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長青/百色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基礎教育是社會人才培養的基石,教師則是開展基礎教育的主體,因此在實際進行推動基礎教育發展變革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一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為導向,使得教師能夠充分適應我國基礎教育發展變革的趨勢,從而更好地引領我國基礎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
早在1966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針對于教師的專業性就作出了強調,指出教師是一門專業,應將教育工作視為專業化工作。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專業化教育,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教師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應對學生有著高度的責任心,不斷錘煉提升自己的知識教學技能,提升教學質量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為學生帶來更加積極的影響,否則教師專業化發展將毫無意義可言。總而言之,在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應注重把握好發展方向,將學生知識教育、綜合素質發展、思想品德提升等納入到自身教學實踐中來,有效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變革速度的加快,終身學習理念已是社會及個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途徑。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同樣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結合當下基礎教育變革的最新要求,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尤其是要加強對當下教學技術的研究,還應注重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內容的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理論知識水平,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最終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技術水平,促進自身專業化水平得到穩定順利的發展。
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還應注重完善自己的專業結構。教師專業化結構具體指的是教師的專業教學精神、專業教學能力;專業教學知識、專業教學意識等,這就需要教師樹立創新理念,緊跟時代潮流發展變化,敢于突破常規,摒棄陳舊刻板的教育觀念,結合學生實際,做好教學方法技能的創新,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不斷增強自身的職業道德意識,培養專業的教學精神,充分發揮自身的教書育人作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
當下我國基礎教育變革發展正進入到關鍵階段,雖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從最新出臺的《教師教育標準》來看,當下很多負責基礎教育的教師均難以達標,教師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難以支撐起當下的素質教育發展。在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中,師范教育包括高等師范大學、高等師范專科學校、中等師范學校等。未來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發展,基礎教育必然也會隨之作出一些改變,以適應社會人才培養學生求,師范教育模式必然也會從以往的一元封閉而走向多元開放。基礎此,針對于當下師范教育體系,需要作出更進一步的強化,主要強化思路為:控制規模,提升層次,明確地位,發展內涵。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針對于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石”,也應隨之進行轉型升級,而做好基礎教育教師分類培養不失為一項有效的策略。首先針對于當下幼師教育,需要注重幼師學歷提升,這對于強化教師綜合素養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針對于示范教育,需要對示范學校教師培養模式進行不斷改革,課程設置也應不斷作出調整,從教師專業化角度入手,豐富教師專業化能力教育,做好文化知識、學科知識、教育專業知識的比例設置,不斷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最后,針對于當下本科師范畢業生入職小學、幼兒園不適應問題,建議需要結合不同教育對象,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把普通師范院校針對性分類,具體可分為面向中學教育的示范發現。面向職業教育的技術示范學員,面向小學教育的初等示范學員以及面向學前教育的幼兒示范學院。
如今在互聯網時代下,各種信息技術層出不窮,這些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發展空間。教育面向未來,因此自身發展應適度超前于社會經濟發展,同樣師范教育也需要充分抓住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信息技術優勢,面向未來發展。美國學者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提出了一些面向未來教育內容,比如小班化教育、在線教育等。由此我們能夠認識到,在教育中融入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化教育已是當下乃至未來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因此對于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而言,也應深刻認識到這一發展趨勢,積極主動的進行最新的信息技術學習,并將其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促使信息課程資源與信息教育手段發展同步,才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教育資源的作用價值,從根本上實現基礎教育質量水平的提升。
在當前的師范教育中,教育手段應注重凸顯出信息化的特點,并做好各種信息技術的融入,不斷豐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效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術水平。與此同時,還應從師范院校基礎課程入手,在其中加強計算機技術、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網絡應用技術等多種信息化技術的強化學習培養,要求每一名師范畢業生均要達到考核教育。此外,針對于當下師范院校傳統教學模式,也應加強變革,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其中做好基礎教育新課改理念的融入,進一步深化問題教學,做好各種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技術的融入,在推動基礎教師變革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同時也是未來展開國際交流的必須要掌握的一門語言。因此當下我國的雙語教學,英語便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還包括以下少數民族語言。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科目,最終達到雙語學習的目的。如今對于雙語教學而言,它的產生有著特定的語言環境與社會環境,同時也是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因此在實際進行雙語教學開展時,需要注重保留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同時還應注意保障雙語教學目標的合理性,不宜過高,避免與我國國情存在沖突問題。但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當下我國雙語教育資源依然比較短缺,這種短缺問題可以體現在各方面,比如雙語教育資源、雙語師資力量等,因此在具體的普及與實施方面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雙語教育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因此若示范生能夠掌握雙語,必然會在未來競爭中占有先天優勢。因此在當下基礎教育變革方面,師范學院應注重做好民族班與雙語實驗班的開設,不斷提升雙語教育之水平。
在具體實施方面,針對于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師范學院可以專門示范生開設民族班,做好定向招生。還可以選擇在民族地區,通過進行培養技術的調整,實現雙語師資培養目標,有效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通常雙語教學風氣比較濃厚,因此針對于這些地區,師范學院也可以在不對原有專業設計帶來影響的基礎上,選擇一些英語基礎比較優秀的學生,引導其參加雙語實驗班,從而成功實現雙語高端人才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基礎教育發展變革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為導向,充分認識到教師專業化水平發展內涵,從師范教育入手,采取一些針對性的基礎教育發展變革策略,在推動基礎教育發展變革的基礎上,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實現穩定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