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的高校不僅僅具有教書的責任,更是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面對社會現實的日新月異,高校對當代學生群體的網絡空間情況的決定性作用逐漸凸顯出來,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教育十分急迫。
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指通過互聯網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互聯網對學生學習、生活、思維方式產生劇烈影響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主要以網絡技術作為開展的平臺,以網絡為載體向學生傳授道德思想,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分析當下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
新媒體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工具性和及時性,為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極強的便利,為思政教育工作平臺的構建提供了便利。新媒體集中數字化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終端為一體,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等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為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提供了平臺。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進行互動交流,都是網絡信息的接收者和傳播者,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的建設促進了學生的網絡信息交流,隨時將學生的思想動態向教師進行反饋,為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指導提供了渠道。如今,許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易班網絡平臺和論壇等,這些平臺的建立有效的促進了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有效的推動了網絡思政教育的開展。
今天,我國基本實現了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新媒體更是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國內外,成為學生了解外界的有效途徑,逐漸融入到了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此時,將網絡思政教育與新媒體進行有機的結合,更是可以讓教育突破時空的限制,讓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做到隨時隨地的學習。此外,新媒體的本質仍然是一種傳播工具,在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的開發過程中,要對新媒體的功能進行拓展,開發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對網絡思政教育進行拓展和延伸。
新媒體雖然為網絡思政教育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它的本質仍然屬于網絡虛擬世界,其虛擬性、超時空性和大眾化的特征為網絡思政教育帶來的很大的妨害。
首先,網絡的虛擬性將許多秘密進行了有效的隱藏,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網絡道德危機的爆發,甚至觸犯了網絡的底線,導致許多大學生受到了其中不良信息的侵害,使得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面臨極大的挑戰。
同時,新媒體的超時空性讓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有著絕對的選擇權,這就加大了教師對學生的思想狀態進行監控的難度。隨著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了“御宅族”,他們喜歡宅在家里或宿舍里,通過新媒體技術與現實世界進行聯系,他們通過網絡點餐、購物、學習、了解新聞熱點等,這就減少了大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間和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由于高校學生數量眾多,而教師資源往往顯得有些不足。新媒體是一個大眾化的交流平臺,大部分學生都會在高校網絡平臺中進行活躍的互動,這更是加大了教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新媒體環境中,媒體都有無數信息內容被發布在虛擬平臺上,這些信息包羅萬象,真假難辨,為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寬闊,使其陷入思想上的困境,削弱了網絡思政教育的力度。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順利步入了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新時代背景下,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要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領導地位,全面落實到大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中,讓大學生在每次運用新媒體平臺時都可以受到社會主義的滲透。
網絡思政教育的有效實施離不開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只有在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積極的網絡文化環境,培養學生健康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有獎問答”的網絡互動平臺,引導當代大學生積極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在問答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其中的知識點與站外相關知識的平臺進行鏈接,讓學生進入相關網站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完成學習后再跳轉回原網頁進行答題,以此推動網絡思政教育的進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始終在學生身上,只有及時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才能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開展的真諦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在大學生思政教育開展的過程中要超越時空的局限,積極拓寬視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時事熱點,引導并參與到時事熱點的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和理念,深入末端,全面覆蓋,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狀態進行及時的把控,及時制止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和風氣,建設符合社會主義思想的優秀校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重,而教師資源不足,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十分繁重,這也對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有充足的思政教育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具備足夠的網絡新媒體素養。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要熟悉網絡新媒體的特征,做到新媒體技術的熟練運用。
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隊伍展開系統的培訓,監督其不斷更新思想觀念,隨時提升其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互聯網環境對學生及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還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溝通能力,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交流,通過言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大學是我國人才資源的培養中心,肩負著人才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重任。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要緊隨新時代的腳步,培養學生對知識、對真善美的不斷追求,本著立德樹人的初心,堅持為學生服務的原則,積極宣傳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不斷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