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 于博洋
摘 要: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又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因此,面向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不僅有利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完善,而且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然而,目前各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還并不完善,應針對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0-0159-02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的引領作用[1]。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完善
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2]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著思想政治教育,并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內容、方法,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更加明確地對“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問題做出明確的解答,從而充分響應國家的號召[3]49,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深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理解。因此,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主導地位。
(二)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正處于成長成才的時期,也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各種價值觀的影響。各種價值觀相互碰撞、影響,對大學生造成了困惑,這時候就非常考驗他們的選擇。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將其牢牢把握住,才能更好地指引大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確的選擇,成長成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更加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大學生在各種文化碰撞的激流中,堅定信念,明辨是非,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不斷豐富完善自己,不斷提升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之中。
(三)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夢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為之不懈奮斗。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大學生在奮斗路上才能明確方向,收獲成功。因此,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學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4]40,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髓的理解深入一步,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又近了一步。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面臨的問題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尤為重要。各大高校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面向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有收獲,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忽視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內涵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指引著我們前進。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汲取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并加以發展,例如傳統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以和為貴的和諧精神等。然而,高校面向大學生所開展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卻往往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脫離傳統文化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不完整的。因此,高校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要重視傳統文化,并結合傳統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加強對大學生的滲透,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高校缺乏有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法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很多高校中,存在著師資緊張、教育方法陳舊、教育效果欠佳的狀況。高校對此沒有相應的政策和正確的引導,導致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上,忽視了對理想、道德、信念等方面的培育。理想、道德、信念等方面的缺失會導致學生們更容易被各種文化思潮、價值觀所影響,從而會使部分學生形成自私、不顧集體利益的性格。我們需要有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法,而高校需要不斷改進教學的方法。目前,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是利用PPT結合書本進行講解,而很少結合微博、微信、校園活動等更加生動活潑的方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高校忽視了實踐的作用,忽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只有在實踐活動中,在教師與學生的深層次互動中,學生們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大學生自身原因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大學生的發展往往存在著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大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堅定,然而也有少部分的大學生,他們的思想政治意識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這些學生往往帶著一定的功利性,為了更好地融入社會,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們入黨動機不夠單純,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這些學生更加傾向于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忽視了對社會的貢獻,這一點是非常不可取的。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大學生的思想上出現了偏差,一方面會導致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學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四)互聯網帶來的消極影響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互聯網在開闊我們的視野、便利我們的生活、加強我們與外界的交流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由于網絡監管力度的不足,不僅滋生了違法犯罪活動,如:傳播虛假信息、利用網絡進行傳銷等。由于大學生正處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時期,很難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和外來的思想潮流進行正確的篩選和判斷,這樣就會對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不但沒有繼承頑強拼搏、艱苦樸素等優良品質,反而在各種負面信息的影響下養成了自私自利、誠信意識淡薄、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動搖了大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出現了偏差,這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帶來了難題。
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探析
(一)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鑒了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有益成分,并根據時代的要求,升華了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我們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中。高校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愛國、勤儉、節約、忠孝等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中,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如:去敬老院服務孤寡老人、參與志愿服務等,這些教育形式會更加為大學生所接受,增強其對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興趣,使大學生從心底理解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民間風俗習慣、傳統手工藝品等媒介增強對大學生的熏陶,使之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二)改革并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法
對于離開高中步入大學的大學生來說,大學是一個更加輕松、更加自由的環境,他們脫離了父母的管教,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做主,但是也更容易迷失自己,這時候就更加需要老師們的關心與指導。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積極引導與鼓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入課堂,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他們樂于接受的方式,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法。如:開展與之相關的主題班會、辯論賽、思政課比賽、師生交流會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提升自身的科學知識和思想文化素養。高校應該凈化校園的文化環境,弘揚良好的校園文化,抵制不良文化進入大學校園。同時舉辦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利用校報、校園廣播、校園宣傳欄、學校官網,以及開展文藝匯演、邀請專家學者講座等形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在未來的道路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注重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效的雙向互動是教育效果實現的前提,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如果沒有學生的配合與接受,那么教師的努力就是徒勞的。所以,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尤為重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在內心深處更加認同并擁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才會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可以安排一些實踐活動,讓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加強自我管理,培養大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獨立處理問題的習慣。這樣大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不是求助他人,而是自己尋求解決的辦法。同樣,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會加深自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從中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魅力。用理論指導實踐,內化為精神動力,外化為行為取向。
(四)發揮大眾傳媒的引導作用
大眾傳媒對培育校園文化至關重要,因此高校要發揮大眾傳媒的引導作用。高校文化思潮陣線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以互聯網為媒介,唱響主流意識形態,弘揚主旋律,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和完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5]82。高校應以此為導向,在網絡平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聯網中并非都是積極信息,也會出現虛假信息、非理性觀點,高校應加強網絡平臺的管理,與此同時呼吁大學生在上網時講文明,提高網絡責任意識,引導大學生注意甄別互聯網不良信息,堅決抵制西方負面思潮侵害。高校的網絡平臺可以多增加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時政新聞并加以解讀,開設名師講堂、精品思政課線上學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網絡宣傳中,增強校園網絡平臺的吸引力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少勇.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8).
[3]徐慧霞.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
[4]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劉天.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