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確立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強調“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習近平總書記對多次對這個問題進行闡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在講話中特別闡釋了文化自信的內涵,他指出:“文化自信的實質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我們認為文化自信是指一個國家、民族或一個政黨以及其他文化主體,高度肯定自身文化價值和文化理想,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高度信心,并且相信自身的文化能夠激勵本民族、社會和國家不斷向前。文化自信本質上是一種認同感,是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是民族自信。它是一種發自心內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它是對本民族文化的理性認識。它充分肯定了國家的文化價值,文化活力和文化前景。
國家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生的創造和建設,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國家建設的新鮮血液,未來的中堅力量,大學生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影響著國家文化事業的發展,文化興,則國運興。對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探究不僅關系大學生本人,還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
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創新,有利于提高中國抵抗西方文化的能力,承擔起民族復興的責任,在大學生發展的很多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新時代,絕大多數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認同度普遍較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清楚地意識到當今大學生文化的認同存在差異。有些學生盲目地欣賞西方文化的存在。當代中國大學生是繼承和創新中華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和發展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重要載體。大學生承載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生們是否全面發展事關重大。
文化自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大學生必須意識到繼承中國文化的責任,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全球化進程中民族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應通過思想觀念指導實踐行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需要有豐富的理論支持,需要中華文化的豐厚底蘊作為理論根基的支撐才能更好發展。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發展的動力,不斷推進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健康發展,能夠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正確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時間,使大學生主動承擔起文化發展的責任。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充分肯定我國的文化價值,充分認識到我國優秀文化的影響力,展望中華文化的廣闊前景,堅定未來文化發展的信心。
文化的力量是無窮的。建立文化自信最終目標是將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當前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之下,西方國家企圖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將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等形態滲透于社會主義文化當中,沖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西方國家通過互聯網、電影、流行產品等表現形式進行文化輸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中國日益增強的文化軟實力。展示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展示我們文化的特有優勢,展望美好未來。大學生越來越認同本民族文化,對文化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大學生是中國文化主體的一部分,建立文化自信,當代大學生必須充分肯定自己的民族文化,堅信自己文化的文化生命力,理性地理解西方外來文化,合理“揚棄”。大學生堅定的文化自信,將會促進他們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建設者,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優秀文化不只是現象,更需要有豐厚的歷史積淀。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當今我國文化繁榮發展精神源泉。中華五千年的包含了中華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追求。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不能先忘記過去,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自信和禮敬,才能把握住文化的根源。很多大學生樂于學習和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如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成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學習國學經典等。還有很多當代大學生愿意通過探尋歷史足跡去了解學習民族文化歷史,很多大學生愿意去看一本紅色書籍,聽一場革命先烈事跡報告,看一部紅色電影,走一次紅色之旅,進行現場學習。每一種表達方式都是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可。當代大學生會參加豐富的文化活動,進行文化交流,在這些過程中,他們不僅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本民族文化,同時也可以傳播了優秀的中華文化。中華優秀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大學生應肯定有中華文化的價值,不忘過去,把握中華文化根源,以實際行動去宣傳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綜合國力強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滲透日趨嚴重,對國家的文化安全構成了挑戰。在互聯網等流行產品應接不暇的當代,西方國家借此來進行文化輸出。它對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方面,只有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才能幫助大學生面對多元文化沖突,不為所困,正確、理性的做出選擇,防止西方強勢文化的滲透。面對新形勢和新問題,當代大學生必須把握當今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機遇,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冷靜地應對各種未知的挑戰,在各種思想交鋒中把握中華文化的基本方向。
對我們文化的信心,不僅來自于過去輝煌的成就,豐厚的歷史積淀,也來自于現代國家的文化力量,今天生機勃勃的文化繁榮景象,更來自于當下美好生活,來自中國文化未來發展的光明前景。當代大學生必須對中國文化信心滿滿,堅信社會主義文化的美好未來,提升我們在文化傳承中的創新能力。在國際舞臺上,我們必須加大力度,推動中國文化和中國聲音“走出去”,走好中國的道路,讓中國故事廣泛傳播,讓中國話語更有力量,讓中國價值得以彰顯,讓中國特色得以展現。
總之,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需要。大學生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肩負著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建設發展,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以適應時代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