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博 吳 丹/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新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由于不同地區學生的不同需要和生活條件的差異,新美術課程設置了五個相互獨立且相互關聯的學習模塊。其中,美術鑒賞模塊是美術教育在更深層次上進行的基礎,也是最廣泛的藝術課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許多學校將美術鑒賞作為一門必修課。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新藝術類教材的普及應用,不難發現這些教材中也存在著影響實際教學的各種問題。本文分析了兩種不同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高中美術鑒賞教材的結構,根據教材的體系框架,課程設置,版式設計等不同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美術教材以單課式,主題單元式,單課式與單元式結合三種體系結構為主,人教版教材屬于單課式與單元式結合,單元系列性較強,內容結構清晰明了,使得學生有較為完整的課程體系機構認知和明確的整合性。目錄分為兩個單元,每個單元均下屬九課,共計18個課時。其最大特點便是每個單元的學習都可以單獨進行,又可以與另一單元相聯系。人教版以前言為首頁,將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展現出來,對何為鑒賞,鑒賞的意義都做了充分的說明,重點指出中國古代各領域的美術,強調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并以“皮影”藝術作為背景。目錄為人教版統一格式——“第x課+題目+頁碼”。在課本后增加附錄——“本教材選用的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外藝術作品”讓學生在感受藝術品崇高價值的同時增強其保護觀念,以及兩個“個人學習中、外國美術鑒賞評估表”讓學生在課程學完之后對自己一學期所學知識做出自我評價,并以后記作為整本書的結束語,教材框架編排完整規范,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屬于傳統教材的編寫形式。
人美版教材的編寫以單課式為主,教材的內容和課標要求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有層層遞進之感,連接性較強。注重學生綜合學習的靈感,適合新時代的學生學習,目錄共20課,即時對比是人美版的特點,始終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基礎。人美版封面排版極富藝術性,以目錄為首頁,其格式選擇“主標題+第x課+副標題+頁碼”,教材減少了對教材課程的解讀,以簡潔的“導言”概括了何為藝術,如何提高美術鑒賞,所以人美版教材對學生基礎鑒賞能力的要求較高,而其背景以“歷代帝王圖(局部)”、“清明上河圖(局部)”、“天安門”三幅圖片結合而成,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藝術史的演變過程。教材以“出版說明”結束,配以“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的圖片,整體框架著重突出對藝術鑒賞的培養。
每一節課程的設置,都是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上能運用上之前所學習的東西,并且能給接下來的學習提供知識基礎。
人教版在課程排列中分為了中國美術鑒賞和外國美術鑒賞兩大部分,中國美術鑒賞以時間的順序編寫,而外國美術鑒賞部分既采用了從古至今的時間順序還進行了橫向范圍的擴展。整本書教材課題統一,以“xxx——xxx”形式設定,如“第4課 天上人間——壁畫”,破折號之前為一種藝術化的題目,增強課題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之后則是學習的主體,效果直觀,屬于依題材命名的傳統方式。
人美版包含20個課時。1到8課為的基本理論部分,將藝術語言的表達、具象意象抽象等不同的美術理論概念配合以相關的美術鑒賞的圖片進行賞析,從而讓學生學習從創作意圖、形式美及作品價值等方面進行作品鑒賞,9到20課為鑒賞部分,以中外對比展開藝術作品鑒賞,如第9課“中國古代繪畫擷英”和第10課“外國古代繪畫擷英”,類似于這種的編排形式是人美版教材的一大亮點,通過中外同類作品的對比分析,增強學生比較式學習。而且人美版課題采用正副標題的形式,在鑒賞基礎部分,正標題多采用疑問句,以提問式引導,激起學生對內容的興趣,利用高中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提高理論知識的學習;副標題則簡要的概括課程內容。如第6課,正標題是“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嗎?”學生將之前學到的具象藝術與抽象藝術聯系到了自己思考的問題當中,通過這樣的標題,使學生產生了一連串的問題,副標題是“藝術美和形式美”,以此來點明本節課要將的內容,通過這個部分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在此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評價和欣賞水平。后半部分為鑒賞內容,正標題和人教版的較為相似,藝術化的語言貼近生活,副標題點明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如第17課,正標題是“用心體味建筑之美”副標題是“探索建筑藝術的特點”。
人教版教材的設計比較中規中矩:(1)標題突出,課節及標題為藍底白字,對比明顯,給人以沉著穩重的感覺,主標題為小一號宋體,放置在課程首頁的最上方,占據整行。(2)內容排列具體且分類設置,將重點的詞匯黑體加粗,圖片每頁張數不一,大小不等,將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對比,課后是資料性圖片拓展,保證課程內容的一致性,每幅圖片旁邊均有對其的詳細介紹,這也是人教版教材對增強學生知識基礎培養的一大特點。同時,教材中除基本的板塊外,因中外美術鑒賞內容的不同而設置了其他板塊,中國美術鑒賞部分設置了“拓展練習”等鞏固性板塊,在外國美術鑒賞中則增加了“背景資料”等資料性板塊。版式設置由于內容的不同而改變了教材的內容,是藝術欣賞人本化版本中一種獨特的形式。
人美版教材在板式的設計上也有自己的優勢:(1)標題設置醒目:其每一標題的排版均在該頁的左上角,以淺灰色入底,和文本白色背景搭配和諧,課節選擇黑體加粗的阿拉伯數字,并用下劃線與標題隔開,主標題為紅色黑體,副標題黑色宋體字,美觀且醒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2)內容排列清晰:每篇課程均以導讀的方式導入,內容以知識點的形式分為不同的部分,以黑體大標題分節,與教材內容區分明顯,大標題或疑問或陳述,以此做簡單的引導,增強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圖片作為人美版最有力的鑒賞知識切入點,經統計,人美版《美術鑒賞》教材全書共選用了 619 張圖片,在排版上,每一頁都有兩三副大圖,在頁面的上方排放2到4張小圖片,每幅作品的旁邊都標有作品名稱、類型等。其設置的欄目共有11種,欄目數量共有101個。“思考與討論”、“學習活動”和“自我評價”這三個欄目,在這本教材欄目設置中所占比例較大,此外還有根據特定課節內容而進行設置的,如“民間藝人剪紙語錄”等,人美版《美術鑒賞》教材欄目的設置豐富多彩,更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使教科書更加實用,更便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
經比較,也對兩本教材提出一些建議,人教版教材在封面設計再突破一點,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把握住美術學科的特點,旨在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培養美的感受力。作為學生日益接觸的美術教材,封面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人美版教材整體來講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基本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但是教材包含的知識量很大,不易于學生的掌握。對于高中生來說,一些基本的技法還是非常陌生的,雖然在教材中對美術技法做了一定的講解,但是缺少了實踐,依舊不便于學生的理解,教材的編寫可在前期更關注于學生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