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華/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幼兒園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它對幼兒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利用游戲活動更好地培養幼兒的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是當前幼兒教育的重點與難點。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游戲教育就是利用游戲活動的特征來開展幼兒教育,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活動中,其生動活潑的形式符合幼兒的天性與認知特征,也能達到更好的游戲效果與教育目的。
從當前幼兒游戲教育的現狀來看,大多數教師認可游戲活動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游戲活動的設計、開展等方面還存在游戲形式單一陳舊的問題,同時利用游戲來激發幼兒創造性與探究意識方面還沒有比較有效的策略。
要想更好地開展幼兒游戲教育,利用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幼兒教師就需要踐行行知思想,在開展游戲活動前做好設計與策劃的工作。一方面,幼兒園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增強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素養;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前做好游戲活動的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認知特征與教育目標來設計游戲活動,包括游戲的主題,游戲的內容,游戲需要的場地、材料,游戲想要達到的效果等,這樣才能讓游戲活動更有針對性,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游戲活動,提高游戲活動的教育成效,讓幼兒通過游戲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長。
六大解放思想即希望破除傳統教育的弊端,順應幼兒的天性,這就需要我們給幼兒提供開放適宜的游戲環境,由此要想有效開展幼兒游戲活動,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與創造力,幼兒教師需要考慮到游戲活動需要的場所、環境,以及需要的材料,這些是幼兒游戲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與基礎。游戲活動的類型不同,需要的環境與材料也有所不同,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游戲活動類型,幼兒的年齡、興趣特征等進行綜合的考慮,環境的創設要可以幫助幼兒激發探索欲望,也能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在投放材料時也要注意材料的充足性,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幼兒游戲活動。
例如,在開展區域角色扮演游戲活動時,會根據幼兒的認知特征、年齡等來創設游戲活動的主題與環境。對于小班的幼兒,由于他們年齡還比較小,認知比較簡單,筆者開設的角色游戲活動有娃娃家,游戲環境模擬居家創設,包括娃娃床、娃娃桌子等,游戲材料有洋娃娃、衣服、手提包、奶瓶、洗澡盆等,在創設過程中筆者也征求幼兒們的意見,讓幼兒也參與到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中。通過環境的創設,可以讓幼兒模擬家庭角色,在游戲中進行社會交往,同時充足的游戲材料也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一般學校把兒童的時間全部占據,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 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由此幼兒教師應當明確幼兒才是游戲活動的主體,在開展游戲活動時,要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教師需要尊重幼兒,給幼兒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自主探索,不要隨意干涉幼兒的探索行為。幼兒教師可以在幼兒進行游戲活動時做好活動觀察與活動記錄,如果幼兒有行為不當的地方,教師可以先觀察,盡量讓幼兒自己調節與解決,若確實有需要,再對幼兒進行引導,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一次小小圖書館的區域游戲活動中,活動區的規則是需要刷卡才能進入,但壯壯沒刷卡就跑了進去,我在一邊觀察著孩子們的行為,很快圖書館管理員樂樂發現了,她對壯壯說,“刷卡才可以進來呢!”,壯壯好像沒當回事,嬉皮笑臉地說,“我看一看么!”,樂樂有些急了,要推壯壯出去,壯壯還是不想走,區域游戲出現停頓,想著要不要去引導,這時又有幾個借書的小朋友站了起來,于是我決定再等等看。麗麗跟強強走過來,也一本正經地對壯壯說,“這是規則,你不能違反規則。”,看到其他小朋友都開始指責他,壯壯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放低聲音說,“那我去拿卡吧”,壯壯走出圖書區,拿上卡又重新刷卡進入圖書館,區域游戲得以繼續進行。在此次游戲活動中,筆者讓幼兒們自行游戲,發生矛盾時也未急于去干涉,讓幼兒們自己去探索調節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與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化教學一直以來都比較推崇的教育思想,由此我們的幼兒教育也應當回歸生活,從生活出發,開展生活化教學,這也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幼兒教師應當做生活的有心人,挖掘生活中的元素,以幼兒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或現象來開展游戲活動,這樣的游戲活動也符合幼兒的認知特征,可以讓幼兒更好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同時適當引導幼兒,讓他們在游戲中進行探索與創造。
在平時的游戲教學中也會注重從生活中挖掘游戲資源,并將其滲透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例如過馬路是幼兒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種生活現象,為讓幼兒們更熟悉交通安全法則,特意開展了“過馬路”的游戲活動,游戲需要的紅綠燈、斑馬線等材料由孩子們自己動手拿彩色卡紙制作,在游戲的過程中,由一個孩子裝成紅綠燈,其他孩子們有的裝成汽車,有的裝成路人,模擬平時過馬路的現象進行游戲,這樣的生活化游戲孩子們比較熟悉,趣味性也比較強,能有效激發幼兒去參與與探索,可以起到不錯的游戲教學效果。
幼兒游戲活動要想發揮更好的效用,需要將幼兒作為游戲活動的主體,讓幼兒親身實踐與體驗,將教學做三者合一。同時游戲活動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室內,可以拓展幼兒游戲活動的空間,讓幼兒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才能更好地順應幼兒的天性,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讓幼兒在游戲中成長與發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春天的時候,帶班里的小朋友們去幼兒園院子里開展“尋找春天”的探索類游戲活動,孩子們在院子里都十分興奮,開心地蹦蹦跳跳,筆者引導他們,“小朋友們,春姑娘來了,她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吧!”,小朋友們好奇地東張西望,開始了各自的探索與發現。“老師,我看到這棵樹上有綠色的嫩芽芽,這是春天么?”琪琪問到,“是呀,你知道這是什么樹么?”,琪琪搖搖頭,“老師,老師,我知道,這是柳樹”,樂樂搶著答到。“老師,我看到小草都鉆出來了呢!”,奔奔說到,“你們快看,這顆樹上好多漂亮的花,好漂亮呀!”蜜糖指著幼兒園里的一棵桃樹,其他孩子們也都跑過去,“老師,真的好好看呀,這是什么花呢?我以前怎么沒看到它開花呀?”,也被孩子們的童真感染了……利用幼兒園的自然資源開展實踐類游戲活動,可以讓孩子們與自然進行親密的接觸,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自然環境中探索,可以取得不錯的游戲效果。
要想更好地發揮游戲活動的價值,更好地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幼兒教師還應當重視對游戲活動的評價與反思。每次游戲活動結束以后,教師需要對這一次的游戲活動進行總結與評價,好的方面作為經驗與心得去繼承與發揚,不足的方面則要找出產生的原因,解決的方法,以避免今后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在評價主體方面也可以嘗試多元化,除主班教師,副班教師、生活教師等都可以參與評價,還可以讓班里的幼兒參與評價,如果是親子游戲活動,也可以讓幼兒家長參與評價。例如在一次游戲活動后,問孩子們,喜歡這次游戲么,喜歡的可以貼笑臉標志,不喜歡的可以貼哭臉標志,還會與孩子們進行互動,聽聽孩子們自己的想法。
總的來說,好的游戲活動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如何更好地開展游戲活動,需要幼兒教師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與探究,提高游戲活動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