的課程,增進體育專業人才對于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了解程度,使其成為完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論體系和價值體系的重要支撐。高校體育專業還可以專門開辟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這一研究方向,從而讓人才培養更具專業性。
信息時代,發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需要引入“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技術。以此加快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速度、增強其影響力,促使人民群眾快速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之內涵。
當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上主要存在理念和模式落后、傳承與發展人才不足以及理論體系和價值體系不夠充實完善三方面問題。為了有效地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必須促進其打破封閉狀態,積極展開內部交流活動,同時與外部進行溝通對話;必須兼顧其價值理念的獨特性與現代性;必須制定總體發展戰略和多元發展方案;必須促進其與社會體育和校園體育實現深度結合;必須引入信息手段展開全方位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