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仙玉/浙江樹人大學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加強環境保護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普遍實施強制垃圾分類。網絡上也隨之引來諸多熱議,“猜猜這是一個什么垃圾”變成了很多年輕人打招呼的方式。“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后的上海人”、“垃圾分類成為上海新社交”、“垃圾分類知識已納入上海中考”等等話題頻繁出現在熱搜、報紙、期刊等各大平臺上,各種調侃也屢見不鮮,有網友甚至總結了垃圾分類的“豬定律”:“豬能吃的是廚余垃圾,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毒有害垃圾,賣了可以買豬的是可回收垃圾。”
杭州市是我國率先開展垃圾分類的城市,從1986年起便開始摸索垃圾分類的方法道路,還在2015年被住建部列為垃圾分類示范城市之一。杭州市積極響應垃圾分類的號召,重新修訂了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垃圾分類正式納入法治框架。
2019年7月24日,新修訂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日前已上報到浙江省人大,批準后頒布實施。新條例不僅為垃圾分類確定了新的分類標準,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措施也有所增加。并且,杭州市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收集處置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對各社區街道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進程和成果進行了專項檢查,實地探訪了社區居民垃圾分類的實際情況,為下一步社區部署工作提供了有效思路。
杭州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垃圾的治理法規和政策體系,將工作重點從居民社區前端分類調整為“前端抓分類質量和分流減量,末端抓能力建設”。杭州政府還組建了專業的工作團隊,對垃圾分類和垃圾投放等進行了宣傳和指導;同時也招募更多的專業志愿者幫助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監督,減輕了政府、社區專業人才不足的壓力;堅持推進“三化四分”的工作,推進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不斷提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結合杭州市垃圾分類的現狀,找出了一個適合在杭州廣泛實施的垃圾分類的“杭州模式”。
杭州社區垃圾分類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垃圾分類法規體系,走出了一條符合杭州特色的垃圾分類的道路。
杭州在垃圾分類的宣傳上下足了功夫,垃圾分類的宣傳以各種方式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把垃圾分類貫徹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戶宣傳,使居民更為深刻的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杭州垃圾分類工作已實施了一段時間,在此過程中,“杭州模式”散發出了自己獨特的光芒:
1、垃圾分類“實名制”
垃圾分類“實名制”,顧名思義,就是將每戶居民家的樓道號和門牌號標簽貼在社區發放的廚房專用垃圾袋上,這樣就可以很快的辨別垃圾的出處,保證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到戶,方便政府社區實時監督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例如,杭州市上城區湖濱街道率先實行了垃圾分類的“實名制”工作,垃圾袋可以將丟棄的垃圾追溯到家庭,社區采取積分兌換的形式來鼓勵居民實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正確率如果達到90%,可積3分,獎勵一面小綠旗;正確率在60%—89%,可積2分,獎勵一面小黃旗;正確率在60%以下,可積1分,發一面小紅旗,以示提醒。這樣一個月下來,積分滿80分的居民,社區還會另外獎勵一些衛生用具等作為鼓勵。
2、與第三方服務企業合作
杭州政府鼓勵推動社區與第三方服務企業進行合作,引入市場機制,由專業的垃圾分類服務企業和公益組織負責在社區開展服務,以此提高垃圾分類工作的專業化程度,提升垃圾分類管理績效。例如,杭州一社區與第三方服務企業共同推出了“定時定點”投放模式,垃圾投放時間和地點都固定,垃圾投放追究到戶。
