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汝 王錄軍 楊楠楠 張 儒 段小娟/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受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渭南地區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相對比較低,特別是農村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渭南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素質,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從2011年起,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幼師國培)。
自2012年以來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開始承擔陜西省農村幼兒園新入職教師、轉崗教師、幼兒園園長高級研修等幼師國培項目,累計培訓教師2000余人,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各級領導及社會同行的好評。
為更好地提高幼師國培效果,滿足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課題組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對渭南地區170名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需求進行了調查,為繼續做好幼師國培項目提供參考。
通過對170份問卷匯總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對參加幼師國培的需求是強烈的,參訓的原因多是為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適應當前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培訓內容的選擇主要是關注科學的兒童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培訓師資上,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教授、幼兒園知名園長、幼兒園骨干名師是最受歡迎的。對于培訓形式,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和專題討論、考察觀摩和園際交流成為關注度較高的三種培訓形式。
當前承擔幼師國培任務的機構主要是地方師范類高校,設有學前教育專業,有專業的師資隊伍,有專門的教學場地,有優質的實訓基地,這對于開展幼師國培是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與農村幼兒園銜接不緊密,導致與幼兒實際教育脫節的問題。多數高校的教師對于當地農村幼兒教育、幼兒教師的發展現狀、培訓需求等并不了解,在設計培訓方案之前沒有進行全面的需求調查。因此在培訓課程設置上只能參考國家制定的幼師國培方案,在原有的方案和課程基礎上做一些增減,結果導致與農村幼兒教師實際培訓需求不相符,培訓內容與農村幼兒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切合度不高,在培訓過程中的一些新理念、新技能、新方法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很難應用。因此,培訓機構對培訓需求調查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培訓效果。
培訓形式是實施培訓內容的途徑,當前幼師國培培訓形式以集中培訓為主,如:參觀觀摩、集體講座、講座中的分組討論等。為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幼師國培在培訓形式上有了一些創新,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培訓師資中,來自高校的理論教師較多,來自一線幼兒園的優秀教師較少;培訓方式上以集中學習理論觀點為主,參與式、實際操作方面的研討較少;學習方式上,學員被動地聽、看、記等接受性的行為居多,而主動地分享、交流、質疑等探究性的行為較少;培訓場所多數在高校的教室和優質幼兒園,極少在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真實現場。單一、僵化的培訓形式成為制約農村幼兒教師國培效果的又一因素。
渭南地區位于陜西關中平原,是農業大市,受傳統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大多農村幼兒教師缺乏對自身的科學分析與客觀評價,對新時期幼兒教師素質的要求知之甚少,自我發展意識淡薄,培訓目的不明確,因而喪失了培訓真正的意義。表現在培訓課程的選擇大多集中在師德與教育理論、兒童發展知識等傳統的培訓課程方面,而對信息技術類、課程改革和園本教研類的需求較少,不能緊跟當前學前教育形勢和改革發展的需要。從培訓方式看,國家一直強調“注重采用專家引領、課題研究、跟崗實踐、參與體驗、返崗實踐、自主研修等多種培訓方式”,然而農村幼兒教師大多更多地喜歡傳統的接受式專題講座,參與式培訓、自主學習及反思等方式少,這也體現出部分參訓者的個人素質提升滯后于國家對幼兒教師素質的要求。
為使幼師國培的課程設置更好地貼近農村幼兒教育的實際,在培訓開始前應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需求從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師資等方面進行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學前教育專家、教研員、園長、幼兒園一線幼兒教師等。在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需求開展調查之后,培訓機構根據收集到的有關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師資等方面的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課程設置,體現培訓方式多樣化、培訓內容實用化、培訓師資多元化等特點。同時,為了一步提高培訓課程的針對性,還可以將培訓對象按新入職教師、骨干教師、具備幼兒教育專業知識的、不具備幼兒教育專業知識等標準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設置相應的課程。
有效的培訓方式有助于培訓目標的達成。受參訓學員的需求、成人學習特點以及培訓內容特點的影響, 要堅持靈活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將基礎理論專家講座、教學活動示范交流、基本技能實操訓練、優質幼兒園侵入式培訓和返崗實踐研修等線上線下培訓方式有機結合。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方式,不僅能調動參訓學員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提升參訓教師的職業素質以及科學、合理地組織實施保育、教育工作的能力。要充分發揮網絡遠程教育的優勢,加強教師自主學習與園本研修相結合的方式,堅持以問題為中心,以任務為導向,以案例為載體的學習模式,有效促進農村幼兒園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化發展。
培訓團隊建設以及其作用的發揮是保證幼師國培質量的關鍵。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完善首席專家制度,組建高水平的培訓團隊。除按照國培計劃課程標準的要求聘請一定數量的省域外國培專家庫的專家進行授課外,還應多聘用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進行專題講解。國培專家注重向參訓教師傳遞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一線園長、骨干教師注重給予參訓教師教育教學最直觀的指導與經驗的分享。多層次的培訓授課教師團隊將有助于滿足參訓教師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體現幼師國培的高水平和高質量。
為確保幼師國培質量,必須對其培訓效果進行實效性評價。目前,幼師國培效果的評價僅僅依靠參訓者個人主觀感知,缺少對培訓全過程和效果的系統性監督和評價。建立科學完善的培訓評價體系需培訓前、培訓中、培訓后三個階段的有效配合。培訓前,基于培訓需求,確定明確的培訓目標。培訓中,加強培訓過程中的組織與管理。培訓后,通過效果評估、追蹤評估等方式,建立培訓者與參訓者評價、第三方評價、專家評價等多元化評價的機制,從而實現培訓效益的最大化。科學實效的培訓評價體系建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培訓單位、參訓教師及其所在園所等資源的整合與協同配合,在實際操作中要及時檢測、修訂評價指標,實現幼師國培評價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