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1]教育部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2017年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指導文件指出:“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把輔導員隊伍逐漸引領向專業化,職業化道路發展”。[2]
思政課是具備政治性、廣普性征的課程,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高校思政理論教育的主力軍,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傳授者,需要其對思政教學內容有深刻認識,對課堂教學模式有充分的實踐、對教學評價、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有較高的水準。高校思政課教師對大學生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校輔導員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配合學生處、所在教學單位積極開展大學生德育思想教育工作,一般以德育班會、班級黨團建設、班級思政教育傳播通道建設等活動來開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思政工作相較于課堂思政教學更具有廣泛性和持續性,但也存在思想教育凝練性不夠、效果周期長等不足。總的來說,輔導員對大學生思想品德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大學生成長成才路徑上的重要引路人。
新時期,許多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職業院校等高校在貫徹執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中相繼探索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雙向兼任”教學育人模式,讓輔導員隊伍與思政教師隊伍進行創新性、探索性的融合,結合思政專任教師與輔導員兩者之間的優勢,更好推進和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堅持把思政教育思想貫穿到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努力實現 “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標。
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教學工作,思政部一般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和形式與政策等課程的兼課安排,其中以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兼課為主。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思政課尤其是輔導員兼職思政課的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1)課時數量較少,尤其是形勢與政策課程課時安排;(2)課堂人數較多,一般是大班上課;(3)上課時間一般是在下午以及晚上,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效率相對偏低;(4)教師授課模式傳統、單一,一般以“講-授”授課形式教學,但信息化時代,學生可獲得的信息知識的渠道非常豐富,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不能滿足學生對該課程的需求;(5)授課內容與教材結合度較低,一般采用專題授課模式,會出現專題教學內容與教材關聯度不夠,教材內容相對滯后等問題;(6)學生對思政教育理論基礎差,對思政理論教育存在一定偏見,存在思政課不重要的偏激觀念;(7)為了滿足課程要求以及便于課程組織管理,教學內容、方式逐漸程序化、固化,教師隊伍教學改革創新意識不足;(8)思政課程資源不足。但就目前而言,思政課的數字資源、包括電子教案、電子版課件、授課視頻等都還沒有進行有效整合,利用率偏低;同時對于輔助教學的數字產品的版權保護、版權意識等問題也還是有待提升。
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理論課程尤其是行策課程時會發現整體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滿意度都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來說,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教學效果除了課堂的兩大主體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能力以及學習主觀能動性之外,還應該考慮思政教學環境以及高校關于思政教育方面的頂層設計問題,加強對思政理論教學的重視程度,著力在細分思政教學教研組,打磨思政課程設計、打造思政精品課程與全面普及思政課程相結合等方面提高思政教學水平,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就目前而言,高校對于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方面都還沒有較大的突破。(1)輔導員隊伍流動性大,整個隊伍偏年輕化;(2)職業需求大部分還在關注教育方法、教育效果階段,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還不夠;(3)對日常思政管理的方式方法還停留在學習模仿階段,結合實際有效創新的能力還需培養。其次,部分高校探索把思政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班主任制或者輔導員制,但專任教師工作管理模式與輔導員管理模式不統一,分管領導不同,工作開展難度較大;思政教師兼職輔導員一般是在第二課堂中進行指導,很難全方位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專任教師的日常思政工作可能會流于形式,對輔導員的責任意識不強;沒有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思政教師兼職輔導員工作沒有能夠真正的達到輔導員隊伍思政教育理論專業化的目的。
高校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標,思政教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要素。一方面,對于思政教育第一課堂也就是課堂教學而言,需要結合各自的實際進行教學改革,自上而下重視思政理論教育教學,建立輔導員兼任思政課程教研組,統一輔導員在思政教學板塊的管理,有組織、有統籌的推進相關的思政課優化教學設計、合理化教學安排,教師間建立良好關系,助力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打造精品思政課程,合作推進教學數字化資源管理。另一方面,把輔導員日常管理經驗案例融入思政課堂教育和第二課堂中來,以輔導員作為思政教師和學生管理者的雙重身份來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好感度,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輔導員可以把思政教育知識與黨團建設、班委培養、社團文化活動等第二課堂相關的內容進行融合,建立思政實踐課程考核機制。從各個方面傳播思政教育思想。
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身兼兩職,工作任務多,但教師隊伍有限,如何改善思政教育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是推進高校輔導員思政化的重要因素。優化交流分享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思政思想傳播的渠道,對輔導員思政教育傳播路徑與思政教師的傳播路徑進行兼容。一方面對輔導員工作和思政教師工作進行量化和數字化管理,把理論教學任務中的實踐教學任務與日常德育教育融合并通過共享技術及時、快速、準確的傳播到更多學生群體中,其次,把思政教學的內容融入日常思政教育中,通過傳統的例會,茶話會,民主生活會,室內素拓等線下活動模式,以及論壇,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線上網絡的形式聯動展開傳播。把傳統的教育內容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處理進行數字化存儲和傳播,為后期思政工作的開展積累教學資源,同時也加大了對日常思政教育的傳播力度。另一方面,把日常德育工作中的教育思想同思政理論教學結合,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學生對網絡授課模式以及網絡思政教育模式,興趣濃厚,并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之間形成雙向互動,獲得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滿意度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授課節奏,提升課堂質量。結合互聯網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打通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關系,形成結合線下課堂理論教學與線上課堂實踐教學的雙軌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