杭州市引進“互聯網+”分類投放模式。在杭州是西湖區古蕩街道綠洲灣小區,“智能分類可回收箱”早已開始助力社區垃圾分類。居民將可回收物放置到垃圾桶里的,稱重設備稱重后會自動將可回收垃圾換算成積分,打進居民的“垃圾分類儲值卡”的賬戶中,攢夠一定積分后,居民可以用這些積分兌換成相應的獎品。這種投放模式也使得居民的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垃圾分類完成率較高。
垃圾分類工作任重而道遠,杭州城市社區垃圾分類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之前我國大多數垃圾分類主要實行是傳統的混合收集模式,只是將廚房垃圾和非廚房垃圾的其他垃圾區別分開,并沒有更詳細的分類規則。社區、馬路上設置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對于居民而言只是顏色的不同,居民隨意丟棄垃圾已成為習慣,垃圾的回收率很低。現如今,居民雖然知道需要垃圾分類,但一直以來的習慣,家中廚房、客廳、廁所等都只會放置一只垃圾桶。根據杭州垃圾分類的規定,居民應在家中放置四種不同類型的垃圾桶,用于投放不同種類的垃圾,將不同類型的垃圾投入到對應的垃圾袋里,分開丟棄。雖然相比于上海,這不是非常精細的分類,但對于已經形成了隨意混合丟棄習慣的社區居民來說還是比較有困難的。
居民不僅是社區垃圾的來源,也是垃圾分類的主體。即使各類報刊媒體都在大規模的宣傳垃圾分類政策或是分類方法,政府大力的宣傳是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熱情,但居民的垃圾分類熱情也僅僅只停留在宣傳,并沒有實際的行動。而且仍有一部分居民對垃圾分類政策不了解,再加上一直以來隨意丟棄的習慣,對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這項工作更是缺乏熱情。也有一些居民誤解了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應該是政府的責任,所以他們對垃圾分類的態度是消極的,對垃圾分類也十分被動。除去垃圾分類意識匱乏,居民對垃圾分類方法和操作的相關知識也不甚清楚。垃圾分類意識和分類知識的缺乏,使得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參與度不高,垃圾分類的效果不明顯。
在垃圾的末端處理上,社區生產的垃圾主要是被簡單的垃圾填埋掉或者焚燒掉,垃圾回收率低。填埋和焚燒的處理方式不僅會占據大量的土地面積,而且也會對城市大氣環境和土地環境造成污染和惡劣的影響。
甚至在有些社區的垃圾的在運輸中,又把居民已經分類完成的垃圾混雜在一起,使得前期居民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費,不僅打擊了居民的積極性,也使垃圾分類工作變得更為復雜混亂。末端的處理需要改善,公開透明便于居民監督。
垃圾分類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社會性。垃圾分類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目前在從事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的人大多是志愿者、臨時工之類的。再者,城市社區垃圾治理一直以來都被看做是公益事業,所以大部分資金來源于國家政府的撥款。杭州市垃圾分類的開銷大多都由政府出錢,也從而形成了一種以政府為主導的垃圾分類模式。政府的資金投入是有限的,但垃圾分類工作卻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用于購買垃圾分類的專業設備或是聘請相關的專業專職人員。雖然政府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在環境治理方面,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社區需要更多的資金來完善垃圾分類的各項工作。
社會工作遵循“以人為本”、公平公正、平等互助的價值理念,目的在于協助人們解決其個人、群體、社區等的問題,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方法,促使個人、群體和社區之間的關系達到滿意的狀態,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居民是社區的主體,也是垃圾分類的主力軍。社區環境需要每個居民來維護,垃圾是每個居民必須面對的問題,垃圾的堆積和擱置會使社區環境和氛圍變得糟糕和混亂,所以環境問題其實是每個居民都關心和掛念的事。社會工作強調助人自助,幫助案主發揮主觀能動性。社工應該做的是尊重居民的需要,利用社會工作基本原則,提高社區居民的內在能力,幫助他們認識和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和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促使居民能夠自覺自愿的加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之中。
當居民對垃圾分類表現出消極的狀態時,社會工作者可以發揮自己所學的知識,盡他們最大的努力引導和動員社區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在社工的積極宣傳和身體力行下,居民也積極會加入其中,這樣一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消極態度可以得到改善,垃圾分類工作也能順利推行。
