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俊/新疆醫科大學
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截止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規模達到了全球第一,互聯網普及率達59.6%。,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6.8%。受過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占比分別為8.7% 和 9.9%。而作為能夠及時適應網絡發展的在校大學生而言,網絡普及率幾乎100%。網絡作為新的傳播媒介,給教育帶來的深刻影響,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通過網絡表達心聲和意見的機會越來越多,網絡輿論的影響也就越大,大學生的言論經常成為輿論方向的主導。這種主導如果偏離了正確的方向,破壞力相當大。因此保障網絡安全,成為了一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任務。
網絡社會中的虛擬社會、擴散性社交、階梯型擴散的模式,對于正面知識傳播和負面社會效應都是一把雙刃劍,所以作為青年群體,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社會中獲取自己的所需,同時避免成為網絡暴力、網絡虛假、網絡色情等有害信息的受害者,就變得十分重要。
新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聚焦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確定的心境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抵御和防范三股勢力和雙泛思想的滲透作為學生工作的主要內容。新疆高校的網絡教育,在于內地高校相比同樣的基本教育之外,將更加注重網絡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側重點和關鍵點,突出新疆高校網絡教育的政治性、嚴肅性和緊迫性。
針對這種現象,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點開始,做好新疆高校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工作。
“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熱門游戲風靡全國,為購買游戲裝備盜用父母的錢購買皮膚、裝備等引發的惡性案件,還有青少年盜刷父母積蓄用于打賞主播的社會新聞時有發生。通過盜刷信用卡、盜用父母微信支付、搶劫等不時刺激著社會的神經,一方面社會大眾對青少年揮霍無度、對父母血汗錢無動于衷的冷漠讓人氣憤,另一方面,游戲、網絡主播超強的吸金能力也屢屢刷新大眾的認知。網絡已經和生活密不可分,感官刺激和經濟利益已經融合成為一個固定的、完整的產業鏈。青少年缺乏網絡教育、父母疏于管理,社會對網絡游戲、主播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造成負面的影響逐步擴大。
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就是要將道德教育的實踐形式從堵截式與疏導式并重,將互聯網的正確使用及網絡社會應該遵從的規則秩序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正視網絡在大學生生活的普及度和融入深度。將大學生網絡教育與大學生行為規范教育、誠信教育教育的內容體系中,以嚴謹的政治態度、專業的素養知識、完善的網絡教育機制打造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完整體系。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外敵滲透依然存在,利用高報酬的利益誘惑,吸引無知青年,成為他們竊取信息和情報的工具。利用民族感情、經濟利益、求職求學等誘惑,利用青少年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網絡安全意識不強的缺陷,觸犯國家法律。
移動支付的發達帶來的資金安全問題愈加明顯,在社會中反應的問題時有發生。通過網絡購物、貸款、支付、電信詐騙造成的個人信息泄露,被騙等現象督促著社會要加強關注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這其中,有很大的一個群體就是大學生全體,網購、網貸、網上兼職刷單等低門檻高收益的誘餌,誘惑著大學生在網絡上肆意消費,忽視了個人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
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將網絡安全教育作為網絡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包括保護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維護網絡社會正常的秩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網絡治理中,大學生網民是參與的重要主體之一。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社會、結交朋友重要的通道,也是他們社會參與的重要平臺。”因為網絡傳播的特殊性和極高的普及性,有效的監管方式跟不上網絡快速發展的步伐,導致網民特別是大學生網民在網絡中,極易出現失范行為。高校學生工作人員要樹立積極的工作觀念,結合校園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增強校園網絡的監管能力和水平,特別是特殊節點、特殊網站、特定人群的網絡使用規律進行監控,嚴防不法網絡信息進校園,堵住網絡信息的短板和缺口。
高校學生工作隊伍要抓好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體——客體的關系,以學生的主體的校園網絡社會,要面對網絡社會開展道德觀教育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要用于迎接挑戰,要有提高自我的積極性、主動性。高校學生工作隊伍要提高網絡技術的使用能力,網絡社會開展教育的實踐能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能力和網絡正能量的引導能力,要做好價值觀引導的基礎上,積極凈化學生網絡空間,營造充滿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社會。特別是要充分發揮高校網絡媒體矩陣,以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態度,營造濃厚的校園網絡環境。
目前新疆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點,主要存在著以下方面的因素:
主觀方面,搶占網絡思政教育的陣地意識和主動意識不足,在社會熱點的廣泛影響下,高度的網絡滲透意識對大學生正面教育依然存在威脅,大學生網絡正能量作品的阻擊意識和擴散能力依然不足,高校網絡監管依然由漏洞、有盲點,各大高校網絡優秀作品的傳播渠道和影響力尚未充分得到發揮,依托熱點優勢APP例如抖音、微視、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渠道開展道德教育的內容、形式依然匱乏。當前大學生作為互聯網應用的高接觸、高密度群體,網絡道德教育的缺失將嚴重影響高校學生的學業發展、身心健康,不利于目前的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而作為學生工作人員,必須以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感,作為自己的壓力和動力,迅速投入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大洪流中去。