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華 廖夏俊
〔摘要〕父母效能訓練課程是一套旨在提高父母教養能力的家庭教育課程,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設計出針對親子關系的父母團體訓練方案,并探討此父母團體訓練對父母效能改變的影響。結果顯示,父母團體訓練有明顯效果,在訓練前后親子溝通的效果有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父母效能訓練; 親子溝通;親子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29-0050-03
父母效能訓練( 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簡稱STEP)自20 世紀70年代末產生以來,已經成為目前影響最大、應用范圍最廣的父母教育課程之一。父母效能訓練以阿德勒所倡導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幫助父母更有技巧和更有效地與孩子相處,從而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在對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外國語學校親子溝通和教育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我們發現,一方面,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通常不能及時給予孩子支持與關愛,溝通方法簡單,無法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另一方面,在升學壓力之下,父母對子女要求過高,過分看重成績,并常以功利的心態衡量孩子的表現;此外,還有的家庭,父母長期缺位,親子之間缺乏溝通,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由于父母普遍缺乏正確的親子教育理念和良好的親子溝通技能,很多看似費盡心血,卻以揠苗助長的方式教育孩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開展了父母效能訓練來提升父母的親職效能,逐步改善家庭教養方式。研究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浙江省寧波市某學校七至九年級的家長群體。研究者通過班主任篩選,推薦對子女教育有些困惑、 但子女無嚴重心理問題、有意向參與此訓練的家長, 最終確定12 名家長。具體情況見表1。
(二)研究實施
1.團體訓練帶領人
帶領者在進行本研究之前,參加過父母效能成長團體領導者課程的工作坊,并作為學校專職心理教師,對家庭教育問題和家庭心理咨詢有著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工作經驗,對親子關系問題也有比較多的接觸,在家長教育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務經驗。
2.團體反饋單
設計本表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團體領導者進一步了解團體成員對本次團體輔導的了解程度、滿意狀況及收獲情況。團體領導者于每次團體輔導結束后下發,由成員當場填寫并收回。
3.親子關系診斷量表(PCRT)
量表由周步成編制,把親子關系分為五大類, 即拒絕型、支配型、保護型、服從型和矛盾不一致型;每大類分為2小類,共 10小類,即消極拒絕型、積極拒絕型、嚴格型、期待型、干涉型、不安型、溺愛型、盲從型、矛盾型和不一致型。
4.訓練方案
以鐘思嘉教授設計的訓練方案為基礎,考慮參與家長的實際情況,我們編排和實施了八次團體訓練,見表2。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運用講述、角色扮演、魚缸式討論、分享及家庭作業等方式進行授課,八次活動循序漸進,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在訓練過程中,課程主持者首先進行簡短陳述,然后進行開放式討論,討論主題包括養育心得、溝通技巧、情感表達等;接著進行團體實踐,比如將團體分為幾個小組, 通過角色扮演、讀書團體、學習小組或者團體咨詢等形式,討論教育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父母們通過親身參與,在相互交流與合作中,深度挖掘自身的潛力,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
5.訓練效果的評估
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評估活動結果。定性方法需要成員填寫調查表,以及對父母進行訪談。定量方法要求在團體訓練前后對家長進行親子關系測量。
二、結果
(一)親子關系前后測結果比較
經過團體訓練,所有的維度均有改善,消極拒絕型、積極拒絕型、嚴格型、干涉型、矛盾型提高較大,其中,消極拒絕型、積極拒絕型達到顯著差異水平,嚴格型、干涉型、矛盾型達到了極顯著差異水平。見表3。
(二)父母改變的心得
通過整理父母的團體反饋,進一步總結歸納出以下四方面的正向變化:(1)孩子行為的變化:孩子更能尊重和理解父母,與父母合作;(2)父母溝通行為:父母基本能夠根據孩子心理發展特征進行溝通,學會用啟發式的溝通方法代替命令式,初步掌握傾聽和同理的技巧;(3)家庭氛圍變得輕松和諧;(4)父母的親職效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研究結論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出現了所謂的“第二反抗期”。與此同時,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由于沒有及時調整自身的教養方式,普遍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教,親子關系出現裂痕,迫切需要掌握新的溝通方法。家長這一強烈的內在需要,為父母效能訓練提供了良好的 動力基礎。在訓練過程中,我們通過親子游戲、角色扮演、知識講授等方式,讓家長學習民主的教養態度,了解孩子的行為目的,學習積極傾聽和鼓勵孩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結果顯示,嚴格型家長的教育態度有明顯的改善,達到了顯著差異水平。
從整個過程來看,家長開始希望通過幾次的培訓解決親子溝通問題,但限于父母自身的成長經驗和溝通技巧,要將STEP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僅僅一次團體輔導不能幫助家長成長為合格優秀的父母,部分成員甚至表示,所學的內容和自己的知識經驗存在沖突。還有一部分家長由開始注重技術、方法的學習,逐漸轉向自我教育理念的調整,由一向把問題歸因為孩子,轉變為認識到亟須自身的內在成長。這是最可喜的變化。
在接受父母效能成長團體輔導后,實驗組成員在親子溝通水平和教養態度上發生了積極正向的改變,說明實驗的效果是顯著的。由此可見,利用父母效能成長團體方案來改善親子關系問題是可行的。
整個培訓期間,研究者全程跟蹤父母們對課程內容的感受和建議。通過此環節,研究者不僅和每位父母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也清楚地了解到他們對每次課程的掌握情況,并相應地根據其需求,不斷調整下一次課程的內容及形式。這一形式有效地提升了父母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結合量化資料和質性資料的分析結果發現,父母通過參加本研究設計的父母團體訓練,孩子的問題行為出現了明顯減少的情形,在訓練結束后一個月,孩子的問題行為仍然持續減少。尤其是父母,不僅降低了自身壓力,態度也變得心平氣和,`懂得傾聽和同理孩子,能有效運用一些所學技巧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
參考文獻
[1]袁萍華.父母效能訓練(P.E.T.)的心理學研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2]咸金花. 父母團體訓練對兒童的問題行為改變之效果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
[3]潘子彥.父母效能系統訓練對改善親子關系的效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 4):446-448.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外國語學校,寧波,315400)
編輯/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