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蔚昀/貴陽職業技術學院
整體上來看,高等教育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程度提升,近幾年,校企合作理念也越發成熟,很多高校也組織教師深入企業內進行實踐,并借此來打造創新型教師人才隊伍,并服務于教育層面的創新人才培養與教育。但也需要看到,雖然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這種模式本身較為新穎,但很多高校并未較好的將其同創新型人才培養較好聯系在一起,一些較為顯著的不足也客觀存在。鑒于此,探尋出新時期高校教師更好進入企業實踐并有效進行人才培養創新的有效路徑十分必要。
高校教師企業實踐鍛煉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間具有密切關聯,近幾年,國內高校教育教學層面的創新環境越發良好,很多教師也較為注重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上同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運轉間的相互結合。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深入到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這不僅是高校對創新型教師人才隊伍進行的一種培養嘗試,更加是應用型人才視角下對學生進行更好培養的一個創新選擇。從實際意義上來看,這種模式能夠有效帶動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力的提升,且參加了實踐鍛煉的教師對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能夠有一個更為清醒的認識。但想要將這種積極影響與意義發揮出來并不簡單,對于高校以及高校教師而言,如何更好的通過企業內實踐鍛煉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也是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高校教師企業實踐鍛煉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進程中,與高校教師學科教學直接相關的對口企業數量較少,雖然國內企業數量眾多,但能夠為高校教師提供實踐鍛煉機會的優質企業數量較少。當前,很多高校通過與區域內特定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選派教師參加實踐鍛煉,但大多數高校只有少數幾所企業進行了教師實踐鍛煉關系的確立,很多高校教師也缺乏較多的,深入到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的機會。很多大專院校由于同很多企業保持為較為緊密的聯系,其教師實踐鍛煉的機會教導,但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由于人才培養上目的目標并未向應用型人才這一方向靠攏,與其具有緊密聯系的企業數量也較為稀少。未來一段時間里,高校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的趨勢會越發明顯,企業能夠提供的實踐訓練機會同需求間存在很大缺口時,高校教師便無法得到高質量的實踐訓練,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也很難達成。
雖然很多高校都在選派教師進入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但教師實踐鍛煉同創新型人才培養間的聯系較為薄弱,缺乏有效銜接也導致實踐鍛煉很容易流于形式。從高校教師在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的目標上來看,教師進行實踐鍛煉需要為教育教學層面創新型人才培養服務,這便要求實踐鍛煉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間要保持較高的一致性和較為密切的聯系。但鮮有高校與教師將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實踐鍛煉的目標,大多數教師在進行了實踐鍛煉后也并沒有在教育教學層面進行跟進式的調整或創新,這也弱化了實踐鍛煉同創新型人才培養間的聯系。在這一不良狀態下,教師進行實踐鍛煉的人力與物力資源投入便無法轉化為預期成效取得,久而久之,實踐鍛煉自然而然的也會流于形式,教育教學層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也無法較好達成。
高校教師實踐鍛煉視角下創新人才培養缺乏評價這一現象較為明顯,這也是很多高校看似在較為積極的組織教師到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但創新型人才培養狀況差強人意的主要原因。不得不承認是,想要在短時間內將教師在企業內的實踐鍛煉轉化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成效并不簡單,很多高校也并沒有圍繞著創新型人才培養這一目標,在教師實踐鍛煉相關活動開展上進行有效規劃。不僅如此,很多高校也沒有結合教師在企業內實踐鍛煉實際情況,以及創新型人才培養實際需求進行相應評價機制的構建,這也使得教師在企業內的實踐鍛煉帶有了一定的盲目性色彩,高校以及高校教師也無法對于企業內實踐鍛煉的成果取得狀況有較好感知。而高校教師在企業內進行的實踐鍛煉同教育教學層面的聯系也會越發薄弱,即便是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達成上存在著系列不足,高校與教師也很難發現。
更好的借助企業實踐鍛煉多創新型人才進行培養首先要從企業時間機會增加這一層面入手,高校不僅要為教師創設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更加要通過與對口企業加深聯系與合作等途徑,更好的幫助教師在優質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目前,很多高校將教師在企業內的實踐鍛煉作為了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與校企合作企業進行積極的溝通,并確立出了較為穩定的教師實踐鍛煉相關合作關系。這得益于對口企業類型與數量的不斷增加,高校教師可以有更多機會參加實踐鍛煉,教師在實踐鍛煉中也能夠對教學相關行業發展動態等進行較好感知與了解。高校需要在校企合作視角下,與更多優質企業確立教師實踐鍛煉的穩定關系,通過提升教師實踐鍛煉質量為教育教學層面創新型人才培養通過更多幫助與支持。
高校教師在企業內進行的實踐鍛煉需要為教育教學層面創新型人才培養服務,因此,高校教師在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時應當注重實踐鍛煉同教學間聯系的不斷增強,并圍繞著創新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在實踐鍛煉中進行思考。高校在組織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時也要強化對教師進行的引導,使得高校教師在思想意識層面能夠認識到進行實踐鍛煉的目的和意義。創新教學是高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一個前提和基礎,教師深入到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時,其不僅僅要注重自身的成長和教學能力提升,同時要保持教學相關行業發展上的敏感性,并發現教學層面存在的不足、特別是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下教學層面存在的不足。通過發現教學不足,結合實踐鍛煉經驗進行較好彌補,高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壓力也可以得到較好緩解。
高校不能機械的組織或選派教師進入到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其應當圍繞著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這一目標,進行相應評價機制的構建,盡可能避免教師實踐鍛煉同創新型人才培養相互脫節。具體來說,高校可以在科學分析自身創新型人才培養實際狀況的基礎上,為進入企業內進行實踐鍛煉的教師創設一個創新教學目標,高校自身則要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定期對相關目標達成狀況進行評價,特別是進行了實踐鍛煉的教師其創新教學狀況進行評價,教師在實踐鍛煉,以及整體教育教學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不足可以被及時發現。不僅如此,通過構建一個科學的實踐鍛煉與創新型人才培養評價機制,高校教師能夠從思想意識層面給予教學創新更多重視,整體教育教學上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大環境也會越發良好,且高校與教室也可以積累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經驗。
高校教師進入企業實踐鍛煉這種做法需要繼續堅持下去,特別是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緊迫感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高校更是要將教師群體深入企業實踐鍛煉同教育層面人才培養與教育等聯系在一起,彰顯出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的意義與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校本身缺乏教師企業實踐鍛煉相關活動開展經驗,相關工作開展中也難免會出現各種不足。為此,高校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選派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避免過于機械和走形式的選派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從而引起系列不足的產生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