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摘? ?要】? 教師在組織與展開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引導和良好品德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多從學生實際的情況出發,尤其是要留意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方式和習慣,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引導,并且及時指出學生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德育內容落到實處。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小學生;德育;工作
小學生的德育不僅非常重要,也需要教師在展開的過程中采取正確的引導方式,要真正激起學生內在的情感共鳴,讓學生領會到教師的教導,并且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才會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和認知能力,德育才會取得有效的實施作用。教師在組織與展開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引導和良好品德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多從學生實際的情況出發,尤其是要留意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方式和習慣,有針對性的給予學生引導,并且及時指出學生的問題。這樣才能讓教育內容落到實處,能夠體現出品德教育的針對性,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也會取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施效果。
一、注重對于學生的人文關懷
很多教師會錯誤地認為,德育就是要對學生嚴要求,不斷指出學生的問題,或者是對學生采取各種說教,這樣的品德教育很難收獲良好的效果。教師只有和學生建立平等友善的關系,了解學生的處境,并且給予學生貼心的關懷和引導,學生才會建立對教師的信賴,才會真正吐露內心的想法,教師也會明確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給予學生引導。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加強對于學生的人文關懷,采取正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充分從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理性客觀地分析問題。這樣才會有助于問題的有效化解,讓學生處于更好的成長環境中,有助于教學引導的有效實施。
教師首先要重建自身的教育觀念,意識到給予學生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同時,積極轉變一些并不合理的教育方法。不少教師會習慣性的俯視學生,對學生經常嚴加指責。有的教師不尊重學生人格,在課堂教學中或者處理突發問題的時候,不體諒學生感受,表現為言語粗俗刺耳,行為暴躁,往往對學生身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老師往往關注學生言行的“是非”,不重視和學生心靈的“共情”,這會給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施帶來很大的阻礙。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在這一點上做出相應的改善與革新,要從給予學生充裕的人文關懷出發,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建立師生之間的信賴后,學生對于教師的引導和提出的意見會更容易接納,學生良好的行為方式和認知也會隨之形成。
二、采取科學的教育引導方式
德育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引導方式,科學合理的教育引導方法不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夠讓學生形成更深刻的印象,這才是要達到的基本效果。小學生處于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建立對外部世界的認識。這個時期學生難免會有一些認知偏差,或者是行為方式上的問題,這些都非常普遍。教師在看到學生的各類問題后要以積極正面的引導作為導向,幫助學生糾正行為方式上的問題,讓學生逐漸改善各種不良習慣。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培養效果,讓思想品德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
不少教師在展開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時只是單一地提要求、樹規矩,疏忽了如何結合學生實際去引導學生,這樣往往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被動地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取得的效果當然很不好。這顯然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法,也無法帶來學生思想品德上的改善。教師要轉變教育方式,多從引導和啟發的角度對學生展開思想教育工作。不僅如此,還要進行科學地分析,探究學生產生這種行為背后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化解矛盾,落實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中很重要的構成,這也是讓學生能夠成長為更好的個體,體現出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和價值的方法。小學生正處于積極認識外部世界的階段,還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引導,以人性化的方式為學生的行為模式提出向導。同時,習慣的培養要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這樣才逐漸養成好的習慣,達到預設的教育效果。
為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可以從一些基本的衛生、安全常識入手,教會學生在此基礎上學會并養成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校園生活、待人接物、助人為樂等方面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誠信勇敢、言行一致、勇于擔當、珍惜生命的優良品德。這些都是好的行為方式和思想品格,是讓學生更加積極健康成長的要素。
四、發揮榜樣的示范教育效果
對于小學生來說,榜樣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效果。在德育的展開與實施中,教師如果善于樹立榜樣,基于榜樣效應來融入對學生的積極正面引導,這會讓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在運用榜樣示范時,教師可以結合身邊的一些網絡流行文化,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具體分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現在的小學生模仿能力比較強,又不能正確地明辨是非,喜歡簡單的崇拜模仿一些明星、網紅,從而出現各種怪異的打扮和穿著。為此,我們教師一定要善于運用榜樣的力量教育引導學生,使學生不要一味模仿,真正認識到正確的學生的裝束,懂得青春美的內涵。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將班級中各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視為榜樣,鼓勵其他學生向其學習,以這樣的方式給學生設立行為標準,讓學生自覺養成好的言行習慣,并且將一些積極正面的價值和品質慢慢融入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中,這才是思想品德教育功效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曾桂芬.淺析新時代小學德育的開展與創新[J].新課程(綜合版),2019(04).
[2]曾志勇.小學德育途徑與方法的探索[J].新課程(上),2019(04).
[3]龍小瓊.關于新形勢下小學德育的探索[J].新課程(上),2019(04).
[4]朱建針.新形勢下小學德育[J].新課程(上),2019(04).
[5]王南祥.德育微課的開發與應用研究[J].好家長,2019(24).
[6]王奕太.小學德育中情感體驗策略的反思探索[J].好家長,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