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菡/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1、系統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應用價值
系統論認為,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事物和過程組成的具有整體功能和綜合行為的統一體。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的整體觀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便是一個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貫徹“三因”原則,應該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看作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它是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環境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只有整體把握各要素在教學系統中所處的位置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才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和學生的獲得感。
2、模塊化理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應用價值
模塊化教學是指按照程序模塊化的構想和原則,根據一定的邏輯主線,將教學內容設計為若干個相對完整、獨立的學習單元,并以單元模塊為單位進行教學活動。模塊化教學對各教學環節進行科學合理劃分,追求各環節的科學分配,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也可以借鑒這樣的模式,打破教材章節體系,整合若干教學模塊,教師通過分工協作,發揮各自專長,組織相應模塊教學。
3、“系統化+模塊化”融合的應用價值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中,幾門課程各有其具體的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上看各門課程也有所重復。在同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不同章節的教學內容涉及不同的學科,既有前后邏輯聯系,也有各自的獨立性。如何劃分教學模塊以及如何將模塊整合,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超越“知識”標準的邏輯主線,這就是以“價值”標準。這就必須根據系統論的觀點從整體上把握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即將“系統化+模塊化”融合,形成新的教學路徑。
“系統化+模塊化”融合教學既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有效克服教材內容相對滯后等不足,同時教師掌握教學內容的安排權,可以靈活地安排教學計劃,充分利用先進教學手段實踐新的教學理念,有效地保障教學質量。
1、打破傳統教學形式單一、內容單薄的現狀,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實施“系統化+模塊化”融合教學后, 現行教材仍可繼續使用, 授課教師在自己選擇的模塊上打破以往按章節講授教材的傳統,圍繞熱點問題設置教學單元,結合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科學的、系統的講述,避免因更換教材而導致重新撰寫教案、課堂準備不足的弊端。
2、彌補思政課師資力量不足的缺點
隨著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與學校的學生數量在比例上相差懸殊。而兼職教師也可能存在教學質量不一、管理困難的問題。“系統化+模塊化”融合教學實施后, 不論專職教師還是兼職教師, 都可以根據自己所長選擇擅長的領域,合理分工、相互協作, 不但可以大大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更能使學生受到不同學術背景和思維方式的訓練和熏陶。
3、有利于總結教育教學經驗, 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進行“系統化+模塊化”融合教學,必然會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與合作,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總結教學經驗,培養教師競爭意識,增強教學動力,有利于教師之間取長補短。
在教學實踐中,根據“系統化+模塊化”的理念,筆者的教學團隊探索了“五化”教學路徑,即“教學內容專題化、任課教師專業化、教學組織同步化、實踐活動統一化、教學手段信息化”。
模塊化教學關鍵在于模塊的確立,實施模塊化教學,以什么標準來設計教學模塊是基礎。為此,要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點,立足學生認知特點,正確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變”與“不變”。為緊跟時代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方案設置和課程內容處于不斷調整變化之中,但其實質內容保持著相對穩定,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基礎側重于理想信念教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側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塊的設計,首先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其次,可以借鑒專業課模塊化教學的理念。在專業課模塊化教學當中,通常將企業崗位需求和學生能力結合,以此為邏輯主線來劃分相對獨立又有著內在邏輯聯系教學模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需要考慮學生能力培養目標,深入調查研究,提煉學生的理論和現實困惑,實現學生關注點和教學專題的藕合。
例如,為了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內容整合為適應篇,理想篇,道德篇和法律篇。在每一個具體模塊中,再結合各專業特點設計子模塊,將理論與專業實際、社會實踐相結合,達到了解自己、了解專業、了解社會的目標。
思想政治理論課各個教學模塊包含的內容博大精深,任課教師專業背景各異,如何滿足學生的多樣需求,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必須堅持模塊化教學單元分配與教師專業性相結合的原則。模塊化教學打破了一位教師在一個教學班級任教整期的傳統教學形式,由不同專業背景和教學風格的教師同時執教,不同教師承擔不同單元的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要求教師集中精力研究自己擅長的專題,典型的應用是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可由心理學專業教師主講理想模塊,由倫理學專業的教師主講道德模塊,由法學專業的教師主講法律模塊,以促進教師個性發展和優勢發揮,把課講精、講深。
實施教學組織同步化的原因有二:一是打破模塊化教學各自為陣的弊端。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道德”部分和“法律”部分,需要倫理學和法理學做理論支撐,可以分成不同的教學單元模塊;但從培養學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法制觀念來說又不能完全分開,需要從整體上思考各模塊之間的關系。為此,必須實施教學組織同步化,參與模塊化教學的教師集體備課,打破教師的專業隔閡,避免模塊化教學各自為陣,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二是使教學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模塊化教學需要教師在不同班級輪換,教學組織同步化,可以使不同班級的教學進度保持相對一致,不會產生因教學進程差異過大導致個別班級已完成某一模塊,而另一模塊的教師還沒有到位的情況。
實踐教學是深化理論教學的有效路徑。教學模塊是相對獨立的,不同教學模塊的實踐活動側重點不一樣,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的整體性,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宗旨,建議在模塊化教學改革的班級實施實踐活動統一化,在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時,保證每一教學模塊都有相關聯的實踐活動,并將實踐活動安排在同一時間,所有班級同時參與,教師同步指導。因為教師輪班任教過所有班級,對班級狀況均有了解,指導實踐活動也更有針對性。并且各班同時參加活動,可以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也有利于擴大實踐活動的影響力,形成品牌效應。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設置“法律與道德”主題辯論賽,不同任課教師的班級兩兩對決,雙師同步指導。在點評時,教師以專業知識去總結點評,獲得最佳效果。
為了使“系統化+模塊化”教學達到最優效果,筆者的教學團隊將教育信息化理念融入其中,基于網絡空間和移動手機教學平臺,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將網絡空間作為資源展示平臺,以藍墨云班課APP作為教學活動組織平臺,參與模塊化教學的教師資源共建共享,同時加入所有班級的班課,在主班的班級以任課老師身份管理班課,在配班的班級以助教身份管理班課,達到共管共享、互助配合的目標。
經過一年的教學改革實踐,筆者認為,“系統化+模塊化”融合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課程調整過程中知識體系變化帶來的問題,增強了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在實踐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困惑,借此一并探討希望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
“系統化+模塊化”教學模式需要不同教師輪班上課,每個班級同學可以見到不同的老師,另一方面每個教師和同學的交流時間也相應減少。往往在這一模塊學習中剛和教師建立良好的關系,下一模塊學習時因為教師更換又存在相互適應的問題。解決這一難題的方式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以在線交流互動來彌補課堂師生交流不足的難題。在實踐中,因為網絡平臺的應用,不同模塊的教師并沒有各自為陣,而是互相配合教學,共管共享班級和資源。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廣泛,除了在知識模塊劃分時考慮整體和局部的統一,還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而且應具備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何處理好教師知識專業性和廣泛性的關系?建議加強不同模塊教師之間的集體備課交流,聽課評課,當模塊化教學已經由試點進入常態化后,建議打破專業的限制,教師輪換模塊教學。
綜上所述,新形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系統化+模塊化”融合教學模式的特點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特點相契合, 實踐中操作性強,是一條有成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