社會工作是一種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專業社會服務工作,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社會工作的方法介入社區垃圾分類。
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個案方法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介入,利用個案的技巧,對社區居民進行一對一專門的垃圾分類指導,與居民建立友好平等的專業關系,與居民進行商討,找出垃圾分類實施困難的原因和他們在具體實施垃圾分類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找出解決辦法,保障垃圾分類的實施。社會工作者站在居民的角度為居民著想,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更能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再者,社工可以將社區中垃圾分類做的較好的家庭或者個人立為榜樣,進行嘉獎,鼓勵其他家庭向其學習,也可以設立一些獎品獎金獎狀等激勵居民,提高居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根據社區和個人的差異性的不同,社會工作者應給予差異性的社會服務,制定適合社區發展推廣的差異化垃圾分類模式:比如說,目前在各種網絡和社交平臺上,我們經常能看到的一些孤寡老人、失獨老人、留守老人的消息,這些老年人時間空余較多且多數在家無事可做,社工可在社區成立由老年人組成的垃圾分類督查小組,設立獎勵等,鼓勵這些老年人積極參與督查小組,輪流值班,定時監督垃圾回收情況,既幫助老年人實現了自我價值,結交到朋友,也為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正處于接受消化知識的最佳時間,他們有能力很快的接受垃圾分類的具體細則,社會工作者可以召集一些青少年來做志愿者,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后,讓他們在固定的垃圾投放點進行督查。
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小組工作的方法進行介入,小組工作是指在社會工作者的協助下,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使參與小組的個人能夠得到行為的改變、社會功能的恢復和發展的工作方法。
社會工作者可以根據不同性質和目標的居民應組建不同性質和目標的小組,設計出適合團隊成員對不同問題的需求的團隊活動,利用小組互動,互相給予鼓勵和幫助,在小組互動中提升小組成員的垃圾分類意識,并積極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垃圾分類活動當中。并且,在互動中要積極關注群體成員的變化,并幫助小組成員發展良好的垃圾分類行為。比如可以將社區里比較擅長垃圾分類的居民和不擅長垃圾分類的居民組成一個小組,讓小組成員互幫互助,甚至可以相約每天在社交平臺上打卡,不僅使垃圾分類得到落實,也促進了鄰里和諧。
社會工作者也可以運用用社區社會工作的方法進行社區垃圾分類的介入。社區社會工作是通過確定社區問題和需求,采取相應措施來解決或預防社會問題,加強社區凝聚力,來改善社區社會服務,促進社區進步的社會工作方法。垃圾分類資金支持不足問題,可以用社區社會工作來得到一定的解決,社工可以充分調動社區資源,發揮專長來獲取外來力量的支持,比如說推動社區與第三方服務企業進行合作,由第三方服務企業來承擔一定的資金壓力,以此來緩解社區的經濟壓力。或是與一些專業的垃圾分類服務企業進行長期的合作,使垃圾堆積的狀況得到緩解。
社會工作者可以多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通過一些新興的社交平臺又或是各種短視頻軟件,拍攝并發布與社區垃圾分類相關的知識信息和社區近期的垃圾分類的成果,發表一些相關推文,舉辦一些垃圾分類的小游戲,設置垃圾分類優秀家庭獎項,促進社區良好環境的形成。通過營造社區一種“保護環境,垃圾分類”的大環境,從而增強社區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與社區居民一同面臨、解決社區垃圾問題。
垃圾分類的意識要從小培養,瑞典的垃圾分類改革就是從孩童抓起,從小灌輸垃圾分類的知識,所以如今對我們來說還較為棘手的垃圾分類對瑞典人民來說已經非常是得心應手了。社會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兒童的力量,開展親子活動,以兒童帶動家庭的形式,使其父母或家人都能加入到垃圾分類的活動中來。社會工作者還可以將社區垃圾分類融入到家庭以及學校的教育之中,組織學生和家長一同參與有關垃圾分類的活動中,不僅傳播了垃圾分類的知識,也促進了家庭和諧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